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化技术极大的丰富、拓展的文物展览的陈列方法,它突破了传统展览方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成为了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的发展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文物展览过程中所应用的数字技术类型,并对数字技术在现代博物馆展览中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文物展览
  中图分类号:TK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43-02
  引 言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而发展的,是区域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其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制度建设的见证。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聚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展览方式的设计也更具多样性。数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表、板、灯等框架,为现代博物馆展示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下,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迅速发展,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物展览中数字化技术类型
  1.1 静态平面数字技术
  静态平面技术是通过摄影技术对文物进行拍照或数字2D成像。展品由数字相机或扫描仪进行数字成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做出高分辨率图像。静态平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一些文物展品很容易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物可能会消失,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色,不适合长期展览,以图像的形式进行长时间保存;第二,展览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文物都展览出来,通过数字成像技术能把所有的实物以高清晰图像的形式展示给观众;第三,实际只有小部分人到现场观看,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博物馆的收藏品,通过图像技术做成图片再以出版物的形式传播出去,能够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例如,敦煌壁画和雕塑,這些文物展品的照片已被做成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发行,如图1所示。
  图1 敦煌壁画数字图片
  1.2 静态立体数字技术
  1)三维建模
  根据展品照片或实物,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比较小的文物,通过对图像形态、比例分析或进行实际测量,然后进行三维建模得到三维立体图像。由此产生的图像仿真性很强,细节更精确。在这方面,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是文物表面纹理技术。另一个立体成像是通过全景成像,将图像的每一个角利用建模软件生成三维图像。这种方法的立体图像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的成像精度不高,表达的细节不够清楚。
  2)三维扫描
  三维扫描在工业设计和博物馆的文物展示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快速精确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为文物的研究提供了快捷方式。与传统的平面扫描仪相比不同,三维扫描仪的图像是三维的,而不是平面,扫描仪可以实时获得每个对象的三维坐标,它提供了有效的虚拟仿真数据。
  1.3 动态平面数字技术
  1)数字媒体技术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也逐步应用到文物展示中,影视与真实场景膜相结合,让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其中的文化内涵。视频记录下事件当时的真实场景,为文物展示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2)数字二维动画
  利用二维动画设计,将相关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观众,使显示的内容更加丰富,结合相应的听觉效果,打破静态平面技术的变化小与信息少的缺陷。
  3)数字平面交互技术
  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中,已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厅的局域网络系统。当观众在参观展览,一些不在展览馆展示的内容,观众可以通过局域网络系统平台获取相关的知识的,让观众可以完成系统的认识,以增强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供外界了解的博物馆展示系统的网站,这个网站是对于无法到达现场观看的人群提供展览了解的有效途径。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博物馆的陈列,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途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访问,参观博物馆,缩短与博物馆的距离,同时也了博物馆形象推广创造了机遇。
  1.4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原本是美国军事研究和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它结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产生的视觉环境、声音是立体的,人机交互是和谐友好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改变人与计算机之间无聊、被动局面,使人们陶醉计算机环境所创造的工作环境中。
  二、数字技术在文物展览中的应用效果
  2.1 丰富了文物陈列的艺术语言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现代陈列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使传统的展览变得耳目一新。博物馆的照片、图表、道具和其他文物的展示形式出现了新的面貌和特征。同一幅图像,经数字技术处理,使用的大小、质地、静态和动态、平面与立体、画面和声音效果等,都能根据展览的实际需要,设计成不同的陈列效果。参观展览时,在没有任何文字、图表的指导和工作人员的讲解情况下,只需要将数字技术与文物本身进行有机,在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帮助,就能了解到展览的主题、内容和文化内涵。数字化语言是博物馆教育和传播最理想的、最典型的形式,是对博物馆教育和交流的最集中的反映。在丰富的表现手法、增强与观众沟通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008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其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绘画作品,大小仅为24.8cm宽,528.7cm长,手卷,绢本设色。通过数字处理,不对文物造成任何伤害的前提下,放大制作成一张巨大的画面,然后用动画和优美的声音场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展览效果,让所有的来宾为之震撼。   2.2 实现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结合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使陈列语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使展览空间产生了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在“实体空间”基础上出现的“虚拟空间”,一个新的展览境界。
  “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运用,往往是依据实际情况,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珠联璧合,但虚拟空间必须要符合文物的真实性。数字博物馆这个虚拟空间既是想象的,又是真实的,在虚拟空间里还原真实的文物,而其所传达的消息与信息都是真实的,只是通过一种新的媒体语言,来表达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而已。
  例如,“虎门滩”展览中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运用三维动画、多媒体和其他陈列形式,给观众带来许多新的视觉体验,营造出新的展览效果。在“鸦片来源”单元,为了呈现美丽的罂粟花以及鸦片的危害,设计师将互动式多媒体投影技术巧妙到运用到罂粟花的种植场景中,创建一个4m×3m罂粟花梯度图像。当观众进馆触摸罂粟花,就可以感受到美丽的罂粟花生成罂粟果鸦片——最终被火焰吞噬整个过程,让观众通过一个简单的演示很自然地想到美丽的罂粟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成为一个罪恶产品的全过程,由此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想象。
