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行知的教师专业化思想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当下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仔细研读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现结合职业专业化的六个标准,即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组织和专业自主,将陶先生的观点作以下归类。
  
  一、专业知能的论述:
  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专业知能是专业人员从事特定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职业专业化的首要条件。陶行知对教师的专业知能是早有论述的。1925年,陶行知在《女师大和女大问题之讨论》一文中提出女子师范大学除修学基础学科外,还应具备四个“要项”,其中就包括:“一,愿为中学教员者对于中学生之能力需要有彻底之了解。愿为师范学校教员者,于中学生外,还须了解小学生之能力与需要。二,对于将来担任之功课须有充分的准备,这准备包含中小学所需之教材、教法之研究、实习和参观。”又如他在论述职业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生利的经验;第二要有生利的学识;第三要有生利的教学法。这几点归纳起来就包括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而当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在课程和实际培养上,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general or liberal education knowledge)、学科专业知识(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教育专业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 profession)三大类。也有人将其归为四类: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的知识即教师如何灵活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所应具备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陶行知的论述和这两种提法的实质是一样的,而且相当完备。
  
  二、专业道德的论述:
  教师要有奉献的精神,
  严于律己,敬业爱生
  
  衡量专业的第二个标准便是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陶行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专门的论述,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待工作要有爱教、乐业、勇于奉献的精神。他对师范生的首项要求便是要以“信仰国家教育事业为主要生活”,1919年,在《新教育》中,又指出教师对教育事业要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1931年在《敬赠师范生》一诗中陶行知郑重地写道:“诸君何所事?候补当教员。开创新世纪,大任在两肩。”他号召教师将国家的兴盛、教育的兴衰作为己任,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服务广大的学生,选择教师职业便是无悔地将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只有不计名利,才能从“服务”和“贡献”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育人的快乐。
  
  三、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的论述:
  教师要接受规范的训练,坚持终身学习,
  追求不断发展
  
  专门的职业训练和不断的继续培训,追求专业个体和整体的发展是衡量专业的两个标准。陶行知很强调教师必须接受规范性的训练,他曾具体分析过实际从事教育的几种人,其中除了高等和初级师范生外,其余的诸如大学堂毕业生、实业学校的毕业生和中学的毕业生等都是完全没有受过特别训练的。他就此曾指出:“他们既在那里实施教育,自有受训练的必要。”各种学校毕业生,只要他们从事教师工作,学校都应当“乘他们未毕业之前,给他们关于教育上的训练。”教师不仅要受训练,而且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所接受的训练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小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应给予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教师职前的训练只是教师个体成长的一个阶段,因为“学问是进化不已的,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有继续研究的机会,故师范补习教育亦应占一位置。”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在职学习。
  
  四、专业组织和专业自主的论述:
  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
  形成组织,维护组织利益
  
  陶行知认为“中国的通病就是没有组织力”,即不能“谋充分之协作”,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应首先克服和纠正这个弱点,必须杜绝“文人相轻”、“各自为政”的现象,应该互相尊重,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同心协力地完成教育学生的任务。1934年10月,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形象地比喻说,培养学生好比塑像,“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于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重伤整个的和谐。”协作合群对于塑造人的教师工作是极为有必要的。1944年在陶行知拟定的《育才学校创造年计划大纲》中,就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办校方针规定下来,他认为,“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而社会改造“只有团结同志,共同去干,方能发生宏大久远的效力。”由此足见他对教师的合作精神的重视,陶行知的论述对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五、对当前教师
  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启示
  
  1.坚定教师专业化的信心,以能力争取专业自主权
  从陶行知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的有关教师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教师职业最终将专业化的趋势,尽管与律师、医生这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专业相比,教师专业化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专业自主权的缺乏,但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已是达成了共识,教师要坚定信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从教学实践中自学、参加培训和进修等,不断提高专业知能,完善专业道德,通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以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得社会的承认,争取专业自主权。专业自主权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是对外部力量的一种质疑和抗衡,更重要的是包含自我定向和灵活创新,是增强教师在个体和职业方面权利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获得主要源于教师队伍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不单是外部行政单位的授予。
  
  2.增设教师教育课程,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陶行知先生将培养学生比做塑像,以此来强调教师之间需要互补与合作,只有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真善美之活塑像”。但是由于长期处在分科课程体制,又由于教师评价的甄别性,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难以为继,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如何营造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创造教师合作的校园环境,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外,应首先从教师教育课程入手,目前的教师教育三个阶段,都非常重视教师知识能力的再培养,相当忽视教师群体间相互信任、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借鉴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培训方法,设置一定的活动课程,通过只有经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背摔,让参与者体验其中和谐人际关系、信任、配合的必要性,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这样的活动课程所达到的效果将远远高于理论的说教。
  
  3.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我效能感,避免职业倦怠
  陶行知认为,教师如果不更新知识,教学便好像是“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社会、学校、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给教师创造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机会,是避免职业倦怠的途径之一。因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目前,新课程正进入实施阶段,对教师的专业知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育观念,适应角色转变,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等,这些必然引起教师的压力和不适应,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所以要给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缓解教师压力,确保教师心理健康,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职业倦怠,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
其他文献
期刊
一、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    环境道德教育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环境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为培养自觉践履环境道德的人,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形成积极的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和责任感,对环境质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本身的行为作出自我约定,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促进个人、社会和人类共同的福祉。    二、学校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发展态势中,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不同的行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办公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办公文件的共享,多个办公部门的合作,不
医院自身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并且在医疗事业深入发展的影响下,收治的人员数量也在逐渐提升,再加之其内部科室、医护人员数量众多,安防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行之
林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行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开展有效的林业调查具有较高的必要性,但林业调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体的调查质量大幅度下降,最终产
招投标是各项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电子评标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相关业务流程变得更加简洁.所谓的电子评标,指的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效的实现在线
王树声一生打大仗、恶仗多,他不迷信,可是很怪,逢七必倒霉。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只剩9个党员和9个绿林似的人物。王树声整天东藏西躲,枪口对枪口,经常在死亡线上行走。1937
图书馆最大的功能就是文献资源的储存,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担负着文献资源建设的责任.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图书馆转变服务
一、关于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交往一词,内涵丰富.就其内容而言,交往是人的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感情的过程.就其媒介而言,交往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信息交流,进行相互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不过,由于传统工作理念的长时间影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相对滞后,这就需要积极应用改善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