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球个头相仿的行星

来源 :自然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又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该星球比我们的地球还要小。这是人们首次发现类地行星围绕着类日恒星旋转。2011年12月7日,科学家在“首届开普勒科学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发现。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在今年年初发表,在此之前他们不愿意透露该发现的详细情况。
  尽管这颗被临时命名为“KOI-70.04”的新行星比较小,很像地球,但是它跟作为我们家园的地球相比仍然有些不同之处。这颗行星在960万公里的近距离上围绕着其主恒星旋转,环绕一周仅用6.1天。这颗主恒星被称为“开普勒-20”,类似于我们的太阳。KOI-70.04的表面温度很可能高达600摄氏度,因而在那里是没有希望找到液态水的,更不用说寻找生命了。
  跟地球一样,KOI-70.04也位于一个多行星系统中:其他四颗较大的行星环绕着同一颗恒星,其中一颗在距离恒星更近的内围,另外三颗距离恒星更远,但是所有的五颗行星距离它们的恒星都比水星离太阳还要近。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行星系统很像2011年2月份公布的一个星球极为密集的系统——开普勒-11(包含六颗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它仔细考察了15万颗恒星,寻找它们在亮度上微弱的周期性变暗情况。这种变暗可能意味着轨道上的行星正在恒星前面经过,阻碍了恒星的部分光线到达望远镜。但是,还需要利用其他的观察来验证这些候选行星事件中真正的行星特性,因为所观察到的变暗也可能是这样形成的:在双星系统中,背景中一颗子星的光线与前景中另一颗子星的光线混合,致使背景子星受到遮挡而变暗。
  开普勒望远镜项目的科学家、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尼克·戈蒂埃在会议上提交了开普勒20系统中三个较大行星的新数据,这三颗行星现在正式被称为开普勒20b、开普勒-20c和开普勒,20d。通过地面望远镜观察到的恒星摆动,戈蒂埃及同事推测出开普勒-20b和开普勒-20c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8.7倍和16.1倍。开普勒20d是该系统中最外围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20倍。
  那么,另外两颗行星的情况又如何呢?“我还不能透露任何详细情况,”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弗朗素瓦·弗雷桑说,“但是,如果这两颗行星也得到确认,如果对它们大小的估计也是准确的。行星KOI-70.04应该比地球小得多。”弗雷桑拥有一篇关于两颗较小行星的论文,准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早在2月份的时候,KOI-70.04和戈蒂埃描述的三颗开普勒-20行星就已经登上开普勒候选行星的列单了;行星KOI-70.05是六月份被发现的。
  弗雷桑还不能肯定两颗小型行星是否能真正得到确认,如果得不到确认,他就不能保证论文能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此外,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杰克·利索尔说:“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绝大多数系统中的多个候选行星一定是真正的行星。”原因在于一项简单的统计数据:在同一个位置,极不可能遇到两颗被遮挡的背景子星;或者,一颗为背景子星而另一颖为真正行星的情况也是不可能的。
  当有人问及有关开普勒20系列行星的情况时,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丹尼尔·去布里基肯定地说,这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发现的首个真正的五行星系统。然而,尽管弗雷桑承认利索尔的统计证据是强有力的,但他表示一颗候选行星的确认,尤其是确认一颗看起来像KOI-70.04这么小的行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不能透露其他情况了,”他说。
  根据2月份公布的数据以及戈蒂埃提交的有关主恒星特性的最新估计资料,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行星KOI-70.04的大小介于地球大小的80%至90%之间。至于行星KOI-70.05,除了其公转周期之外,一切数据均未公布。根据戈蒂埃的描述,K01-70.05的公转周期为19.6天。几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弗雷桑即将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这两颗行星将被重新命名为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
  尽管开普勒-20e距其主恒星太近,不可能拥有生命,但是有了该发现,科学家们算是真正地获得了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也许过不了多长时间,行星的搜寻者们就会找到最为理想的目标:恰似地球的行星位于类日恒星的可居住带上……让望远镜保持调谐状态,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外语系)
其他文献
理查德·帕克——一只来自野生世界的老虎,你是否会在它眼里看到整个宇宙?  理查德·帕克是一只来自野生世界的老虎,它桀骜不驯,“派”说他只能被训练,不能被驯服,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与它和平相处。在这部充满“奇幻”的影片中,老虎理查德·帕克代表着两个非凡的意义,一个是作为动物它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生存,它也应该可以被训练;另一个是接近神一样的存在,杀死其他的野兽、在与派的对决中让它有活下去的勇气,在几
