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中的“机运”与“意外”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图像的观点上来看,培根所画的一些东西和影像是一些完全非理性的、特定的东西。当培根在画一个人的时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窝洞的造型与人类的眼睛、鼻子、嘴都毫无关系,只不过是不同的颜料在不同的画面中的描绘与他描绘的人物有相似的地方罢了。培根的全部创作可以说都是偶然发生的,在他的绘画创作中也绝非是有意识的,与图像似的绘画也毫无关系。培根在创作中会先用近似而直接的方式把他所要画的基本东西的最初形态像一张新画一样开始作画,这种直接的方式会使可能性变得多了起来,然后偶然的意外被意志力加以发挥。
  关键词:创作;意外;艺术形式;机运
  一、社会环境对培根绘画的影响
  培根的父母虽然都是英国人,但是却在爱尔兰生下了他。父亲的工作是负责训练赛馬。在培根还不到五岁,父亲从外祖母的手中买下了房子。房子后面的房间都是呈弧形排列的,也许是受此影响,所以以至于培根在后面创作的三联画中经常用圆弧形背景。培根20岁时定居到伦敦之后开始了他的油画创作。培根喜欢表现孤独和具有痛苦感的主题,从培根的访谈录中可以看出,童年时期的培根与驯马师的父亲相处并不是十分的和睦。经历了家庭的不幸,培根对“孤独”有了自己的认知,他对这一词的使用常常是夸张的。他所做的是图像的创作表现,以一种绘画的形式语言创造物象与形式。
  家庭所带来的伤口持久并难以治愈,让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而不确定,并对人本身产生于恐惧与绝望。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培根画中的空间会具有人一样的感情,甚至可以给人带来孤独和焦虑,它与那个时代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培根认为照片是一个媒介,思维通过它能够在影像里面自由地奔走。照片常常是意念的先导,而不仅仅是一个参考的物件,培根认为照片比直接观察所感受到的东西要真实的多,所以培根在绘画之前一定会先拍摄一组特别的照片。他认为面前的影像会使他产生一定的阻碍,不能够自由地让人发挥,反而不如透过照片来进行作画,记忆与照片比起让人直接在面前更加的自由发挥。
  在培根漫长的创作生涯当中,三联人物画成他最具有个人特色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与其说这些作品是人们命运状态的呈现,倒不如说是画家自我心理的揭示。在培根的画面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运用“镜子”来作为道具,在许多形象的背后及周围他都会安排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镜子,从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映射出的另外一种形象。培根在画面中设置镜子可以说是别有用心的,镜子可以打破我们自我的身体和他人身体之间的界限,在扭曲的血肉躯体中,我们与他人的身体相互交织存在,身体之间的可逆性延伸交织在自我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当中,甚至延展到我们本体与动植物之间,这种关系不再是我们所构造的本质,从而变成了自我存在和他人存在的共存关系。培根1971年所创作的《三联画-记忆中的乔治·戴尔》便是其中之一,培根亲密的爱人戴尔突然自杀,他的感情受到重创,他始终沉浸在失去戴尔的悲痛中,戴尔的死一直盘桓在培根的心中,所以便创作了这幅作品。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戴尔的形象从右侧的镜子中漏出,在下端的镜子中显现,从而镜子形成了戴尔与培根的延伸,左侧的痛苦形象与右侧相连接起来,背后的阴影也使画面增加了紧张恐怖的气氛。培根通过镜子的方式向自己开放,引导着我们陷入一种自我的纯粹状态,同时他试图寻找一个开放的通道,从而向自己以外的方向投射而出。
  二、绘画中的“意外”与“机运”
  培根在创作的时候没有画草稿的习惯,因为他认为画草稿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这样限制了他的创作思维与方法。虽然我们知道创作草稿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但培根的创作方法同样让人感到震撼,因为他从不对画面进行预先的演练。他认为所有的肌理、色调、颜色的移动都有意外的结果。而这些意外的结果正是培根作画的起源。因此培根对于创作中的“意外”与“机遇”十分的看重。人们常常忽略无意识的东西和混乱的笔触,而培根在绘画时会把一些不经意的无意识记号留在画布上,在绘画时会随意的涂抹,用破布或者画笔把松节油和颜料等任意的东西随意的挥洒在画面上,他认为这些记号所暗示的是更深刻的一面,可以通过它来捕捉那些吸引的本质而去打破那种被意识所主导的影像。他认为绘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如何完美的呈现出来表象,他总是想要通过“机遇”和“意外”发现表象,然后发展并且同时创造出来其他的新形象。培根认为对于影像的制作要趋向复杂而又要简单单纯,如果背景清晰统一,那么就会有一种坚实可靠的效果,背景清晰影像才能够真正的自我表达。
  油画的颜料具有流动性,所以影像在制作过程中是可以不断改变的。笔刷的移动甚至能让影像完全改变。假如笔端沾满了一种颜色,仅仅需要“意外”的一笔所画出来的记号就能同其他的记号产生出另一种默契,从而使影像往更深更丰富的层面去发展,他认为这是笔触及笔刷给他带来的“机运”。对于“机运”制造出来的影像人们能比较顺利地处理,因为这些记号是超乎理性的,再按照时间及情况来做决定时,人们变得比较能利用意外所带来的各种提议去处理画面。可以说对于那些“意外”引发的结果才是培根最想要的,但这些结果必须是让培根所利用的,意图捕捉事实可以导致一个迷惑的视觉影像,因此可以借此发挥尝试并从图像的事物中创作出一些东西。这样的影像就能在它自身的结构中自然地生长出来,而并不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识去生长,结构当中这样得到的一个画面是一个比较有机的影像,而不是原本被人们思维所控制的那个。所以他认为“意外”和“机运”在他的绘画当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培根的作品标题一般都是从以这个或那个所做的各种习作命名,他们有时候会被伯乐加上标题,这样可能对他们记忆画面的内容有所帮助,有时甚至还是为了方便展览。培根认为影像当中已经有了标题的存在,如何去解读完全是人们的自由发挥,观者凭借自己的感觉来给作品命名。因为培根全部的创作都是偶然发生的,他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画面,虽然预见了他,但基本上不会按照所预见的那样去完成他,他会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发生变形。培根所运用的刷笔很大,在工作时颜料所做的许多事情比画家做的要更好。培根认为这属于意外,因为它是种选择的过程,而你选择保留了这意外的一部分,同时也保存了画面的连贯性。这样的画面从未经过分析,正因为如此,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比图像是的绘画更加的犀利,因为他有绝对属于自己的生命,艺术家们只有如此才能敞开心胸,或者是可以称为打开感觉的阀门,以更加落拓的姿态恢复生命的旁观者的身份。
  三、结语
