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浅鉴赏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初唐四杰的王勃,高中现所学的《滕王阁序》不仅是其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骈文文体中具有代表性成就的优秀作品。王勃自幼聪慧但一生短暂,“命途多舛”。本文可分为赞歌、悲歌、壮歌三部分,文中多处典故引用出色,对仗、词藻、丽辞等骈文的修辞方式都体现出作者王勃深厚的学识,表达了其怀才不遇,却又渴望能够援引而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志向。
  《滕王阁序》典故的运用,不仅恰当,贴合环境,给文章增彩增色,整体体现出典雅的特色。典故过度,则容易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影响文章的质量。王勃运用如此多的典故,不仅使文章在阅读上通体流畅、上口有气势感,还成为千古名篇,足体现出王勃本人在文学艺术上的高深修养。
  一、本文是王勃在赴交趾省亲途经南昌,都督阎公宴请宾客时所作,故所作既要对阎公的盛情好客礼贤下士,同时又要对满座高朋的才华进行赞美
  王勃将几个典故与现场恰当结合——“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据《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后来“补焕为丰城令…… 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晋书》 卷三十六)。一则出自《后汉书·徐稺传》:“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稺来 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卷五十三)这两则典故,一则说明南 昌地方的特殊性,一则说明迎宾礼遇的厚重。这两则典故的运用,很 符合当时的场景,符合创作背景的需要。”这都体现出对所在之地——南昌是宝地,阎公待客的真诚的高贵。字里行间中渗透着王勃自身所拥有的才华以及期待知遇知音,渴望被重用的心情。但同时王勃面对这么多得志高朋,盛大宴会,心中不免想到自己当前的境遇——政治仕途上的诸多艰坎,而难以真正融入到众乐之中,心中充满着隐隐作痛的失落感和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之间的矛盾交织的情怀。故王勃又在后面的语句中运用到了另外几组典故进一步有克制的进行抒怀。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和李广均为西汉有才之人,冯唐历经三朝却一直未得到重用。李广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却始终得不到皇帝的封赏。两人皆令人心寒惆怅。“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两者均生于明君圣主时代,却命途多舛。“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怀才不遇,阮籍生不逢时。王勃分这三个典故分别体现自己的情思、自我安慰和失意以及生不逢时。而在唐人特有的精神上,表达其渴望少年得志,遇到知音,建功立业的典故运用上也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王勃使用这三组典故都是与人生密切相关的,且被大家所熟知,主题统一,都体现了人生失意状态之下的苦闷心境和渴望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根据史书记载,王勃其时正处于人生最低谷时期,渴望援引之情应该非常迫切。不过,文章用 典故来展现自己的情感,显得含蓄而又典雅,既不失身份,又表达清晰,实为深具内涵之作。
  二、典故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才学的丰富,也使文章形成了典雅的特点
  典故运用适当,确实体现了王勃骈文在艺术上的过人之处。一是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文章通过借助省亲这一经历,来表达自己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苦闷。并运用历史上诸多怀才不遇历史人物的典故与自己现下被重用后又遭遇他人排挤的境遇、仕途坎坷的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像自己这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这就使得“怀才不遇”成为了一个承载着历代文人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共同的主题,这也使文章充满了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作者在这里表明,并非自己无能,而是因为“怀才不遇”自古就有。二是典雅含蓄的风格。王勃文章中典故的妙用还在于借助这一修辞效果,婉转含蓄的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了表达和抒发。这避免了过于直白的尴尬,也让作者能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典故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典雅含蓄的特点。《滕王阁序》作于王勃受到除名之后,在这样一场盛大的宴会上,王勃自然也希望能够得到援引。不过,文章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渴望援引的强烈心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典故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典故承载着众多的文化背景,就使得作者的意图得以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是王勃高明的地方。由于《滕王阁序》所用典故多为当时人所熟知,这就使文章在阅读 上减少了不少障碍。骈文为后人所诟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其用典过多。用典多,虽可形成一种典雅的风范,但也存在一定弊端。读书多、学识渊博的人,自然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意图,读书少的人,则很难理解其中的意蕴。由于王勃《滕王阁序》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人们所熟知的怀才不遇的主题,其中也包含有渴望得到援引、能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种情感自先秦以来的文学作品里就已经一再出现,如屈原《离骚》、宋玉《九辩》等。因此,文章中所引用的这些典故,也就容易为人们所熟知。《滕王阁序》典故的运用,使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典故成为文章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文人才学的认同。六朝以来,对于文人才学的重视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文化传统延续到唐代,文人仍然非常重视自身学识素养的养成,中唐陆贽革新骈文前的大量骈文作品中都有驰才骋学的倾向,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总之,《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高中语文阶段重要的古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鉴赏,不仅仅是了解到王勃的个人志向以及思想情感,文学才华等,也可以从中学习借鉴王勃的用词、文章书写方式和历史典故等,以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作文写作中。
  参考文献:
  [1] 李宗鲁,赵羽,张健.《滕王阁序》同文异名考述[J].枣庄学院学报.2010(06)
  [2] 莫山洪.《滕王阁序》典故运用的艺术及其文化意蕴[J]古典文学知识.2014(05)
  [3] 陈红旗.由《滕王阁序》谈古人的怀才不遇[J].学语文.2010(04)
  [4] 张东河.《滕王阁序》的用典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6)
其他文献
<正> 宿州老城区内杂填土较厚,一般都在5~7m,且承载力较低,均为60~80kpa。而在旧城改建过程中,重建的建筑物常常是夹在众多的原有建筑群中,按常规的墙下条基设计,基底面积不够,
<正> 鲁褒,字元道,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祥,西晋文学家。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隐居不仕,人莫知其所终。《晋书·隐逸传》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之贫鄙,乃
启发式教学是毛泽东曾经倡导的十大教授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颇有好处。启发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式教学中,应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启发的原型、启发的时机、启发的力度。  一、启发的原型  所谓启发原型,就是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中待学知识的生长点。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内化、领悟,把新知识纳
目的: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最主要的根源是骨髓中微小残留病的持续存在。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选择化疗后某个时间点检测MRD,较少对MRD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本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安全越发受到关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管理和有效控制,能够帮助使用者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提升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实现网络生活
基于正义认识的现状,从完善法学理论出发,提出对正义进行理性认识的要求。在界定正义是一般概念的基础上,确认正义是特定抽象的世界观,也称之为正义观。系统化的正义认识是正义哲
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故又称叔虞,晋国始封之君。但是他为什么被称为唐叔虞呢?这就要从一个传说说起。桐叶封弟的故事《史记&#183;晋世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愿望。而对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从事实判断、价值追求和实践选择上理解、认同中国梦。只有充分了解中国梦认同的思想内涵,
目的:分析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中医体质规律。方法:通过健康体检、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探究亚健康状况以及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结果:调查人群中男、女性亚健康
汶川地震灾后,为解决临时过渡性居住问题,政府组织建造了大量的板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社会心理和经济成本等方面,将汶川地震板房与国外临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