期刊
“二道杠”们的生活细节  斑头雁的外形美丽且奇特,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头部的两道黑色的横斑,它也由此得到了“二道杠”的绰号。凭借这一点,在野外识别斑头雁并不困难。  “二道杠”对斑头雁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成年的象征。成鸟头顶呈白色或灰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颜色较深。头顶后部的两条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而幼年时期的斑头雁
期刊
一颗名为VFTS 102的恒星简直要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都甩出来了。它是一颗炙热的蓝巨星,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以每小时100万英里(160万公里)的速度乐此不疲地旋转着,已经到达被离心力扯碎的边缘。它的旋转速度是我们太阳的300倍,为史上有记载以来最快转速。这颗恒星可能是在一场猛烈的爆炸中从一个双星系统里分裂出来的。  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设立在智利帕瑞纳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一个研究蜘蛛星云中最大质量和最
期刊
一条爆炸性新闻  2011年9月22日,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经测算,中微子在跑过这段732公里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这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相悖。正在学术界将信将疑之际,同年10月,欧洲
期刊
多亏这只名叫卡米拉的大猩猩,最后一种大型类人猿有了它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实验结果表明了人类与大猩猩之间的关键相似之处——它们是继黑猩猩后第二种与人类最为相似的近亲。  英国剑桥大学桑格学院的理查德·德宾带领着他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几种不同的测序技术,将西部低地大猩猩的基因组拼凑了起来。这个基因组包含了超过30亿对DNA“字母”,几乎与人类的相同,并且还包含了大约21000个基因。  早些的分析表明,
期刊
一些研究人员曾预言: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正呈现萎缩之势,上面的许多基因因为突变正在逐渐失去功能,Y染色体早晚可能消失,而男性也会随之灭绝。美国怀特海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上述观点实在是“危言耸听”,并于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驳文。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男性则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由于只有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因此它异常“脆弱”。  事实上,从人类诞生前的3亿年
期刊
邮差送信路迢迢,  鸿雁传书风萧萧,  电报还需隔几日,  即时消息快意聊。  Sound moves slower than light, this appears to some not right.  2000 years ago in war, armies communicated by using the sun - and more!  Sending light messages
期刊
对于每一位“绿色江河”志愿者来说,斑头雁守护行动的点点滴滴,都是一段又一段传奇、惊险而又有趣的回忆,它们共同组成了志愿者们为期49天的生活体验。盘点那段难忘的日日夜夜,让人不觉思绪飘飞,每一个瞬间都是那样历历在目……  扎营,守护行动开始  “我就预感到今天是个不靠谱的日子,所以随身藏了块巧克力。”一身红色冲锋衣的王闪边说边拿出一块德芙,自己掰了一块,把剩下的递给我们。彼时我们正在班德湖上方100
期刊
大乾头人  科学家们对细胞重编程的研究已持续了数十年。所谓细胞重编程,是指“已分化的特定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1962年,约翰·戈登在他的实验室里证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在蛙卵中可以被重编程,从而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这样就证明了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2006年,山中伸弥将戈登的这一成果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细胞在体外的重编程,诱导出了具有多性的细胞(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与胚
期刊
城市中的鸟儿鸣叫声的频率要高于林地鸟,这是因为城市中的鸟儿试图要将声音穿过一堵墙,而这堵墙就是由交通、机器、人类活动造成的噪音所形成的。但是,最近出版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建筑结构对生活在城市中鸟儿的叫声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城市景观中的噪音通常是由较低频率组成的。因此,有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鸟儿通过超越城市噪音的鸣叫来分辨它们自己的叫声,这种做法是非常聪明的。但是,哥本哈根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