  培根的画作以人物的扭曲、平铺的背景为特点,张力极强。他通过他的绘画将他内心获得了解脱,同时通过图片和作品的对比,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作品中的图像是如何产生变化的。培根一方面让绘画在视觉上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同时另一方面又让绘画在精神方面上脱离了图片中所带来的真实感。通过在画面中不断的寻找与探索,在“意外”中发现“机遇”,发现新的造型,从而创造了一种来自于美学基础上的造型变形,他的绘画艺术是一个在客观世界中不断自我确立的过程。培根的绘画艺术方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后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告诉了我们如何运用不同的媒介、观察方法、思维方法以及情感维度去实现自我表达,并且让观者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认知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郭媛,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军队官职多种多样,职能各有不同,因此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其官职特点出发,以《蒋翊武评传》中所出现的军队官职为例,探索其翻译手段。  关键词:军队官职;《蒋翊武评传》;翻译策略  一、近代军队官职特点  《蒋翊武评传》是一本关于辛亥革命的书,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军队自然也发生了许多变革。武昌起义的军队,一部分来自革命党人自己编练的军队,一部分来自清军的投诚,这也就让军队内部职位驳杂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网络自制综艺也应运而生。笔者选取《这就是街舞》这个代表性案例,分析总结该节目的内容特色,探究新媒体时代下街舞类网综风靡的原因,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网络自制综艺;这就是街舞;内容  一、“中国风”的场景设计  顾名思义,“街舞”的“街”所表明的意思是“起源于街头”。所以,它还经常出现
期刊
摘要:《无问西东》作为一部承载历史的怀旧青春片,其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为国产电影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提供了新的创作方法和思路。《无问西东》为新主流电影带入另一种青春颂歌的路径,因此对《无问西东》创作上的讨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日后国产“新主流电影”在创作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无问西东;叙事;非线性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
期刊
摘要:小说《云图》被誉为“最不可能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之一,因小说中时空反复跳跃的结构和群像设置给影像化增加了许多难度。抛开影片两极分化的评价重新审视小说和电影,电影《云图》蕴含了杂糅化的主题和文化融合内涵。它是近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中少有的非快餐式作品,所引发的叙事革命和多义性解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云图》;小说改编;多元主题  2012年被搬上银幕的电影《云图》由汤姆·提克威和沃卓
期刊
摘要:颂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起源与宗教文化有关,其有着“庄重肃穆”的文体风格,在《诗经》中,《周颂》《商颂》被视作是宗庙正歌,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颂》因其体式、内容接近风诗、雅诗而被学者称为颂之“变体”,笔者试通过分析《鲁颂》与商周二颂的不同来看颂体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鲁颂》 颂诗 “变体”  一、《鲁颂》之“变”  颂诗在《诗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备受推崇的神圣文体。但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迅猛的发展中,而力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也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关键词:力学;现状;发展;应用  一、力学专业的基本特征  力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很多方面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力学作为基础学科,也是机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仪器仪表等相关工科的基础。  作为应用学科,它几乎与所有工科专业交
期刊
摘要: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重要旗帜,不为风吹日晒为自治区的人们传送歌舞,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内涵。“三千江南孤儿进草原”的故事与乌兰牧骑相结合,展现了蒙古族人坚韧不屈、伟大博爱的民族性格,使人们放佛在广阔的草原上体会着“爱之歌”。  关键词:海林都;草原母亲;蒙古族  电影《海林都》讲述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三千江南孤儿进草原”的感人故事。该片由彭军导演执导,以国家荣誉称号“人民楷模”获得
期刊
摘要:《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高考前,被霸凌的少女陈念和小混混小北,如何在意外面前彼此守护的故事。影片抛弃了以往青春题材的爱情情节,而是更多的聚焦在了教育问题上,在高考这一背景中,讲述校园暴力这类社会热议话题,给了大众更多思考。  《少年的你》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大众对于校园暴力的热烈讨论,影片的成功与剧本的优秀息息相关,本论文主要从影片剧本中的环境处理、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
期刊
摘要:本文聚焦于2010版电视剧版红楼梦的改编,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造型上、台词上、细节上、人物形象上结合电视剧中具体的情节与场景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总结,也为同类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些许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2010版电视剧;问题与不足  一、造型上  (一)额妆及厚重的服饰  我们细读原著就会发现,曹雪芹笔下人物的妆容及服饰是为其性格服务的,而新版《红楼梦》却追求奢华、厚
期刊
摘要:《搜神记》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干宝以其独特的文学笔触和写作视角塑造了众多带有时代烙印和映射当时历史文化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女神、女妖还是女鬼,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书中关于人鬼恋的描述尤其精彩。本文就主要探讨女鬼形象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其所展现的富有进步意义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搜神记》;女鬼;历史意义  文学创作始终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年代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