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启示——走向“和谐化”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7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大学堂参加了一场题为“和谐中国,和谐亚洲”的研讨会。这是一场国际关系学者与中国文化学者的对话,对于急于从国学中寻找启示的国际关系学者来说,比如笔者,启示不少。罗列如下。
  以直报怨
  会议期间,少不了谈钓鱼岛问题。对于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应该持何态度?国际关系学界有人说“以德报怨”,也有人说“以怨报怨”。武汉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说,应该是“以直抱怨”,即“以己之正确见解化开别人的怨恨”。直不是公正直率,而是“正见”。
  由此而想,“德”过于高尚,或许能体现政治家的胸怀,但朴素的老百姓不一定接受。“怨”又过于狭隘,冤冤相报何时了,朴素的老百姓也不一定接受。所以,以“直”为好,更持中,这个“正见”,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吗?
  和谐的路径
  这些年来,“和而不同”耳熟能详。而一位刘老前辈对实现和谐的路径做了很好的阐释。他说,和谐包含三个相辅相成的意思。第一是自治、自律、自立,英文是autonomy,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二是竞争,英文是compete,竞争是和谐不可少的条件,知己知彼,和谐不是没有批评,和谐不是回避矛盾。第三是妥协,英文是compromise,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在我理解,和谐就是容纳矛盾,转化矛盾,化解矛盾。细想,这三个层面真棒,把如何将关系和谐化全部点明。如果,我们的领导人和官员,如此这般道来,既体现中华文化之宽博广厚,又能与西方文化成功对接,何乐而不为?
  命运共同体
  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发现两处提到“命运共同体”,一个是海峡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一个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报告说,“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想起会上一位冯老前辈从中国的“五伦”讲到命运共同体。他说,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间包含着人际间的温情、理解和信任,而且是相对性的、双向性的要求,由此形成较为和谐的人伦关系,在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尤其显得宝贵与急需。东亚国家和地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创造了经济奇迹,除利用最新科技成就和借用西方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亚伦理的人际和谐精神得到现代式发挥,将企业和社会组合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命运共同体”,使管理者与劳作者在“和”的精神凝聚下,形成长久、牢固的“合力”,而不是短暂的利用关系。这正是对东亚和合精神的创造性发挥,暗含了孟子的名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佛教的“丛林共住精神”。
  如果从“人伦”延伸到“国伦”,东亚显然还缺乏相对性的、双向性的道德要求,一方和平发展难以唤起另一方的善意回应。尽管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乃至亚太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愈加明晰,但能否以国家间的纲法伦常,或曰共同规范,走向相互适应,争取共赢,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庸辩证法
  参会后,抓紧从头到尾细细拜读了一遍外交学院秦亚青老师的《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此书是作者历时八年,思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学派问题的力作。当我们还在捡些中国文化的只言片语、作点滴和片段式的感悟式思考的时候,作者已经从中国哲学思维的层面,挖掘中庸辩证法,抓住“元关系”,强调关系与进程,进行了完整的理论构建。作者说,“中庸辩证法之所以与西方哲学所熟知的二分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是因为它以和谐而不是以冲突为核心的”。中庸辩证法更倾向于互容、和平、中庸、渐进的过程,冲突辩证法更倾向于对抗、暴力、偏执、激进的过程。
  “和谐”是好,我们更需要“和谐化”。
其他文献
陆地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中国在传统上一直是大陆国家,陆地地缘政治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今天随着全球化和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的日渐一体化,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陆地地缘政治不重要了;相反,同样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更显现出陆地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讨论。  第一,国家的统一。在地理意义上,中国国家的形成走的是一个从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张的过程。中
5月,飞向济州岛。上次访问此地大约是十年前。风景旧曾谙之际,却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劲变化。  济州岛是离岛,也称蜜月之岛。以前韩国人把济州岛比作美国的夏威夷,年轻夫妇如果负担不起去海外度蜜月,必定要去济州岛。现如今,新婚夫妇不常见,倒是中国人把这里当作宾至如归的度假圣地。原因一是距离近,交通很方便。上海到济州岛才500公里,飞行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北京到济州也不过两个多小时。二是济州岛对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前不久我应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之邀,参加了其主持的庆祝活动。这些年与他交往的一些片断也再次浮现在眼前。  2007年1月,我从摩洛哥王国离任后即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主管对欧洲的人民外交工作。在外交学会工作期间,我有幸接触了不少欧洲的前政要,其中接触最多的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应拉法兰之邀在法国演讲  拉法兰2005年6月卸任法国总理后,担任著名的法国展望与革新基金
2014年4月5日,阿富汗举行总统选举投票。最终计票结果预计于5月中旬公布。如果没有候选人赢得50%以上选票,那么得票数领先的两名候选人将进行第二轮角逐。根据阿富汗《宪法》,现任总统卡尔扎伊无法再次连任,因此这将成为2001年以来阿富汗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更迭。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主要作战部队的“撤出”进程。阿富汗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三重过渡,此次大选正是政
2013年2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造访印度,强调深化两国经贸、国防等领域的合作。这是他就任首相后第二次访问印度,卡梅伦称,两国可以成为 “最伟大的合作伙伴”。显然,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国家的故事并未因印度独立而结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印度成为大国外交的新宠儿。在各国纷纷向印度示好的情况下,英国是否有足够吸引力博得它的青睐?面对英国伸出的橄榄枝,印度又是否会欣然接
3月,笼罩在战争阴霾下的伊朗如期举行第九届议会选举。4829万合格登记的选民,其中约390万是首次参加投票,从3454名候选人中选出290名国会议员。在首轮投票中获得各自选区1/4以上选票的225个候选人成功当选新一届议会成员,未确定的33个选区的65个席位将由130名候选人在4月底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产生。拥有30个议席的德黑兰选区竞争激烈,首轮只有五位候选人当选。从当选议员的政治立场看,保守派在
3月31日晚,外交部长王毅在伊朗核问题外长会结束前夕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积极评价此次会议进展,就伊朗核问题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王毅表示,此次外长会是有益的,各方在充分肯定迄今谈判取得的重要进展的基础上,集中就余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反复和深入的讨论。目前离谈判期限还有三个月时间,中方对下一阶段谈判提出四点主张:  一、坚持政治引领。伊朗核谈判涉及大量技术问题,协议本身也需要专业支撑。但伊核问题说
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  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都是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等大国强国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其中俄国和波兰对乌克兰的争夺尤其激烈并且持续的时间最长。而克里米亚半岛,则因为位于黑海要冲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而成为俄土战争、苏德战争的血与火的战场。  乌克兰
随着也门危机升级,被许多人当成“局外人”的以色列开始被一次次提起。除了30多年来一直宣称与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伊朗反复指责以色列暗中帮助沙特,胡塞武装领导人也公开表示,沙特对也门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邪恶计划”的一部分,而且在胡塞武装的旗帜标语中很多是反以和反犹的内容。纵观历史,以色列与也门的关系远比标语口号宣示的复杂。  “魔毯行动”  把时间拨回到二战结束时,许多地方的民族解放运动
纪念之年  2015年注定是个纪念之年。年初我们纪念了雅尔塔会议70周年,那是二战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决定着战后世界的秩序。接着我们纪念了万隆会议60周年,那是战后国际秩序经历重大变化的一次体现。现在我们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马上我们还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联合国成立70周年。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纪念,都指向一个目标: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