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竞争且具有激烈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同时又是以准确性为取胜前提的。在竞争的过程中,心理的主导作用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训练,才能使心理发展适应技能、技术、生理的要求,从而使个体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训练 模拟训练 激励
1 赛前心理训练
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赛前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针对性训练和模拟训练、培养信息处理,集中表现为技战术正常或超水平发挥,成功率增加和该篮球比赛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各种抗干扰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使失误率下降。训练中,要增强对抗性训练内容,采用竞赛性质的手段,赛前训练主要是模拟训练。
1.1比赛对手的模拟
主要是模拟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如通过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或是教练员根据掌握对手的资料情报进行分析,挑选与对手特点相似的队员与我队即将参赛的队员进行比赛。在对抗过程中教练员可以随时向队员提问,队员要回答出对手擅长的战术打法、攻守特点、攻守战术变化等。通过模仿来了解对手、适应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准备,稳定心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
1.2转败为胜的模拟
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增强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转败为胜的信心。如设置16:30的比分开始训练比赛,要求分低的上场队员必须反败为胜,以培养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并争取胜利的心理能力。
1.3观众影响和裁判不公的模拟
在平时训练中,创造让运动员在观众偏袒和喧哗中进行比赛。在比分接近时裁判员进行误判、漏判。锻炼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队员泰然处之,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不埋怨,不激怒,以适应比赛气氛的先期情境。
1.4 其他模拟训练
还有气氛、器材、比赛强度、地理环境的适应模拟。在篮球比赛中,如何调整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其体能、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发挥,也是一场关系到比赛胜负的心理战。充分做好赛前的训练,比赛中队员才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精力集中,顽强拼搏,善于控制自我,始终处于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
2 赛中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员是一项对抗性强,形式变化莫测的运动。赛中心理训练是由良好的赛前准备情绪过程到比赛开始人和球都在不停运动 。因此比赛中要充分扩大自己注意范围,振奋精神,从而达到具备顺利比赛和胜任任何行动的最佳情绪。做到眼观六路,及时了解攻防双方队员的意图、行踪和情绪状态。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在心理上有压力,出现失误。现代篮球运动攻防速度加快,如在第九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韩国队在比赛进行了31分钟时,比分为52:55,中国队落后,接着我方队员及时控制对手,便被动为主动,连续进攻8次成功3次,追成57平,接着58平、60平、62平,这是对方朴赞淑一个强行突破,造成我方犯规,韩国队2罚1中。显然,在实力相当的两队比赛中,胜者多是运动员发挥了在千变万化的赛况下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优势。从赛场可以看出胜者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3 激励的方法
3.1成功的认可
运动员表现好的时候,需要得到教练员、队友及观众的认可。在比赛中,我们会看到运动员投中球后会和队友碰拳、击掌以示庆祝;一个漂亮的盖帽后运动员会振臂欢呼;有的教练员还会大声叫喊以鼓舞士气;还有观众的掌声,这些都是对运动员成功的认可,对运动员的良好表现有促进作用。
3.2 失败的宽容
运动员在赛场上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当队友表现不好的时候,老队员会拍拍他的肩膀以鼓励。在暂停或换人时,教练员应鼓励从场上下来的队员,“打得不错”“刚才××的盖帽很漂亮”……。对表现不好的队员更应该鼓励,而不是责备。运动员相互指责是打不好比赛的,教练员的指责只会让运动员的表现更糟。
4 提高唤醒水平的方法
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自信心不足、疲劳等原因而士气低落,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来提高唤醒水平,积蓄能量,从而鼓舞士气。
4.1呼吸训练
运动员用正常、放松的呼吸节奏。然后逐渐加快呼吸,想象自己每次吸气都吸入能量和动力,并且把疲劳都随呼气释放出去。呼吸时,运动员在吸气时想“吸进能量”,呼气时想“疲劳出去”。经过练习,运动员会感到有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以完成各种任务。这个训练可以应用于平常训练和比赛前。
4.2 激励的信号
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运用想象法使自己精力充沛。这时,可以应用一些产生能量的信号,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如“快”“防住这个球”是教练员的一个手势,如教练员在指挥一个战术时的特定手势。运动员会立即赶到精神振奋,浑身充满力量。这些信号对运动员的即时表现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4.3呼吸、想象、激励信号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这里练习包括呼吸、想象练习。练习时,在前半段吸气,在下半段呼气。吸气的部分最有用,可以放松肌肉并有助于运动员能量恢复。最好在两次重复练习之前停顿两次呼吸的时间。练习可以这样:
“我现在在深呼吸,吸入能量”(重复两次),在两次重复之间所停顿的时间里,想象自己吸入了一小股带着白色能量的轻烟,并扩散到全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想象成黄色或红色的能源颜色)
“我的身体充满了能量,力量在我身体里荡漾”(重复三次),想象每次的呼吸都会往自己的身体注入一股能量的溪流,感觉你的身体里充满了净化的能量,并向每一个毛孔扩散。这个练习可以应用于平时训练或比赛前,也可以用于比赛间隙,如中场休息时间。
4.4能量转移
在篮球比赛中,一个球队的主力得分队员会受到对手的“特别照顾”,客场球员还会受到观众的“礼遇”,运动员还会受到裁判员的漏判、错判、误判甚至反判。这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运动员会产生不满、愤怒情绪,甚至会有攻击欲望。运动员应该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变为完成运动目标的能量——战胜对方。把客场观众对对手的呐喊助威当成对自己的呐喊助威,把对手的恶意犯规当成无能、水平低的表现。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完成运动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文辉.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6):62-63
