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明再现辉煌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准备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要让中华的古诗重现辉煌,就必须让学生培养欣赏古诗的兴趣,知晓古诗的产生的历史,理解古诗的意境意象,因此,小学古诗教学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教师选材。除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更多的适合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古诗,让诗中的画面展现在每个学生的眼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诗的学习兴趣。
  2.强调朗读。吟诵的方法有很多,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法、节奏诵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速读法……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记住即可。
  3.音画结合。对于教学的每一首古诗,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多媒体方面的制作,让诗韵通过音乐的节奏反映出来,让诗意通过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
  4.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的教育,让学生产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去热爱中国的古诗作品。
  
  二、教学过程
  
  1.词字欣赏。教材中选用的古诗,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都是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的“深千尺”的“深”,就是为了表达李白对汪伦深情厚谊。所以教师必须抓住古诗中的词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用词的简约的美。
  2.古诗语言的欣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春风,这江南岸,这明月,还有那绿,把一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多么美丽和恬静却暗暗翻动着生机勃勃的春景啊。抓住古诗中最美丽的语言,就可以给学生展示诗歌所固有的意境。
  3.动情朗读,理解古诗的意韵。古诗的语言是美丽的,教师应该带着感情去朗读,给学生一个示范,朗读要有节律,因为古诗非常讲究押韵,教师能做到带着感情朗读,那么学生也会跟着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也会通过朗读古诗而理解诗歌的意韵。
  4.配音作画,表达学生内心对古诗的感受。古诗首先是有音乐性的,许多的古诗,其韵律非常优美,因此教师可以从我们众多的古代音乐中找些符合这古诗意境的音乐作品来,这样更容易激发起愿意欣赏古诗意象的欲望。另外,通过阅读古诗,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去画出古诗所反映的画面,通过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先用图片介绍黄鹤楼,然后问诗中为什么用“西辞黄鹤楼”来帮助学生理解。課件出示当时的地理位置,黄鹤楼在西边,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在东边,所以用了“西辞黄鹤楼”。
  5.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可以把静的诗歌语言化为动态的音像,去刺激感观,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各知觉的功能,提高欣赏古诗的效率。
  6.说写训练,名句填空等。通过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得到锻炼,巩固所学古诗作品的知识。另外温古知新,还可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突破对某一古诗的原有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回忆和反复。
  7.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古诗固有的音乐美和图画美,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也可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古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其巨大的美学价值。A.音乐美:古代的诗歌十分讲究,韵律、格律要求严格。如杜牧的《山行》谱上曲调,教师可以范唱或者播放录音,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的音乐美。B. 绘画美。我国的古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极强的绘画感,如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C.对称美。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非常工整地相对。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从不同的角度歌颂、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
  2.将古诗的词句应用到现代文的写作中。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古诗阅读,努力把最美丽的词句用到作文写作上去,增加学生自己的平时作文的文字的优美性。
  3.将古诗的写作手法用到作文写作上。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夸张,把白帝城的“高”和轻舟的“快”写了出来。
  4.把怎样欣赏古诗的方法教给学生。字词、句子的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理解,诗歌的音乐美的理解,诗歌的图画美的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诗歌的意境的把握等方面。
  总之,要教好学生的古诗,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足准备,要在字词句、写作手法、音乐美、图画美,反映的主题、意境意象等去把握古诗的美,让学生在情感和知识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力量主要阵地的地方高师势必要其本身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对新课改形势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力量主要阵地的地
期刊
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自行命题,命题者在作文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从形式到题意都力求新意,体现了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精神。例如2004年“选择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2005年“根据对两副图的联想和感悟,联系提示文字写一篇话题作文”;2006年“在三个话题中任意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都给全国语文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到了2007年,在万众注目之中,福建省
期刊
摘 要:北宋词人晏几道,以其特有的身世经历和性格特征,熔铸了一部《小山词》,词中以“痴”为中心,用真情挚爱咏叹了那些美丽的女性,构筑了小晏痴情执著,独具艺术、审美魅力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晏几道;《小山词》;痴情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人称小晏。他以词名擅,有《小山词》一卷传世。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清壮顿挫……可谓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和者高唐洛神之流
期刊
摘 要: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本文通过联系其生活时代背景,以其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找到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饱含甘苦;崇尚平等;爱意别情;有抱负;有理想    在众多的古典诗词名家之中,我所钟情之人,首推李清照,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中国的一代词宗,她的一生饱含甘苦,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她在九百多年前是什么样子?对今天
期刊
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面对那些个性鲜明的中学生,中学物理实验应尽快建立起以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随堂实验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实验和家庭实验为补充的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⒈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安排设计并亲自主持操作的表演性实验。它具有仪器配置正规、可视性强和现象明显的特点,加上老师的规范操作和有理有
期刊
摘 要:阅读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对作品内容的挖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揣摩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以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提升。  关键词:学生主体;个性发展;价值取向    一、值得深思的个性阅读体验    一位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创造性,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评价文章的人物,要求有自己独到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日新月异。对于地理课,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显示出它巨大的优势,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着重探讨地理素材库的建立与实际应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功与否,软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现成的教学软件,但地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总觉得不大如意,于是有不少地理教师开始自制地理CAI课件。自制的教学软件可以充分体现教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从课程资源生成的前提、条件、途径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资源生成;尊重;倾听;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资源生成问题也有些粗浅的认识。    一、尊重是资源生成的重
期刊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 (1982)区分出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和习得。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只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
期刊
摘 要:对“13岁女孩将伙伴投入井中”事件的反思 有四:一家庭教育的错位;二学校教育的无奈;三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四学生(孩子)犯错误的心理基础矫正。   关键词: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矫正     2006年8月,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某村小学,13岁女孩小云与其一起长大的11岁伙伴小红,在下午放学路上发生争吵,当二人走到村中间的一口水井旁时,小云突然将小红携起投入四五米深的水井中,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