  2.3 再现历史真实故事
  在一些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有许多亮点,但由于历史照片和资料有限或稀缺,根据传统的陈列方法,只有有限的历史文物和文件是难以呈现出精彩的故事,想让展览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新的视角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会让观众觉得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使展览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山舰”的陈列,主要表现的是中山舰自建造乃至服役期间所经历的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护围运动、武汉会战、护法运动等5大事件。其中只有少量的珍貴历史照片、有限的历史数据以及部分出土文物,整个展览过程中与5大事件直接关联的材料十分稀缺。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影片中完全按照中山舰模型数据,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各船体零件都有详细CAD图纸,通过3DS MAX、FumeFX、DreamScape系列软件建模,渲染和船舶与场景效果,模拟战场烟雾与水体环境效果,同时使用Adobe PS图象处理软件,让历史图像的三维化,并植入虚拟合成的历史场景。珍贵的纪录片经数字后期处理和虚拟渲染空间组合,使影片具有现代视觉冲击,以及历史的魅力与沧桑,但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中山舰数字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中山舰数字模型
  在出土的文物部分,对孙中山的青铜雕像展示,设计师在直径30dm的舰体轩窗龛内设置了触摸屏,看似普通的玻璃,当浏览者点击时,透明的玻璃将显示孙中山铜像的由来、尺寸与生产相关的文字图片,为观众讲述珍贵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三、展望
  当前,虽然数字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现代技术已经进入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各个环节中,但是文物展览是要让文物说话,以“史”说事,以“物”证史,永远都是文物展览的基本原则。各种数字技术的使用只是为了解决如何使文物“开口”,如何更好的表现文物的文化内涵,展现真实的历史文化,绝不是无中生有,言之无“物”,更不是戏说。杜绝滥用声光电等数字技术等唯利足图的现象,防止文化产业向娱乐化的倾向。数字技术如果不能运用到文物展览的陈列内容与文化中,那就会显得空虚、多余。运用合适的现代手段,结合文物的文化内涵,从文物自身特点出发,如此才能体现文物展览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刚. 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博物馆,2007,(3):88~93
  [2] 张小李.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沓生”关系[J]. 中国博物馆,2008,(3):81~8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焦炉集气管压力平衡控制在焦炉生产中的重要性及为了保证集气管压力稳定所采取的控制方法、措施。  关键词:焦炉 荒煤气 集气管压力 鼓风机 初冷器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67-01  一、引言:  集气管压力是焦炉生产中重要的工艺参数,在焦炉生产过程中,它因受 (出焦、装煤、换向、生产周期的安排、工艺设备及管道阻力
期刊
摘要:排水泵站作为市政建设和工程管理的主要设施,在城市供水、防涝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泵站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如何迅速发展泵站电气自动化,大力提高电气自动化水平,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本文阐述了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目前我国各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可行设计思路。  关键词:排水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要:目前客运沿线的绝大部分三、四、五等客运车站,在旅客候车与引导方面仍还停留在纯手工作业模式,如客流引导、车次通告等都还采用铁质车次牌、人工广播,黑板提示等落后的作业方式,不仅使车站客运管理效率低下,也给旅客候车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介绍了可移动电子显示屏系统在三、四、五等客运车站的推广与应用,满足了铁路运输服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对这些车站的旅客服务及客运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可移动
期刊
摘要:大倾角煤层是倾斜煤层和急倾斜煤层的一部分,一般指埋藏倾角为35°~55°的煤层,文章通过对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30煤矿25221工作面,在大倾角、厚煤层条件下,采用大采高(大于4.0m)综采一次采全高工艺的现场实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大傾角煤层开采的关键技术,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为类似条件下煤层的开采积累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大倾角;大采高;关键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磁力泵是一种通过磁力驱动而取消动密封的特殊结构机泵,被广泛用在剧毒、腐蚀和易燃易爆介质传输的场合。磁力泵主要由泵头、磁驱动机构和其它零部件共三部分组成,通过电机带动凹形的外磁转子旋转,用磁力驱动泵体密封腔内的内磁转子带动的主轴运转,从而达驱动叶轮旋转的目的。优点是效率高、泄漏率低、结构简单。但是其特殊的驱动形式也使其在选材、安装、使用、维护和检修过程都有了特殊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剧毒腐
期刊
摘要: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文通过研究本市空气中非甲烷烃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对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制定污染防治对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非甲烷总烃 浓度 分布 空气。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54-01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纸机控制的特点,从当前国内外纸机控制系统的现状出发,对其自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3300/600纸机直流母线变频传动控制系统。并详细介绍了整个直流变频传动控制系统,对传动系统控制器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给出具体设计方案,提供详尽的原理图,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各方面调试工作。  [关键词]传动 控制 直流母线 PowerFlex7变频器 ControlLogix  中图分类号:TS7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了三相四线制配电网零线断线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零线断线 危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72-01  目前在我县局配电网10KV/0.4KV/0.22KV中,因电压异常升高而使用电设备烧毁是频繁发生事故之一,如09年7月,鸡东供电局运行的林业变压器台至林业家属楼的低压线,发生一起零线断线事故,造成楼内部分用户
期刊
摘要:掘进时瓦斯涌出量大是影响高瓦斯煤层巷道安全掘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通以某矿高瓦斯150605掘进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煤层掘进过程中瓦斯涌规律,并针对其特殊的瓦斯地质条件,提出了开采保护层进行区域治理以及水力冲刷局部治理的措施治理瓦斯措施,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相似条件下掘进巷道瓦斯治理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煤矿;快速掘进;瓦斯涌出规律;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大采高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液压控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面能否正常有序的进行生产,完成预定的生产指标。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合理设计优化,缩短了单台及成组支架完成一个动作循环的时间,使各动作顺序更合理,操做方面更方便。  关键词:大采高、大工作阻力、液压系统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374-01  0引言  大采高大工作阻力大截深工作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