作者简介:
李捷(1986-),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现为郑州大学体育系2010级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关键词:心理训练 模拟训练 激励
1 赛前心理训练
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赛前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针对性训练和模拟训练、培养信息处理,集中表现为技战术正常或超水平发挥,成功率增加和该篮球比赛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各种抗干扰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使失误率下降。训练中,要增强对抗性训练内容,采用竞赛性质的手段,赛前训练主要是模拟训练。
1.1比赛对手的模拟
主要是模拟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如通过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或是教练员根据掌握对手的资料情报进行分析,挑选与对手特点相似的队员与我队即将参赛的队员进行比赛。在对抗过程中教练员可以随时向队员提问,队员要回答出对手擅长的战术打法、攻守特点、攻守战术变化等。通过模仿来了解对手、适应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准备,稳定心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
1.2转败为胜的模拟
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增强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转败为胜的信心。如设置16:30的比分开始训练比赛,要求分低的上场队员必须反败为胜,以培养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并争取胜利的心理能力。
1.3观众影响和裁判不公的模拟
在平时训练中,创造让运动员在观众偏袒和喧哗中进行比赛。在比分接近时裁判员进行误判、漏判。锻炼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队员泰然处之,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不埋怨,不激怒,以适应比赛气氛的先期情境。
1.4 其他模拟训练
还有气氛、器材、比赛强度、地理环境的适应模拟。在篮球比赛中,如何调整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其体能、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发挥,也是一场关系到比赛胜负的心理战。充分做好赛前的训练,比赛中队员才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精力集中,顽强拼搏,善于控制自我,始终处于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
2 赛中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员是一项对抗性强,形式变化莫测的运动。赛中心理训练是由良好的赛前准备情绪过程到比赛开始人和球都在不停运动 。因此比赛中要充分扩大自己注意范围,振奋精神,从而达到具备顺利比赛和胜任任何行动的最佳情绪。做到眼观六路,及时了解攻防双方队员的意图、行踪和情绪状态。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在心理上有压力,出现失误。现代篮球运动攻防速度加快,如在第九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韩国队在比赛进行了31分钟时,比分为52:55,中国队落后,接着我方队员及时控制对手,便被动为主动,连续进攻8次成功3次,追成57平,接着58平、60平、62平,这是对方朴赞淑一个强行突破,造成我方犯规,韩国队2罚1中。显然,在实力相当的两队比赛中,胜者多是运动员发挥了在千变万化的赛况下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优势。从赛场可以看出胜者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3 激励的方法
3.1成功的认可
运动员表现好的时候,需要得到教练员、队友及观众的认可。在比赛中,我们会看到运动员投中球后会和队友碰拳、击掌以示庆祝;一个漂亮的盖帽后运动员会振臂欢呼;有的教练员还会大声叫喊以鼓舞士气;还有观众的掌声,这些都是对运动员成功的认可,对运动员的良好表现有促进作用。
3.2 失败的宽容
运动员在赛场上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当队友表现不好的时候,老队员会拍拍他的肩膀以鼓励。在暂停或换人时,教练员应鼓励从场上下来的队员,“打得不错”“刚才××的盖帽很漂亮”……。对表现不好的队员更应该鼓励,而不是责备。运动员相互指责是打不好比赛的,教练员的指责只会让运动员的表现更糟。
4 提高唤醒水平的方法
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自信心不足、疲劳等原因而士气低落,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来提高唤醒水平,积蓄能量,从而鼓舞士气。
4.1呼吸训练
运动员用正常、放松的呼吸节奏。然后逐渐加快呼吸,想象自己每次吸气都吸入能量和动力,并且把疲劳都随呼气释放出去。呼吸时,运动员在吸气时想“吸进能量”,呼气时想“疲劳出去”。经过练习,运动员会感到有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以完成各种任务。这个训练可以应用于平常训练和比赛前。
4.2 激励的信号
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运用想象法使自己精力充沛。这时,可以应用一些产生能量的信号,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如“快”“防住这个球”是教练员的一个手势,如教练员在指挥一个战术时的特定手势。运动员会立即赶到精神振奋,浑身充满力量。这些信号对运动员的即时表现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4.3呼吸、想象、激励信号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这里练习包括呼吸、想象练习。练习时,在前半段吸气,在下半段呼气。吸气的部分最有用,可以放松肌肉并有助于运动员能量恢复。最好在两次重复练习之前停顿两次呼吸的时间。练习可以这样:
“我现在在深呼吸,吸入能量”(重复两次),在两次重复之间所停顿的时间里,想象自己吸入了一小股带着白色能量的轻烟,并扩散到全身。(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想象成黄色或红色的能源颜色)
“我的身体充满了能量,力量在我身体里荡漾”(重复三次),想象每次的呼吸都会往自己的身体注入一股能量的溪流,感觉你的身体里充满了净化的能量,并向每一个毛孔扩散。这个练习可以应用于平时训练或比赛前,也可以用于比赛间隙,如中场休息时间。
4.4能量转移
在篮球比赛中,一个球队的主力得分队员会受到对手的“特别照顾”,客场球员还会受到观众的“礼遇”,运动员还会受到裁判员的漏判、错判、误判甚至反判。这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运动员会产生不满、愤怒情绪,甚至会有攻击欲望。运动员应该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变为完成运动目标的能量——战胜对方。把客场观众对对手的呐喊助威当成对自己的呐喊助威,把对手的恶意犯规当成无能、水平低的表现。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完成运动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文辉.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6):62-63
作者简介:
李捷(1986-),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现为郑州大学体育系2010级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