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与马图拉造像艺术比较研究

来源 :中原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犍陀罗艺术和马图拉艺术是贵霜王朝时期大乘佛教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两种造像范式,两种佛像的雕塑材料、造型特征、艺术风格上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将两者进行比较,介绍了犍陀罗和马图拉艺术的文化、地理范围和分期,列举了犍陀罗和马图拉造像艺术的主要差异性。根据两地出土文物证实,两者虽然归属于独立发展的艺术体系,但两者之间始终联系紧密、互为影响。马图拉艺术所代表的印度本土因素,在犍陀罗艺术形成初始期就已经对犍陀罗造像产生影响,并一直持续至犍陀罗艺术晚期灰泥阶段。受犍陀罗艺术"迦毕试样式"的影响,贵霜时代马图拉艺术出现了着通肩式佛衣、身材矮短的佛像。笈多时代马图拉艺术在融合犍陀罗灰泥造像的基础上创造了"湿衣佛像",并以此完成了印度佛像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融入亚洲人审美特征、逐渐向着东方风格佛像回归的整个历程。
其他文献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作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工作原则之一。当前中小学推进"双减",则为全面加强少先队实践教育提供了极佳的时空条件和政策保障。
期刊
"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假期即将到来,少先队怎样拓展校外服务渠道,提高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质量,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我建议少先队从三个"加"做起。一、伙伴"加",实践活动"队队碰"团结、凝聚好广大少年儿童,少先队要实现校内外组织全覆盖,让每一个队员在各级少先队组织中碰撞出友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期刊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以"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五育并举"教育阵地特点,努力办成一个全口径、灵活、开放的综合性育人大平台。在"双减"背景下,"中心"抓住校外教育发展新机遇,依托深厚的德艺科体资源,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生活新路径。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政府绩效管理高度重视,税务部门自2014年推行税务绩效管理以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税务绩效模式。税务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升华与发展,在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效能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论述,为构建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指明了方向。
期刊
研究了钛合金TA16管材室温和高温(350℃)的高周疲劳性能。采用旋转弯曲的加载方式完成了TA16管材室温和350℃空气中的成组常规疲劳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制了S-N曲线并拟合了公式。计算了TA16管材达109次疲劳寿命时的耐久极限应力。对疲劳断裂后的断口进行了SEM分析,断口形貌呈现裂纹萌生、扩展和断裂的特征,高温试验存在氧化现象。
少先队教育对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及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言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组织的有效教育载体,其不断开发和改进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作为少先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从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的意识,到探索课程开发的方案,到开展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而形成了一贯相承的行动脉络和实践路径。随着少先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