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生活风景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画家,张生进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创作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在展示现实生活风景的意蕴中,把自己的艺术融入到大时代当中。显然,张生进的作品表明,他是责任与使命的担当者。
  张生进是近几年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的青年画家,他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感性的诗意素材,给以生动的生命形式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并观察、提高且升华出一种以艺术形式展现的生命境界与人性之美,这是令人赞叹的,也是画家作品的意义所在。
  质言之,张生进是有着浓郁浪漫抒情倾向的画家,他的诸多作品无不洋溢并贯穿着他的精神立场,他以自己的“乡土文化”经验和现代文化语境,共同去介入现实的独特性及艺术表达的独特性,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家的精神创造如何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与此同时,又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

  张生进的作品《舟曲不屈》,最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艺术取向、审美追求和生命关切。作为艺术家,对舟曲地震的巨大灾难,他敏锐地做出艺术反映,他用自己的绘画去鼓舞灾区群众,用自己的绘画表达对生命的由衷关切。这幅作品画面横向展开,由左向右,呈波浪形,众多人物。救灾的解放军与群众在起伏跌宕的对角线式的构图中,显现为动态感,近景、中景、远景的人物与救灾机械的直线、斜线构成了生死瞬间,尽量去表现那争分夺秒的悲壮与激烈的场面。画家满怀激情与冲动,营造了子弟兵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以及群众的自救勇气和信心。他们共同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画面气势宏大、波澜壮阔,如铁流浪浪、前仆后继,喻示着现实世界的生生不息与生命的郁勃生机。这种对把握鸿篇巨制与恢宏场面的能力,且首尾呼应,气息贯通,足见出画家艺术上的表现能力与思考的成熟。

  在艺术上,张生进是以写实表现手法为基本语言特点,展示出写意人物画的形式风格与魅力境界的。他的作品《吹不尽的陇塬情》《陇东吹手》《这一方水土》《高原》《夏日风情》《矿工图》《情系陇原》《使命》《华灯初上》等,构成了当代文化语境中人的生命存在的过程与活力的图卷,在一往情深的笔墨中,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尽显了画家深厚的生活根基与写生的积累。“十年磨一剑”的历练,使张生进的创作日渐精湛,而对日常生活诗意的形式美感表现中,他的作品逐渐趋于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永恒母题演绎中展开,因而,更注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营造与表现。作品表明,以写实表现为特点的张生进人物画,强调以形写神,以实写虚,人物刻画尤重神韵与情绪的传达,强调的是人,是生命的诗意、力量与精神,是人的勇气与战胜困难的力量。而且,人物又总是与大自然、人文环境融于一体的,并在诗化的渲染中,使作品获得精神生长的力量。

  大时代的气息和现实生活的诗意风景,给了张生进以灵感和激情,使他的创作日益充实与饱满,日益丰富与鲜活。当然,他也在历史巨变中,不断变换自己的视角,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观念,使自己的创作更符合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看得出,画家在新作中力图表明的是,在坚守中前行,并用自己独有的敏感做出对大时代的感受、全新的思考与表达。

  張生进

  张生进(琎),1970年出生,甘肃华池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研修于李宝峰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人物画创作高研班,陈钰铭水墨家园创作班,国家画院陈钰铭导师人物画创作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推广工程班,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重大题材人物画创作培训班。师承当代著名画家李宝峰、冯远、陈钰铭、赵奇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画院专职画家。
其他文献
期刊
这部书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的。大概只用了两个多月,每天写作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原先,只是作为我散文集中随笔收入的,后来,美协的谢麟看了其中的几篇,建议我独立成书,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以此文风,千字文的幅度,最长不超过三千,针对我比较了解的目前广西最有影响的一批书画篆刻家,一人一篇。同时以我的实践,呼吁一种鲜活的、贴近生活和创作的、直接的、干净清洁的文艺批评的风气。  在几何学中,直线距离是最短的。在我
期刊
現任柳州画院副院长、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漓江画派柳州促进会理事、柳州国画研究院院士、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展览并获奖。
期刊
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8年进修于西安美院研究生培训班。现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讲师。作品《在灿烂的阳光下》获郑州市中小学生教师书画作品展一等獎,《期待》获河南省美协作品展二等奖。教学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研究》获市教育局一等奖。优质课《山茶花的制作》获郑州市职业学校优质课一等奖,《色彩的情感》获省优质课二等奖。2012年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创新杯”教师基
期刊
【摘要】本文梳理了“无问西东”与“画无中西”这两个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艺术国际化又成时尚的今天对其容易产生的盲目世界化的歧义。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需要澄清中西艺术之间的问题,作者提出,在几乎所有学科都西化的文化背景中,传统笔墨这个学科,可以不西化。  【关键词】无问西东;画无中西;文化自信  “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拍摄的一部电影名字,而“无问西东”,恰是清华大学校歌里的
期刊
2006年我在香港艺术公社曾经策划过一个水墨展,并以《“后水墨”的方式》为题写过一个前言,我在前言中提到:“‘冥想与叙事’当代水墨艺术展,旨在呈现这样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水墨为媒介的创作表达出了不同以往的创作概念:让传统媒材发出新的声音,而非仅仅从技法和形式方面对传统水墨画的叛离与改造;强调艺术家对传统独特的理解,张扬个性化的语言方式与个人经验,秉持的是重构而非解构的理念……艺术家以水墨为媒介
期刊
【摘要】编织工艺由来已久,编织品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其返璞归真的田园气息,现如今依旧交织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梦里老家的温暖情愫。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化经济对传统编织工艺的日用性和艺术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编织的单一形态,保留编织造型的灵动性、镂空性的装饰美感,用环氧树脂提升编织绳的实用空间,是传统编织工艺与树脂工艺“协同创新”的活态传承之路。  【关键词】编织;环氧树脂;再设计
期刊
【摘要】“边海画风”是防城港沿边沿海特质,“边海画风”的定性是要求作品表述沿边沿海题材。“边海画风”是画家群体作画理念付诸实践的集合,没有画家理念共识就很难形成群体共性。形成画家共识极其重要,边海自然人文状态如何激发画家作画欲望是关键问题。“边海画风”就是让画家们有个明快清晰的具象概念,可切入绘画语言的物件,彰显画家情感状态的作品。  【关键词】边海画风;翰墨怡情;艺海撷珠  艺术是满足人们需要的
期刊
温中良/桃花源纸本设色97cm×45cm 2018年  影响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区域地貌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山水画的表现对象是自然景观,尽管它不以再现自然为旨归,而是追求“中得心源”之后个人心性的表达,既可以“澄怀”,又可以“含道”,更可以在“卧游”中“畅神”。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中得心源”之前的“外师造化”。“造化”为山水画师法的对象,是素材的来源,也是引发情愫的依赖,因此,山水画创
期刊
一、关于童年记忆  时常在梦里,回到出生地忠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午阴村。记忆中村子不大,但总是人声喧嚣。那里留下我童年的记忆,对春天的记忆尤为深刻。  每至春来,屋后的水田翻耕时,都会有无数浮于水面的小鱼,我们会尖叫着拿撮箕捞鱼。大雨后,水田缺口总会有各种鱼虾、黄鳝和泥鳅。在竹林里抓竹蚜,水塘里钓鱼,小河沟里摸螃蟹,秧田里钓青蛙也是莫大的乐趣。春天,大人们终日劳作,小孩们自顾玩乐。我们会将野豌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