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意味着什么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近代学校的发展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
  追溯到最早的近代学校萌芽,是1862年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虽然只是一所培养外交人才的外语学校,但它却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制和年度考核升级制为标志的近代教育制度的先河。因此,严格地讲,从中国近代教育萌芽至今已整整发展150年了。1902年制订的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形成系统发展的标志。由此算来,从中国近代教育建成系统至今已整整110年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随即颁布了新的学制,并改造八旗学校、整顿中小学校、发展高等学校,使近代学校形成了完备体系。由此算来,中国近代教育形成体系至今整整100年了。此后又经历过两次大的学制变革,一次是90年前的“六三三”学制,一次是60年前的新中国学制。
  北京的百年老校中,京师同文馆不算,最早的应是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该校由基督教会建于1864年,之后不断发展、壮大、分蘖,至今有资格以她为校史起算点的学校至少有3所。110年以上的学校中绝大多数是教会学校,真正属于政府办理的学校只有五城中学堂(即今天的北师大附中)和为数甚少的几所八旗学堂。更多的百年老校建于1903-1912年间。按1907年统计,北京有中小学堂206所;1913年统计,北京有中小学校264所。这200余所学校就是今天北京“百年老校”的基础。
  自有人类活动便有教育存在,便有承载教育任务的学校机构和设施存在,那么,我们为何看重最近这一百年的学校历史?原因在于近代教育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古代教育的全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今天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是一百多年前奠定的基础,而与1862年以前的古代教育在组织形式上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在这一百多年中,学校的历史越长,其沉淀的传统、文化就越厚,其累积的理念、经验就越多,其发展的力量就越强,其获得的声誉就越高。因为相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下,经验是可积累的,文化是可传承的。成熟的教育经验要靠“代际”传承才可能产生质性的提升,假如以25年为一代,百年才刚好4代,假如以30年为一代,则才刚过3代。民国时期的教育实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上世纪50年代的教育经验也是值得我们继承的,最近3 0年的教育经验还有待沉淀和概括,以便传授下去。一所百年老校,其文化价值恰恰就体现在她拥有着三代以上的经验传承,这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学校百年历史中掩蔽着本校的文化发展基因,隐藏着本校的独特办学理念。当然,校史运用得当便是财富,运用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包袱。把握好财富与包袱的关系,即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值得每所百年老校认真对待的一大课题。我认为,深入研究本校的发展历史,充分尊重本校的文化传统,是取得在继承文化传统基础上获得新的突破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
  □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于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因此,要“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1993年中共中央、
目前,江苏全省有合格的成型园4257所,在园幼儿21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  1.完善地方立法  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完善了江苏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  条例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
自1984年,教育部与全国总工会颁布《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来,高校建立教代会制度已有20多年的历史,教代会的“建议权、通过权、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得到了有效落实。首先,教代会工作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民主氛围良好,教代会的质量不断提高。其次,教代会职能全面延伸,特别是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长工作全面推进,加大了民主管理的力度。再次,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的校务公开制度深入推进,进一步拓
品牌阐释: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  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着眼全体学生的成长,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优化并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在辩证统一中不断创造教育的整体效应,持续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体讲,史家人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集纳聚焦为文化传承、习惯养成、交流表达、视野开拓、创新创造五个方面,基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为框架的和谐育人体系,推进“为了培养和谐的人,
自从200年前帕金森病被详细描述报道以来,研究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这一疾病的全部秘密仍未能揭开。1817年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是伦敦一名
期刊
北京农学院作为唯一的市属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融入郊区、服务首都“三农”为己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紧紧抓住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契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全力培养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率先开展都市型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2001年10月,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都市农业研究所”,在校内外围绕都市型现代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脑电变化情况.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 ,经过t检验 ,探讨建设无后坡大棚的可行性 ,并从产量、投入、采光量及温度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得出即使在较寒冷的冬季 ,仍可利用无后坡大棚种植喜温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多年来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一所“好人学校”。所谓“好人学校”,就是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好人学校”的教师以良好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优秀学生以自己的生命状态实现学生之间的彼此促进。这样优质生命影响下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远离劣质的生命状态。学校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成为素质教育真正实现的生态园。“好人学校”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及北京市教委《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京教高[2008]1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积极实施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工作努力培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突出重点,展现特色,扶持、开发出一批体系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