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凑到一个班级,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大学生班级管理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就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种素质水平的大学生进入到高校,学校班级是大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对大学生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班级管理就是老师依据确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规则,采用适当的措施,在动态的过程中,带领同学对班级进行组织、协调,旨在营造一个融洽的班级氛围,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1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班级凝聚力欠缺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团结的,同学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在组织班级的集体活动时,大多数成员可以积极的参与进去,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都不强,有的同学甚至在入学一年之后班级的同学都还叫不出名字,日常活动大多以个人或是宿舍为单位,所以直接导致了班级凝聚力的欠缺。如何保证一个班集体有较强的凝聚力,这就要求班集体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纽带,内心都有着统一的目标,有了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班集体自然而然就团结在了一起。
  1.2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管理制度首先是学校学生手册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再者就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班干部的帮助下向学生下达的各种班级制度。这些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也是为了规定作为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同时也维护了班级团体和个人的利益。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班干部在履行职责时可能只是应付公事,对许多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另一个极端,过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形成监视,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展。学生也常常忽视班级管理制度的规定,认为只违反一次两次,或者程度不大都是可以被允许的,这对班级管理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很不利。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规范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应对不同的情况。
  1.3班级竞争氛围不和谐
  大学生班级竞争氛围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方面。奖学金设置的目的在于利用大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和谐的竞争氛围便产生了。大部分高校对于奖学金的评定都是按照大学生的期末成绩,而忽略了大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过分注重总评期末成绩,又忽视了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样优秀的会更加优秀,稍微差一点的得不到相应的激励,他们的意志力会被逐渐的消磨,班集体成绩水平的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也会导致每个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上,不能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这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同学的团结。
  1.4班级活动参与率低
  大学班级活动参与率低可能是因为没能有真正能吸引同学的班级活动,学生们认为班级活动没有意义,自然沒有兴趣来参加。有趣又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在促进班集体内部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习成绩不是评定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更需要重视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前,对大学的集体活动存有很大的期望,若期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学生的过剩的能量就会以别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有可能加剧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
  2改善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措施
  2.1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以及对待学生应该持有的态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教育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为主要,这是对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是要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具有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生气和活力的人,其次要相信学生都是可以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很好的成绩,并且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品行,再者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在高中以前,学生对老师还是有一种畏惧感,到了大学,学生思维逐渐成熟,教育者要真正做他们的朋友,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他们相处,然而,传统意义上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严格听老师的思维还是没有被打破,所以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
  2.2“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班干部联合起来,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三位”中的每一位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体”的班级。系级管理者掌握班级建设的总方向,班级辅导员负责指挥和管理班级工作,学生班干部是联系学生和班级辅导员的纽带,三位缺一不可。因此,要重视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班干部的管理素质,严格班级辅导员和学生班干部的选拔和考核机制,促进“三位一体”机制模式的顺利进行,以此促进班级管理朝着良性发展。
  3总结
  总之,大学生班级管理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虽然,大学生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顺应新时期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增强针对性,不断适应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与高校班级管理模式转变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4):99-100.
  [2]董杰.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新策略分析与解读[J].年轻人,2019(22):83.
  [3]刘葭.如何建设良好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8):770.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山东省果树所于1975年8月23日到27日在泰安召开了酸枣接大枣技术座谈会,出席这次会议的
目的: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的症状特征. 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CHB患者临床四诊信息,运用频数统计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会议
◆摘 要:2020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人类面临重大的考验。也正是由于疫情的严峻考验,让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彰显了华夏大地万众一心、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时在这场疫情下,我们也能够反映出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很多的青少年思想上出现一些偏离正轨现象。我们需要培养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从小学生抓起,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精诚团结,对他们的
抚顺市种畜农场第一管理区的职工,在批林批孔斗争中,狠批林彪、孔老二所宣扬的“唯上智下愚不移”的反动唯心史观,大胆革新,发展保护地生产,建成了无柱式温室。特点:室内没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中风后认知障碍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LI患者1471例,根据认知水平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LICI组
会议
我们高岔大队林场,一九七二年冬季从西安植物园引进了木本油料树——扁桃五十株,其中意大利扁桃四十株、英吉利扁桃十株,另有和田扁桃接穗三株。由于运途远,没经验,加之一九
本文主要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措施研究出发,并结合当下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断提升进行阐述说明.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书本知识
目的:将白芍的4种药效组分、甘草的5种药效组分根据芍药甘草汤中的药效组分实测值进行配伍,配伍成芍药甘草汤组分中药研究镇痛作用.方法:分别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
会议
本文概述了生态环境改善策略的相关概念,并根据正向行为支持理念,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初步探究了生态环境改善策略在培智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鲁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以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优惠政策,强化阵地建设,深化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