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问,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的适当环节,精心设置问题的重要性。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在情景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高于现实”。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一方面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个环节设置问题,要非常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如对“方程”的新授课教学,如果只注重它的数学模型功能,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很难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可创设下列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只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准确地猜出你的年龄,你们信吗?
  生:……
  师:(选取兴趣高涨且有疑问的同学)小明,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得数是多少?
  小明:21
  师:你今年13岁,对吗?
  小明:对呀!
  师:小红,你的年龄乘以2再加上2,得数是多少?(换一个同学,并且换一个程序)
  小红:30
  师:你的年龄是14岁,对不对?
  小红:对!
  师:同学们感到奇怪吗?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这其实不是我会算,而是“方程”的功劳。本节我们就学习“奇怪的方程”。……
  趣味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在新课引入时,还宜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或其它有趣的知识,如在导入有理数的学习时,介绍“负数”的历史;在引入代数式的学习时,介绍“代数学”的由来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人类进步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因此,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精心设置问题是关键。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解应用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在对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可以设置如下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为了增强数学趣味性,首先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题目情景,用语言总结等量关系或找出含有等量关系的关键句(可能不止一个);(2)用文字或等号表示上述等量关系;(3)结合文字等量关系,在题目中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未知条件用“X”代替;(4)根据题意,用适当的代数式表示各个数量;(5)根据等量关系,用代数式替换文字,形成数学式子。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形成解題思路,掌握学习方法。而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广义地说,数学的所有方法都是探索法。在数学学习中,具体的解题方法非常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更何况,学生在解决习题中的很多方法,虽然在很多时候也成功了,但靠“碰”、靠“撞”的现象还是经常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对各种数学方法对比分析,以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用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进行“碰撞”,产生具有意义的思维火花。
  三、在范例教学中设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范例教学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范例教学中,注重设问,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问题引导下学会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立方体表面的展开与折叠”一节内容,学生往往感到很杂乱,一旦离开操作,单靠想象,就很难下手。其实我们只要在范例教学中精心设问,挖掘出它的本质(会找相对面),帮助学生形成规律,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1)全班每人准备一个纸制立方体模型,在相对的面上标上相同的字母;(2)每人自主选择方式沿着立方体的棱将立方体剪开,并使六个面不分离;(3)拿着剪开图到黑板上画出所得到的平面图形(重复的除外),并标明每一侧面的字母;(4)找出每一平面图形的三组相对面;(5)总结相对面的规律(应用:只要能找到三组相对面,就能折成立方体)。
  相对面的规律如下(标A的是相对面,其它图形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图形添加组合而成):
  比如下面第一、二个图形就可以按照上述规律找到三组相对面(含有相同字母的面),也就说明可以折叠成立方体,第三个图形只能找到两组相对面(其中B有两个相对面b,剩下一个C面没有相对面),就说明不能折叠成立方体:
  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进一步理解知识及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联想、寻找各种思路,化难为易,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主性。
  四、在课堂小结中设问,有助于课后的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归纳提升。如果教师直接小结,哪怕“字字珠玑”,其结果往往是“平平淡淡”。因此,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例如,有时前后两节知识内容联系紧密,为了下节课的教学,可提出一些與后一节课有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一方面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似乎是熟悉的、能解决的,但又不太清楚,不能立即解决,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另外,在课堂小结的设问中,也可提出一些有一定思考价值且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讨论,这样有助于课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设问是教学中的一个手段,但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将精心设问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习在疑问中开始,探索、论证、小结、发展,则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求知的热情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思维品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田间和温室试验的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属15个物种中,除波斯小麦对小麦白粉菌表现免疫外,其它14个物种均对该菌表现感染。其中栽培一粒小麦、瓦维洛夫小麦、莫加小麦,斯卑尔脱
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还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经常练笔,不断丰富习作素材,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传统护城河似的安全防护方案已无法满足两化融合的工控安全防御需求,但是目前业界很多安全厂商还是采用通过产品重复堆砌的IT网络安全的防护思路进行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通过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初中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我想大部分的同学都十分喜欢.但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年份的记忆却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也是很容易记忆的.
(一)准确性。这是预测稿的关键。只有准确,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生产、经营部门的情况和问题,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靠主观推理作预测,往往祸国殃民,这是信息报
在隔爆外壳内部,电弧击穿某些塑料绝缘材料后所形成的电气故障,能使一般隔爆电器的隔爆保护性能失效。几十年来在有爆炸性气体或蒸汽存在的场合,利用隔爆外壳使电力开关安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两基到四基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幽默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语文课上,老师教兴正浓,而紧挨着讲台的一名女生却埋头酣然大睡,老师发现后停了下来,同桌忙将她用胳膊肘顶醒,她抬起头来,正
期刊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许多有成就的英语老师和英语学习者的一条深刻体会就是:学英语必须有尽可能大的声音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听相对于其他三项语言技能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听力水平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语言技能的发展。但是学英语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我校,很多学生的听力水平仍然普遍较低。在平时的段考、期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