论《宠儿》叙事聚焦策略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54gh4h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擅于写关于黑人生活的长篇故事,《宠儿》是她写的第五部小说。莫里森创作《宠儿》以剪报上玛格丽特.加纳的故事为原型,历史上的加纳事件简单震撼,书中的故事却错综复杂,经莫里森诗意的表达后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吸引读者。本文将从聚焦角度分析《宠儿》作品中叙事策略,揭示小说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宠儿》;叙事聚焦;零聚焦;外聚焦;内聚焦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从语式的层面上考虑谁在看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聚焦理论,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一般由传统的叙事作品所代表的类型为零聚焦叙事,即叙事者比人物知道的多,更确切的说,叙事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外聚焦叙事是指叙事者说的比人物知道的少;内聚焦叙事是指叙事者只说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它又分为三种形式,固定式(同一个人物的有限视野),不定式(焦点人物的变动迅速),多重式(几个人物的视点多次追忆同一事件)”。[1]。《宠儿》作为一部叙事作品存在多种聚焦方式,多个人物聚焦事物出现多条线索,代替叙述者全知全能式的讲述作品,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模式使得作品充满魅力。
  一、零聚焦
  《宠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八个章节,第二部分七个章节,第三部分三个章节。第一部分多是零聚焦的方式,开篇零聚焦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方式讲述一百二十四号房屋存在幽灵,扰的居住的人物不可安生;“一百二十四号充斥着恶意,充斥着婴儿的怨毒。房子里的女人们清楚,孩子们也清楚。多年以来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着这恶意”。[2]零聚焦叙事者充满权威,一百二十四号房屋里面确实鬼魂出没:镜子一照就碎,蛋糕上出现手印,碗橱倒塌,房子颤抖,随之塞丝两个儿子逃跑。在黑人的文化观念中,生者与死者的界限打通,这些魔幻性的情节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莫里森以零聚焦的方式让塞丝、丹芙、保罗和萨格斯等主要人物出场,每个人物都在一百二十四号居住。保罗.D到来打破以往一百二十四号塞丝和丹芙固定生活,他们三人在平凡生活摩擦中慢慢形成良好相处氛围。莫里森全知全能式的展现他们的生活行为和内心想法,让整个故事真实可信。
  保罗.D从甜蜜之家肯塔基逃跑失败后所遭遇的一切苦难,也就是他内心不能碰触的红心之痛苦。保罗.D一行四十六个人在雨夜从阿尔弗雷德逃跑后遇到切罗基人时,托里森这样写道:
  到此为止吧,他们想,然后,他们从那些签了条约的切罗基人中分离出来,以便退隐森林,等待世界末日。他们现在遭受的疾病同他们所记得的那次灭顶之灾相比,不过是头痛脑热而已。然而他们仍旧竭尽全力互相保护。健康的被送到几英里开外的地方;生病的和死者一起留在后面—要么活下来,要么加入死者的行列。[3]
  零聚焦叙事者展现原土著印第安民族被屠杀驱赶的历史,并且让读者对遗留在佐治亚的印第安人残酷的生存报以深切的同情。零聚焦叙事者穿插在内聚焦者、外聚焦者有限的叙事中,给读者补充缺失的内容,让整个叙事更加完整。
  全书最后一部分可以说是零聚焦的完美运用,丹芙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开始与一百二十四号外部世界接触,准备在鲍德温家当帮佣。黑人社区群体开始了解塞丝的现状,知道宠儿存在,在一百二十四号房屋外祈祷鬼魂消失让塞丝重新振奋。鬼魂宠儿以肉身重返人间后,找回缺失的母爱亲情,最后因塞丝再一次强烈的爱女之情,准备拿冰锥刺伤来接丹芙工作的鲍德温时,宠儿爆裂消失了。全书核心人物宠儿的消失,塞丝、丹芙和保罗D重回以前一百二十四号平凡安静的生活,读者这时感觉到心理上的巨大解脱,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莫里森在第三部分第三章节议论道:那不是一个可以继续的故事,可以重复的故事,可以流传的故事。宠儿来历不明,消失不明。与她生活过的人们记不得她的话语甚至她的相貌,恍惚间人们遗忘她,甚至她从来没有出现过。
  二、外聚集
