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职务犯罪的检察视角浅析

来源 :商业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村官,官不大,却是农村事务的管理者,是各项政策在农村的实行者。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村官职务犯罪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非常严重,被认为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查办村官职务犯罪案件,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本文着重从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犯罪原因法律分析及侦防对策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以期对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检察;特点;原因;侦防
  村官职务犯罪问题不容小视,事实表明,越发猖獗的村官职务犯罪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阻碍了中国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检察机关在查办和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村官职务犯罪特点
  1、犯罪主体“三多一低”化。“三多”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犯罪的多,由于权利过于集中,他们往往以“铁三角”的结构形式存在。“一低”为文化程度低,村官基本上是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较低。
  2.作案方式多样化。以往他们采取重复支出、少花多报、收入不入帐、开具假票据等手段。现在,犯罪手段更加复杂多样,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侵吞、私分、截留、虚报、冒领惠农补贴和拆迁征地补偿款等款物;有的将公款私自借与亲友使用,或借给他人而谋利;有的大学生村官则利用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挪用公款犯罪。
  3、作案形式合伙化。由于农村基层组织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监督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过去仅凭 “单打独斗”就能实现各种好处的机会明显减少,现在想要获得这些机会就只能寻求“合伙”,从而由过去的单独型向合伙型转变。村支书、村主任及村会计或两人,或多人合伙犯案,或者村官与其他人员“内外勾结”共同犯案。在一些地方,村委会、村党支部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内部分工明确,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利用手上的职权,侵吞、贪占或冒领等手段获得公共财物,得手后,巧立名目分给各个成员,以此来逃避检察机关的侦查。①
  二、村官职务犯罪原因的法律分析
  村官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村务不公开、村务账目混乱等制度原因,有素质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法律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
  由于村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主动学法、守法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农村学习法律的氛围不浓,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较少,导致了村官 “不想学、不愿学、不能学”的不利局面。
  2、主体认定模糊,认定存在分歧。
  村官在法律界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2000 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才把“村官”正式定义为从事公务的人员,对其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7 种行为定性为“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等罪”。然而,但对于该解释中的“等村基层组织”还包括哪些组织;村官从事这七项行为外的如筹办和管理村办企业、兴修水利等行为中发生的索贿、受贿行为怎么定性等均没有规定。而且实践中,检察机关和法院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有一些基层法院认为村官不属于“单位”而出现判决这些村官无罪释放的情况。
  3、立案管辖不明,管辖存在争议。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对村官职务犯罪的案件,都有管辖权。检察机关对村官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具有立案管辖权,对在管理村内事务中发生的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则无能为力。②在实践中,村官从事的工作杂、乱、多,哪些是“从事公务”行为,哪些是“村务集体”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因此,村宫职务犯罪案件可能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也可能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要么认为都有管辖权,相互争抢案件;要么就是都不管,相互推诿的现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放纵村官职务犯罪。
  4、举报机制不完善、法律监督不到位。
  村民对举报部门不熟悉,对举报程序不了解,对举报内容能否得到查实有疑问,对举报遭打击有顾虑,导致了村民面对村官腐败不能举报、不敢举报。同时,当举报得不到村民想要的结果时他们就会采取上访、大规模聚集、冲击堵塞交通、网络发布信息等过激方式。而司法机关在处理时,必须要考虑社会稳定因素,从而不能公正、公平的对待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也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
  三、村官职务犯罪侦防对策
  我们研究村官职务犯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遏制此类犯罪,而遏制此类犯罪预防是关键,要充分运用检察机关侦防一体化机制,保证侦查和预防同时进行的格局。
  1、加大查案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打击也是一种特殊预防方式,是有力震慑村官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当前,应当加大对涉农惠民资金使用、征地拆迁、农机补贴、专项资金管理等危害民生、民利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实现“打击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
  2、开展警示教育,净化村官队伍。针对村官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在查办案件的基础上把警示教育延伸到村官中去,开展专项警示教育活动,并且定期开展“送法律下基层”活动。一方面警示村官依法从政,远离职务犯罪,另一方面提高村官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3、多措施并举,提升预防效果。首先,利用多种形式,提升预防效果。要充分利用检察微电影,检察官方微博、微信,互联网站点等新兴媒体,使预防模式由点到点向点到面转化,提升预防受众面,提高预防实效。其次,完善派驻检察工作室制度。在经济重镇、人口大镇成立派驻检察工作室,把接待群众来访、举报及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作为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以工作室为中心,向周边村、镇辐射,实现“家门口预防”的格局。③再次,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以犯罪分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村官职务犯罪在农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特点、原因,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检察建议,做好专业化预防。
