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专科院校的就业率是事关学校存亡的最首要问题。如何利用院校本身的专业优势,拓宽思路,做好产销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专科院校;就业指导;就业率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向以实用、高就业率、有香饽饽著称的高职专科院校,经过一轮大批量的扩招培养,也近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如何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就成了高職专科院校的头等大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利用高职专科院校本身的专业优势,贴近社会,培养实用、实惠型人才
一个学校能否生存,靠的是所设置的专业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是否实用。在招生计划制定之前,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地方人才中心保持经常的沟通,不断做强做好自己的优势专业,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失的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在如何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得学生在经过学校的2-3年的专业化培训后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范畴,学以致用,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只有这样培养出大批实用性、实惠型人才,才能既为社会解决对人才的需求,也为本院校的人才输出找到出路。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放下架子,帮助学生正确定位
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理念上要尊重学生,突出以人为本。凡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的学生,他的人生状态和就业状况都会不错;凡缺少尊重和信任的学生,他的各方面一般都表现平淡。就业指导者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就业,还有可能是他们的人生。
在指导工具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开辟就业指导新的平台。建立或加入班级QQ群,在群上发布就业最新情报,按就业顺序公布就业生的姓名、单位。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他看到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就业了,而自己还处于游离状态时,会非常着急。特别是如果在网上看到自己寝室或自己班级的同学都就业了时,一定不会再“守株待兔”、“消极等待”,肯定会奋起直追,积极就业。
在指导途径上要能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学生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受益,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类,即“专业型”(专业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的学生)、“综合型”(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潜力型”(各方面表现平平,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在针对性辅导中,千万别伤了学生的自尊,无论他处于哪一类都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真心的去帮他们,推动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就业。
在指导学生就业时,要向学生进一步灌输和强调对自己的正确定位问题,切忌好高骛远,过分理想化,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合适的单位,不挑三拣四,躲躲闪闪,白白错失了应届生的最佳就业时间。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就业面
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学校就业网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向学生发布,畅通社会与学生的交流渠道,为社会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供需信息,为学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市场的建立,学校可与人才市场联手,充分利用人才市场成熟的运作程序、制度及其信息网络、服务功能的信息资源。在这之中,应采取“请进来”演讲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各相关用人单位加强联系,邀请人力资源部门专员到学校进行就业辅导,或者召开某用人单位的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相互加强了解,实现就业信息的对称;还可把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往届毕业生请到学校,用专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现身说法谈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应聘的体会。同时,还应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向用人单位批量推荐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最佳就业机会。
总之,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好如何提高就业率这根主线不放。学校上下要统一认识,从院领导、各系部、辅导员到班主任,层层都要高度重视,利用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简介:仇玲凤(1958—),女,江苏江阴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专科院校;就业指导;就业率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向以实用、高就业率、有香饽饽著称的高职专科院校,经过一轮大批量的扩招培养,也近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如何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就成了高職专科院校的头等大事,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利用高职专科院校本身的专业优势,贴近社会,培养实用、实惠型人才
一个学校能否生存,靠的是所设置的专业是否具有社会竞争力,是否实用。在招生计划制定之前,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地方人才中心保持经常的沟通,不断做强做好自己的优势专业,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失的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在如何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得学生在经过学校的2-3年的专业化培训后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范畴,学以致用,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只有这样培养出大批实用性、实惠型人才,才能既为社会解决对人才的需求,也为本院校的人才输出找到出路。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放下架子,帮助学生正确定位
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理念上要尊重学生,突出以人为本。凡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的学生,他的人生状态和就业状况都会不错;凡缺少尊重和信任的学生,他的各方面一般都表现平淡。就业指导者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多一份鼓励和支持,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就业,还有可能是他们的人生。
在指导工具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开辟就业指导新的平台。建立或加入班级QQ群,在群上发布就业最新情报,按就业顺序公布就业生的姓名、单位。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他看到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就业了,而自己还处于游离状态时,会非常着急。特别是如果在网上看到自己寝室或自己班级的同学都就业了时,一定不会再“守株待兔”、“消极等待”,肯定会奋起直追,积极就业。
在指导途径上要能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学生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受益,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类,即“专业型”(专业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的学生)、“综合型”(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潜力型”(各方面表现平平,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在针对性辅导中,千万别伤了学生的自尊,无论他处于哪一类都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真心的去帮他们,推动他们发挥潜能,积极就业。
在指导学生就业时,要向学生进一步灌输和强调对自己的正确定位问题,切忌好高骛远,过分理想化,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合适的单位,不挑三拣四,躲躲闪闪,白白错失了应届生的最佳就业时间。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就业面
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学校就业网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向学生发布,畅通社会与学生的交流渠道,为社会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供需信息,为学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市场的建立,学校可与人才市场联手,充分利用人才市场成熟的运作程序、制度及其信息网络、服务功能的信息资源。在这之中,应采取“请进来”演讲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各相关用人单位加强联系,邀请人力资源部门专员到学校进行就业辅导,或者召开某用人单位的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相互加强了解,实现就业信息的对称;还可把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往届毕业生请到学校,用专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现身说法谈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应聘的体会。同时,还应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向用人单位批量推荐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最佳就业机会。
总之,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好如何提高就业率这根主线不放。学校上下要统一认识,从院领导、各系部、辅导员到班主任,层层都要高度重视,利用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简介:仇玲凤(1958—),女,江苏江阴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