  外聚焦叙事者完全依照一个不知内情的目击者的视点来讲述的,叙事者比人物知道的少,仅仅叙述人物的行为与语言,对于人物所思所想完全不知。《宠儿》第一部分第五章节第一段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的叙述宠儿从水中出现去往一百二十四号房屋的一举一动,及她的外貌穿着打扮,而对宠儿千辛万苦的从哪儿来及回来人间的原因都没有交代,给读者制造了悬念,非常耐人寻味。宠儿到底是谁,没有具体交代,身份的不确定性调动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极大丰富作品的内涵。
  全文与宠儿相关的一切都是外聚焦叙述出来的,她就像一个谜,读者掌握关于她的信息都源自人物所知道的,非常有限。故事里的核心人物是宠儿,她来到一百二十四号。在保罗.D眼中那姑娘有点怪,“动起来像有病,听起来像有病,可看上去却没病。皮肤好,眼睛亮,壮得像头牛”。[4]最后还引诱她,要把她赶离出塞丝身边。丹芙一开始就知道宠儿是谁,对宠儿的到来很开心,细心照顾她,直到身体痊愈。丹芙和她玩耍,给她甜食,告诉她想知道的一切,直到发现宠儿对塞丝索取的太多,威胁到母亲的生命时,到黑人社区寻求帮助,最后成长为家庭的支柱。塞丝平静接受宠儿到来,养育她,照顾她,宠儿对她的迷恋崇拜忠诚让她欢心。塞丝在意识到宠儿返回人间就是为了寻回这份缺失的母爱后,对宠儿的占有欲和无条件的索取是溺爱无私的给予,哪怕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只想弥补珍贵的母女情。宠儿如何消失的叙事者也不清楚,“有一点是一致的,开始她们看见过她,后来就不见了。后来,一个小孩讲起他如何一直在一百二十四号后面的小溪旁找鱼饵,如何看见那边一个满头秀发全是鱼儿的裸体女人穿过树林”。[5]宠儿的消失充满悬疑。
  三、内聚焦
  内聚焦叙事,只在内心独白叙事中得到充分实现,《宠儿》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章节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塞丝自白宠儿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解释自己杀死宠儿原因及自己艰难生活的历程,差点沦为星期六女郎。丹芙自述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自母亲杀婴事件后,她一直缺乏安全感,听着有关爸爸黑尔的事情,一直期待他的回来。第四章节没有标点符号,宠儿以混乱逻辑追忆自己返回人世间之前的黑暗痛苦的生活,在第五章节中表述我是宠儿,她是我的,内心渴望塞丝这份浓厚的母爱和丹芙姐妹之情。她们的内心活动流露出對亲情的渴望和对现在母女三人在一百二十四号和谐相处的珍惜。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式的内聚焦叙事揭示主人公深层心理,叙事真实亲切让读者更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宠儿》中杀婴事件最为引人瞩目,莫里森对杀婴事件还原是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方式叙述出来的。在第一部分十六章节里学校老师的聚焦呈现的主要是是当事人的表情动作,“有两个大睁着眼睛躺在锯末里,第三个的血正顺着那主要人物的裙子汨汨而下。黑鬼小男孩的眼睛在锯末里张着;黑鬼小姑娘的眼睛在血淋淋的手指缝里瞪着。最可怕的是那个女黑鬼的,看上去就像她没有眼睛似的。眼白消失了,于是她的眼睛有如她皮肤一般黑,她像个瞎子”。[6]读者通过学校老师看到的是杀婴事件血淋淋的惨状,塞丝疯了是因为侄子的虐待。学校老师认为这给自己造成麻烦和损失,这群黑熊为了所谓的一点自由疯了,需要世上一切的监督和指导。在十七章节里斯坦普.沛德在告诉保罗.D剪报上的事情时,回忆了事件发生缘由,“棚屋里什么也没有,他知道,那天一早他去过了。只有阳光。阳光,木屑,一把铁锨。斧子是他自己带来的。那里除了铁锨什么也没有—当然,有锯子”。[7]读者获得了更为详细的信息。那真实可怕的事件斯坦普怀疑是否发生过,他在想为什么城里追捕的人来时没有人报信警告,是否同伴太卑鄙,嫉妒塞丝的幸福。在十八章节里塞丝向保罗.D讲述当年情形,“蜂鸟的翅膀扇个不停。塞丝在转的圈子中又停顿了一下,向窗外望去。她没有看见那些白人孩子把它拆毁,拽到了柱子,砸碎了门,正好在所有人停止过访的时刻让一百二十四号变得荒凉而光秃”。[8]读者知道塞丝杀婴的动机,浓烈的母爱驱使她要把宝贝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塞丝本能的反映行动,悲壮地对黑人奴隶制进行了控诉。
  多重式内聚焦叙事的自由转换与运用,读者认识到碎片化的真相,多个人物的聚焦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三个人物对杀婴事件进行不同的叙事聚焦,主人白人视角下的塞丝是发疯的状态,旁观者斯坦普视角下塞丝是人遇到危险时本能的反应,母亲塞丝视角下自己是保护者的状态。针对杀婴事件读者解读到多种看法,塞丝是犯罪分子,是毫无人性的施暴者,还是自卫的防护者,是保护孩子的妈妈。塞丝是否该接受惩罚?莫里森笔下塞丝最后因造成奴隶主财物损失而判罚州监狱两年刑期,在法理上,在人性上,在伦理道德上看塞丝是情有可原的。莫里森多重式内聚焦叙事下塞丝杀婴事件有争议有悖论,塞丝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四、结语
