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考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33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世界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首要问题. 只有重视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住数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 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利用数学抽象性的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在形成概念,引入命题时,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体会,引导学生先形成实感,再进一步加深领悟概括出概念或命题.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通过论证、推理、猜想而发现的.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通过个别事物的观察分析,发现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利用数学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观念,提高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教材时,要不吝惜时间和精力,挖掘教材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教学时把这种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数学严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言必有据的科学态度. 有位专家曾说过,“数学的学习要针对它的逻辑推导和严密的证明,这一点对一个人成为科学家,甚至成为社会上素质很好的一个公民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能力若能在中学得到训练,会终身受益无穷”. 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明确推理规则、步骤,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学数学教材体系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 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注意发现,努力挖掘,从教材实际出发,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时自然而然地让德育之汁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流入学生的心田,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三、结合教材和相关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发展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上古时期的结绳记数;中古时期的《算经十书》;九九乘法口诀;祖冲之的圆周率,祖亘原理等都比外国早一个多世纪,经历了3000多年风风雨雨的赵洲桥是值得我们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见证. 中学数学教材,直接介绍中算史的就有十七处,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成就,数学方法等近50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习题、注释、附录等形式出现. 在教学时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创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联系教材简介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们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没有挫折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让我们看看大数学家欧拉(EULER )艰苦奋斗的历史吧!他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造精力和空前的研究成果,都是令人吃惊和赞叹不已的,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他过度的工作,使他在二十八岁时就瞎了右眼,接着左眼视力衰退直到完全失明,不久他的住室和研究成果又被彼得堡大火付之一炬. 打击一个接一个,但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和顽强的毅力,口述了几十本专著和400篇论文. 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作简短的生动的介绍,可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挫折,真正理解“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句话的含义.
  
   五、利用讲座简介数学猜想,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信念
  
   利用专题讲座简介一些数学史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眼界,而且能够唤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产生学习的动力. 我曾利用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了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FERMAT)的杰出成就以及他提出的费尔马猜想:“xn + yn= zn ,当 n =3 时,此方程没有正整数解. ”此猜想1637年提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被人们称为引人入胜的世界数学难题,然而300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能够完全解决它,尚需后人的努力. 还介绍了1742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K)在给当时住在德国的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 )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把一个整数表示成素数之和的猜想. 命题一:“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命题二:“每一个大于或等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被人们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这个猜想是18世纪提出的,然而整个18世纪、19世纪都没有人能证明它,到了20世纪,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废寝忘食置疾病于度外,为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国争得了荣誉. 数学家们就是这样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不断地提出猜想,研究猜想,解决猜想,从而创立新的学科,新的方法,推动数学的发展. 学生们对这些闻所未闻的数学史料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行动上产生“共振”,决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发学习.
   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就应当认真研究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科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变成促进学生素质整体优化的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到2010年,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000公里,通往邻省(区)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全省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
【摘要】 某些高校采用的教材上的两种定义是有逻辑错误的. 某些教材上讲:当极限不存在时,称广义积分发散.极限不存在时,何来广义积分?既是广义积分又何来发散?  【关键词】 广义积分 收敛 发散    广义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但有不同方式的定义,这里就无穷区间上的积分谈谈粗浅的看法.  方式一 函数的广义可积性:若函数f(x)于每一个有穷区间[a,b]上依寻常的意义是可积分的,则可定义: f
新课改后,数学教学较以前更加充满激情,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精彩和富有魅力了. 但是,课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不全面和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课堂出现了“活”而不“实”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补充教学材料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不扎实;片面理解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不到位;课堂活跃  浮于表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习目标未落实. 反思这些不足,对于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目标要求有重要意义.    
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政策提供了契机。在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号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形
从“新人文主义”的视角出发,基于数学理性的知识论与价值论的二重性的简要分析和历史考察,以观念发生、经验积累和语言建构概括数学发展的知识论特征;从呵护人心、展现人性和禁
±据卡特尔特质理论可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具有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开放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七种类型。这些特质有体育教师共同的特质,有体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学生
反语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文学体裁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仅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反语.分析了反语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关
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 而如果课堂上能够适当添加“趣味”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天真活泼,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呆板、单调、流入俗套,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甚至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究竟应如何诱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
【摘 要】 分部积分法是不定积分方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种计算方法.本文对不定积分的被积函数的构造作了三种形式的分类,并分别进行了探求解答,特别对于第二种形式下的积分还总结出了规律,并提出了许多变式形式的反思.   【关键词】 分部积分 凑微分    分部积分法是不定积分方法中的一种间接积分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分部积分公式 udv = uv- vdu,来求解不定积分 udv.  1. 如果u = x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