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育革命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人口转化论 人口转化论的历史可追朔到20世纪初期美国人口学者汤姆逊,(Thompson)于1929年根据世界一些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历史资料,把世界各国人口增长变化水平区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1945年诺特斯坦(Notestein)又对此加以发挥,将这三种类型归纳为人口发展三个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潜伏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化增长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下降稳定期。由此产生了人口转化论。图1是人口转化论的标准曲线。
其他文献
<正> 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令人欣慰的。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1987年,少生了1亿4百万人。如果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计算,节约养育费用达几千亿元之多。无疑,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均生活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超生问题特别是农村十分严重,而未来庞大的育龄妇女队伍更令人忧虑。国
<正>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每个人每天仍然生活在家庭中,谁也离不开家庭生活。但是在社会舆论中,家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被忽视和遗忘了。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无关宏旨的个人私事,特别是在理论上,家庭的起源是和私有制相联系的,家庭是私有单位,或个体单位。在
<正>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大类。直接因素又称为生育率中间变量,包括生物学因素和行为学因素。间接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间接因素只有通过直接因素(中间变量)才能对生育率发生作用。1978年邦加茨(Bangaarts)提出
期刊
<正> 一、开放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及问题 开放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4年,占全国总面积仅1.66%、人口8.8%的开放城市,创造了占全国23.5%的工业总产值(1 654.96亿元)和占全国财政收入19%的预算内财政收入(285.2亿元)。
<正>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正>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一定的家庭形式总是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活动的中心,因此,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变化,
<正> 在城市化意义上的人口迁移,一般都是在不同层次的地域之间进行和完成的。从一定层次的地域出发,探析不同地域层次之间的人口迁移规律,无疑是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城镇是界于城乡之间并连接城市和乡村两类地域的中间层次,近些年来又一直
<正> 一、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口要素与家庭变动特点 自1966年农村总和生育率首次高出城镇100%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生育水平一直等于城镇人口2倍左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国1986年农村总和生育率为2.7,镇为2.2,市为1.7。应当指出的是,1986年的城镇数据包括了相当一部分因1982年以后的行政区划变动而被人为地归入城镇的农业人口。按行业分类计算的1986年生育率表明:农、林、
<正> 中国老年人口调查数据分析科学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承担的“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老年人口调查和社会保障改革研究”,继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调查计划,并于1988年6月正式推出首批电子计算机汇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