  《宠儿》中零聚焦、外聚焦、内聚焦的多种聚焦方式灵活使用,打破了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线性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事全方位多角度的还原历史杀婴事件,黑奴获得自由的多条故事发展线索不尽相同。莫里森以独特叙事技巧和诗意的语言表现了黑人奴隶心灵上的创伤,展现美国南北战争重建时期黑人的历史和命运。“六千万甚至更多”,个人具体的遭遇上升到民族历史的遭遇,小说充满震撼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9-130.
  [2]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3.
  [3]托尼.莫里森.寵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130.
  [4]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65.
  [5]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310.
  [6]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173.
  [7]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182.
  [8]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189.
其他文献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镜像理论是拉康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分析法概念,它强调的是主体在精神界中自我和本我的构建、发展以及走向。拉康把人的发展分为现实界、象征界和想象界。在伦理学中,想象界就相当于伦理秩序,象征界是伦理环境。《建筑师》是易卜生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试图从镜像理论与伦理学双重视角下解读《建筑师》,探讨主人公索尔尼斯的精神发展。  关键词:镜像理论;伦理学;伦理困境;主体  拉康
我一直以为,是那场雪,让我爱上柳絮的.柳絮是我的同桌,是个文静的女孩.当班上的大部分女生,都剪了流行的发式后,只有她一个人,依然梳着辫子.在校园里,梳辫子的女孩,像珍稀动
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最初轰动诗坛的作品是1954年发表的诗集《17首诗》,《果戈理》就是这部诗集中的
其一rn四十五年前,老妹子燕捷在呼兰结核医院走了,才二十几岁.从此,我再无一奶同胞了.rn今年,同一位与我年岁相仿的老侄子话旧.他说,那年,老姑病重,临走前,我去呼兰看她.极瘦
管虎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他的电影作品不多,但都很有特点。从早期作品《上车,走吧》、《头发乱了》,到《斗牛》和《杀生》管虎的创作渐趋成熟。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有公交车司机、小偷、知青、村民等等,都是一些小人物,他们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管虎的作品善于表现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人。2012年上映的《杀生》依然重复着导演表现小人物的风格,但不同的是多了对社会体制个性和自由的思考。  电影《杀生》在自陈铁军
凯恩斯主义是社会经济衰退时的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凯恩斯主义不等于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不等于政府直接生产性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产权,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床头放着一本书,翻开扉页,前言中说:“成功的人善于做梦,会做梦的人都是能看到未来美景的人,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苦难和危机,只有会做梦的人能看到曙光,会看到十年、二十年之
目的:分析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
又是一年端午,全家人又团聚了,唯独少了外公.堂屋里,供桌上方的相框中,白衣短发的外公微微地笑着,又沉默着,看着这个人世,看着这个家,看着我,不知是解脱,还是悲悯.外公西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