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的思考与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关键词: 苏科版 初中物理实验 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中考物理科要考核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一、当前实验教学的常见形式
  苏科版物理实验虽然以“活动”的形式呈现,但是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演示实验。此类实验应当确保成功,简易方便,视度要尽量大,现象要清楚。在实验中要注意讲解配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归纳推理。
  2.随堂实验。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听、视、动、思同时激发,但需要的器材比较多,可以因陋就简,发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
  3.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都是自己动手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而教师则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学习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提升。
  4.课外实践活动。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
  二、对物理实验的思考及改进
  在物理实验教学,笔者遇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好操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改进。
  ⒈苏科物理八上P13“音调”实验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⒉苏科物理八年级上教材P39图2-20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则可以清清楚楚地观察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⒊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97图10-136,在讲解物体沉浮条件时,采用向清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已沉底的鸡蛋上浮,如果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通过调节烧杯中盐水浓度演示此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鲜艳易观察和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效果比用鸡蛋要好。
  ⒋苏科物理八年级下教材P85图10-17马德堡半球实验作为阅读材料出现,如果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时它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而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
  ⒌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
  ⒍苏科物理八年级下P94图10-31实验,用一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后扎紧得到一个水袋(塑料袋本身的体积和重力均可不计)。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水袋在空气中的重力;接着将水袋浸没在水中,此时测力计示数为零。由此得出“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水的重力,也就是等于水袋排开水的重力”这一结论。
  ⒎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从可视效果增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变化。按课本设计,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的学生根本看不见。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改进措施是:将瓶内少量的水换成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或瓶塞跳起时,瓶内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是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
  三、创设新实验,突破思维重难点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者太抽象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创设出针对该知识点的新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难点的突破。
  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
  2.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电流具有热效应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二是具体生动,直观明了。
  ⒊演示浮力的产生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因为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则渗漏的水很快充满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⒋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改变思考角度,对每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
  ⒌将封闭的薄壁烧瓶放入水中,就制成“空气凸透镜”,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将会发生与会聚相反的现象发散。透过现象,采取综合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光在不同媒质之间传播的折射规律“一目了然”。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具有可见光催化能力的TiO_2是其杀菌杀毒广泛应用的关键。实验组前期研究表明,以乙二胺(EDA)与四氯化钛为反应体系获得的介孔氧化钛H_2Ti_3O_7和介孔锐钛矿TiO_2可见光利用率不高。本研究拟通过对产物进行铁掺杂,以提高它们的可见光利用率,并研究铁掺杂量、水热时间对产物孔结构、光吸收、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先将Fe~(3+)与EDA形成配合物,然后在其中滴加四
摘 要: 现代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与提高。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地理教育的感情因素,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地理教育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接受地理教育的向导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所以,现代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对非智力因素中兴趣这个关键因素的培养,利用兴趣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接受地理教育的主动性。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
摘 要: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适应时代需要都要更新;创新型时代,教师只有“讲创新、重实践,用新的科技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的创新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学的途径。时代呼唤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需要创造型教师。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创造型教师 教学途径  创新型教师在今天的教育尤为珍贵,下面我就一线体会作探索。  一、改变教育理念:创
摘 要: 本课题主要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正在推进的新课程改革目标,着眼于课堂中有关教学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与之对应的合理可行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组织 问题表现 改善措施  在当前几波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教育观
摘 要: 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启教学的新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各项理念的倡导下,初中物理教师要重新定位物理教材,重新思考教学的定位与起点,认真反思传统教学策略的弊端,以有效措施督促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转化,以此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行为及过程的真实有效。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是学生进入初二后接触的一门新的基础学科,是对物质知识及
摘 要: 新课改中初中物理教学已经不再对传统理论知识一味灌输,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解题能力。力学作为物理学的新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与运动规律,对介质与材料的宏观性质进行阐述。物理力学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据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对物理力学知识的深化理解。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力学 教学策略 相关探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进
摘 要: 导学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学校得到实施,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导学案的编写和导学案的使用两方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导学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教师以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大纲为指导,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进行集体研究、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