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提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与理解。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一是要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归类,形成合作小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解决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地参与,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地课堂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事实。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首先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一学期进行一次,以便全面了解学生计算机的知识与水平)。我的调查问卷是一张简单的表格,如下:
  姓名 性别
  以前是否学过电脑 你家里有电脑吗?
  你会用电脑做些什么? 你觉得你掌握电脑的程度如何?
  会上网吗?上网通常干些什么?
   你在电脑方面有何特长
  你还自学过哪些电脑知识? 你希望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中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技能?
  根据调查的结果统计,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占全年级一半以上,从未学过电脑的同学全年级只有个别几个,大部分同学说会用电脑打字、画图及上网,多数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认为自己在电脑方面的特长是玩游戏,也有少数同学会做网页及flash动画,大部分同学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使用互联网,熟练操作电脑”。
  我们机房可以进行一人一机教学,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把学生归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把每班分成8个小组,基本上每个小组5到6人,好生与后进生搭配,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
  平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课堂守纪情况及时适当地对各小组作一些小的调整,解决原有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
  二是要选好小组长。在一个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可以是相对固定的人选。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的角色要求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强化了组内的合作意识。
  二、小组合作形式教学的开展
  以《电子邮件》一节课为例,我在教学中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1、精心备课
  在上一堂课之前,要先考虑这堂课是否适合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是适合用小组讨论呢,还是小组内学习,或是小组分工合作?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任務,任务要明确,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必要时在课堂上可做适当讲解。这一课考虑了两点:一是电子邮件的原理如果让学生上网去搜索可能会花去大量课堂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搜索了相关的电子邮件介绍网页链接在学习网页上供学生上课查阅。二是为了防止上因特网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出现故障,课下自己一定要先了解好这些网站是否可以正常申请免费邮箱。
  2、全班教学
  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把要新知识的要点呈现给学生,如果有必要,可对课堂中操作技能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全班讲授或者演示。这一堂课中我首先是由普通邮件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单说一下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但是这一课考虑到已有部分学生会使用电子邮件,所以简单演示后就把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做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布置。这一环节是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最好不要只用口头形式,学生会记不住的。我的课堂任务都明确地呈现在网页中了,在布置任务时又作了任务的讲解。同时下发有关评价标准的表格,便于小组长记录。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任务。
  分组学习,完成任务。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教材为本,以任务为目标,教师参与或指导一些小组开展学习,注意调控整个班级的情况,及时给予提醒及有关信息的通报。同时帮助各小组解决一些硬件或软件设施的一些疑难问题。小组合作时不存在分工问题,但要求组内互助。小组长负责组内每位成员都顺利完成任务,有问题组内讨论,一起想办法解决。操作上有困难可以请小组内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指导。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通过组内的互帮互助完成以上几个任务。
  评价小结。一般来说一堂课结束要给学生一个评价或者小结一下课堂上的知识。必要的评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带到下一堂课中。必要的小结能让学生巩固一堂课中所学的知识。在这堂课中我最后打开自己的邮箱查看一下同学们发送过来的邮件,并让小组长作好课堂的记录,同时把在这堂课中的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简单总结一下,再把学生碰到的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讲解演示一遍。
  总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的,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或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组合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无论是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普遍存在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刻不容缓。我国的诗教可谓源远流长,诗教是我国独特的教育传统。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古诗词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意义重大。利用诗歌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 古诗词
[摘 要]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法 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正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向以学生为主题的积极参入为特征的语文自主活动课堂转变,
【摘要】本文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认知目标进行了定位,继而分析了试题的考查层次,同时提出了有关评析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布鲁姆;目标分类;物理会考;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是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省级水平考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理论简介  《布鲁姆教育目标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教学中,适当使用史料可以达到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教学目的,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更好的实现辅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史料史料教学应用运用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主义学科有其极特殊的一面:通过过去的事情、获得经验和教训,即人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