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就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此可见,操作活动应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呢?笔者有下列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要有恰当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2”和“宽×高×2”。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功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
  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二、要有有序的操作过程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学生说:9+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三、要调动多种感观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几何形体时,指导学生用铁丝、编织条等材料,围成几种常见的框架形体,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如用两个圆圈和3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还可以看作是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再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排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储备及战略安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可以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而有效地增加粮食生产、农
以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例对学分制进行了探讨。学分制基本适应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要求,由于条件所限,学分制在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方面显示着不足,运用了举例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应用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学科,不以单纯记忆和重复为目的,要求学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在今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探究性学习的适用原则,并进一步讨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以期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关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生产力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
本文就应用写作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组织实施进行具体阐述,通过精心选取案例、周密设计教学流程、激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恰当配合其他教学方法等手段,将案
近些年来,乳制品危害事件多次发生,牛奶的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就历次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来看,多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原奶造成的。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经历重大挫折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