  完善村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本文结合检察机关查办村官职务犯罪实际情况,针对村官职务犯罪侦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初步构想,以推动我国村官职务犯罪侦防工作更进一步。但是,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莫洪宪、王燕飞:《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林喆等:《腐败犯罪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金文胜、柴建桢:《村官职务犯罪现状及法律分析》[J],载《中国检察官》,2012,第4期。
  [4]费丁:《“村官”职务犯罪案件及其启示》[J],载《法治论丛》,2004,第7期。
  [5]陈进之、黄海客:《村官腐败触目惊心》[J],载《决策与信息》,2006,第7期
  [6]司马龙:《“村官”腐败凸显新农村建设“软肋”》[J],载《领导科学》,2007第2期,44-45页。
  [7]王昌翔:《齐心协力 预防村官职务犯罪》,载《江苏法制报》,2013 年9 月9 日,第 005 版。
  [8]《东岗镇村官腐败窝案一审宣判,铁证如山,五被告各领其刑》,[EB/OL]http://www.lzbs.com.cn/shnews/2010-04/12/content_2001669.htm
  注解:
  ①《东岗镇村官腐败窝案一审宣判,铁证如山,五被告各领其刑》,[EB/OL]http://www.lzbs.com. cn/
  shnews/2010-04/12/content_2001669.htm
  ②司马龙:《“村官”腐败凸显新农村建设“软肋”》[J],载《领导科学》,2007第2期,44-45页。
  ③王昌翔:《齐心协力 预防村官职务犯罪》,载《江苏法制报》,2013 年9 月9 日,第 005 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批准号:XIII486  摘要: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气氛日益浓厚,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加强创业法律教育,能够使创业者了解创业法律环境,增强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可以从创业法律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诊所式教学方式的引入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创业法律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4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研究”(项目编号:201410299199W)研究成果。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罪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弥补了我国刑事立法的不足,但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其争议颇多,成为理论界比较关注的课题。从分析解读罪名构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其司法适用进行探究,同时通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DF5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理论和相关制度的研究仍较为滞后, 立法上并没有对网络隐私权给予确认, 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隐私;侵权  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享受网络信息资讯的同时,个人隐私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泛滥的洪流里,流言蜚语、谣传和泄露隐私等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到处流淌着。言论自由和隐私的关系,向来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桥梁和纽带。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展示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权威。当前,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和“诉访分离”格局正在悄然影响着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我们要顺应上述新形势,采取针对性举措,努力做好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本文拟结合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加,但对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消费、出口、投资的结构控制不合理,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GDP的增长,作为投资的主导——地方政府,在投资增长的同时,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从中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吸引国外政府债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一、死刑的历史与现状  (一)死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死刑一直被统治者利用以控制其国家的稳定并且深入民心以至于被统治者都认为死刑的适用是正当的。直到18世纪启蒙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开始广泛流传,意大利的学者切萨雷·贝卡里亚在他的《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首次提出死刑应当被废除的理论,他认为死刑是不人道的、残酷的并且不是最有效惩罚犯罪的刑罚方法。  在我国,由于多方面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许多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要在电子商务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获得发展,政府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必须起到主导的作用,同时积极鼓励民间的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整合双方力量、加强双方沟通、共同的努力工作,同时引进高素质网络专业人才来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的监督和监控,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定可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捕后羁押作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前即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措施,当代法治国家纷纷对其进行立法规制,明确羁押必须基于必要性才能实施,同时还规定了一系列救济措施。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只有一条原则性规定,尚不足以有效规范和指导实践。对此,最高法检两院和公安部均在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程序规定中进行了明确,但仍不够细致,同时对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新增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初步构建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但条文规定的比较模糊和狭窄,在适用对象、审判程序、检查监督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都需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  关键词:强制医疗;不足;完善  一、 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之不足  虽然新修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审判组成以及监督等,但都规定的比较笼统和模糊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在强调人性向善、人文关怀的今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救济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案例了解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真实情况。  案例一:未成年人陈某,因为其母与第三者杀害了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