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地温月尺度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来源 :灌溉排水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 cm 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 cm(0、10、40、80、160、320 cm)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71-2020年0~320 cm 土层温度月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①五道沟实验站1971-2020年各土层地温趋势变化,除6-9月,其余月份均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在3月,最小增幅在10月:0~160 cm 土层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0 cm增幅最大,160 cm增幅最小,320 cm总体呈下降趋势.②利用小波分析可知各层年均地温具有明显的3~6、8~12 a和15~25 a周期变化,其中以3~6 a和8~12 a尺度为主周期.③M-K突变检验表明,0、10、80、160 cm和320 cm各层年均地温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年份分别在2013、2016、2019、2017年和1972年,其中0、10 cm和80 cm 土层突变后地温显著性上升.④不同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0~8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16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敏感性较弱;320 cm地温基本不受气温变化影响.0~160 cm各层年平均地温间的相关性较好;320 cm地温与其余层地温相关性较差.[结论]各层月平均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月份地温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层年平均地温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以及周期变化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月平均地温与气温的相关性逐渐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共6个处理,并分析灌水次数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次数(A)和氮肥运筹(B)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I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夏玉米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方法]试验在夏玉米3个生育阶段(出苗—拔节期、拔节—抽雄期、抽雄—灌浆期)分别设置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溉:100%ETa;中度水分亏缺:80%ETa;重度水分亏缺:60%ETa),其中ETa为蒸渗仪实测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CK、T1、T2、T3、T4、T5、T6、T7处理和T8处理),其中CK为充分灌溉处理,其余处理为不同程度的亏缺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亏缺-复水对夏玉米不同时间尺度蒸发蒸腾量、产量和水分利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铬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水稻吸收富集特征.[方法]试验地为8 a长期定位水肥管理水稻田,灌溉处理设常规灌溉(F)、控制灌溉(C)2种灌溉模式,施肥处理设为施用常规化肥(F)、有机肥(OF)2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下稻田土壤pH值、土壤铬量及形态分布、水稻根系和稻谷铬量的差异.[结果]①与常规灌溉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控制灌溉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②与FF处理相比,COF处理增加了 土壤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铬量和比例,各形态铬量分别增加了 54.
[目的]研究加气频率和灌水量对云南冬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灌溉制度.[方法]采用水气分离的方法对冬马铃薯进行加气灌溉,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平W1(100%ETC)、W2(80%ETC)、W3(60%ETC),加气频率设置3个水平D1(1 d)、D2(5d)、D3(7d),共9个处理,在各生育期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水气灌溉处理对马铃薯各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加气频率和灌水量对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产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D2、D3
[目的]探究引黄泥沙对黏质盐土的改良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找出适宜的引黄泥沙用量.[方法]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引黄泥沙用量(0、5、10、15、20、25、30、35 kg/m2)对黏质盐土的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含水率变化、含盐量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引黄泥沙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且土壤体积质量随着引黄泥沙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引黄泥沙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且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着引黄泥沙用量的增加呈指数型增加;引黄泥沙降低了 0~20 cm和20~4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和含盐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旅游业,水利旅游以水利工程为基础载体,开发与此相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水利工程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水利工程旅游因其兼具水利工程属性和旅游开发特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水利工程旅游开发的问题和对策势在必行.由丘萍、张鹏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的《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立足于水利旅游吸引系统,全面详细地分析
期刊
水利工程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承担着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一些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在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文化价值逐渐显现,水利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反映历史文化信息.由于我国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会出现洪涝的自然现象,因此治水成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期刊
[目的]探究沼液灌施对黄淮海平原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方法]以黄淮海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氮量原则,采用干湿筛法对连续4a进行沼液灌施(BS)、化肥施用(CF)、沼液与化肥灌施(BS+CF)以及空白对照(CK)共4种处理的农田表层土壤(0~20cm)进行团聚体筛分并计算稳定性指标.[结果]沼液灌施影响黄淮海平原表层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组成.相较于CK,不同化肥与沼液灌施处理>0.25 mm力稳性土壤团聚体(MR0.25)质量组成比例提高了 2.14%~3.71%;>0.25 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WR0
[目的]探究引黄春灌对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监测试验区盐碱地春灌前后地下水位、八大离子(Na+、K+、Ca2+、Mg2+、HCO3-、Cl-、SO42-、CO32-)质量浓度、地下水EC值、pH值、土壤电导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春灌前后地下水动态及春灌后地下水水环境变化.[结果]春灌后,试验区地下水整体上溶解性总固体量(TDS)、Ca2+、K++Na+、SO42-、Cl-的质量浓度有所增大,其中,K++Na+、Cl-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是阴阳离
于2015—2017年在山西省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耕作模式为主区,设休闲期深翻和免耕两种模式,以播种方式为副区,设探墒沟播、膜际条播和常规条播3种方式,研究旱地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显著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效益,达46.97%~240.44%;提高旱地小麦生育时期土壤耗水量,达6.48%~13.07%;提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达3.32%~7.22%、3.67%~6.53%、1.11%~3.61%、1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