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有利于学生精神境界的拓展,有利于学生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现行高考。
  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前瞻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除了尽量避免传统中单纯工具化倾向,切实改变传统中的某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方式外,还必须看到并强化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主导性的建构。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其实效性,实效性的达成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积极的主导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催化作用。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比较与反思,深切意识到在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陈陈相因的大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改变固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足够重视,但与之相比较,我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导性建构的缺失更为凸显,似乎更应该给予必要的注意和探讨。
  藉此,谨粗略说说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供同行参酌。
  一、教师应强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意识
  听过许多公开课,发现某些公开课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教学思路也清楚,结构也严谨,重点也突出;但这些课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即教师大多主导性建构比较缺失,教学个性比较模糊,不少课堂教学几乎成了某些“经典教案”或者参考书的并不高明的翻版。
  下面试举两个公开课课案为例予以剖析:课案A《梦游天姥吟留别》。老师通堂采用讲解式,面面俱到,涓滴不漏,反复强调,生怕学生不明白;整节课完全是某个“名优教案”整体移植的赝品,内中就是缺少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师为何不朗读一下呢?哪怕是部分也好,如果这样,在展示老师的风采的同时,不是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和品味吗?课案B:《胡同文化》。这节课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分组合作讨论式,课堂气氛看起来也比较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还出现了某些辩论,但教师却始终几乎没有掺入适时而恰当的点拨,学生从中究竟真正有多少收获呢?实在是不得而知。总之,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老师仿佛完全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很少有洒脱自如的展现,这样的场合教师固然可以避免言多有失的尴尬,但老师的教学主导性地位却完全给淹没了,确是非常遗憾的事。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也往往缺乏创造性的主导性塑造,懒于通过自己对教学文本的建构做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消极惯性力的支配下,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支解成了枯燥的说教,更有甚者,不少课堂教学,还变成了某些“名优教案”的并不成功的演绎。这样,课堂教学普遍的模拟化现象,千人一本、万人一面充斥课堂,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而常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教师对教学文本研讨意识的弱化,课堂教学主导性建构逐渐流于平庸,语文教师变成了语文教学的熟练操作工,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也就成了不言而喻的现象了。
  二、教师应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情感展现“真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学感情,展现“真我”至为必要。毫不夸张的说,教师展现“真我”,是激活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惟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了“真我”,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展现“真我”呢?于漪老师上课有三备。一备:自己揣摩教学文本,初步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再备:翻阅教参和各种资料,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加以构想,具体设计出教学步骤;三备:课后进行切实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升华提炼。于漪老师的备课及教学过程,展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可贵的探索求实精神,而这当中教师教学感情极度倾注,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于漪老师这样的“三备”,整个课堂教学,必然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感染力,自然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久前,跟刚认识的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闲谈,她说:“我上公开课时,都按照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教学实际去设计,尽量地做到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不过多的考虑别人的议论……”我想,这位同行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或许正是由于她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真我”,不断塑造“真我”的缘故,也或许这也正是她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真我”,必然会倾注课堂教学情感,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体现,是课堂教学的活力常驻之关要。因为教师一旦将情感灌注于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全心身的经营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教学语言、教学态势,甚至仪态服饰等等,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去关照每一个活生生的教学对象——学生,竭尽一切可能去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奋点,牵动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快乐学习的感染者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快乐学习,抓住课文情感的触发,是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产生快乐学习感的切入点。课堂情感的触发,有赖于教师全面调动语文教学的基本审美功能,诸如教师通过“美述”、“美读”、“美书”,使学生进入“美听”、“美视”等等。教师在美的氛围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学生必然会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十分强调教师运用情感与学生沟通,他指出,学生对于教师炽热的情感付出,常常会馈赠给教师以等同的回报,而这种回报,恰恰是学生自觉地、愉快地接受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源泉。
  如我在执教《孔雀东南飞》时,整节课引导学生围绕刘兰芝为何“被休”这一情感的敏感点展开讨论,从多角度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在学生提出的诸多观点的感情碰撞中,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心理层面的思想交锋,同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细致的剖析。而正是在这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全诗的基本内容,同时还促使他们课后去主动进行探索,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的。
  再如我执教《项脊轩志》,设计了“在爱的细节中穿梭”这一教学策略,并使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项脊轩志》在细节描写中所抒发的亲情挚感,将情感的渲染、激发用到了极致。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在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的纠集中,兴奋、激动,感在其中,乐在其中,不能自已。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自觉的进行主导性构建,倾注情感,展现“真我”,从陈陈相因的模拟化的教学环境中挣脱出来,摒弃应付感、从众感,消除无奈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领进快乐学习的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终于找到明确的思路——语感教学。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教学中如何用语感派教学原则指导课堂,如何用“语感派”教学的课堂结构来安排课堂,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语感派基本课型,如何使用语感派品味语言的方法,语感教学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感教学课堂改革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感派  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四年,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孩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艺术主要表现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力,它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体,没有隐性的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支撑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基于语文素养的人文艺术方面的培育。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做到脚踏实地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改革,现在面临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教学中的人文艺术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
【摘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创建和谐有趣的课堂识字学习氛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课堂识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是继拼音教学之后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识字正确、熟练,以及应用程度的掌握,都会为以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课文讲析,没有做到带动学生披情入文,学生置身课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言为心声。语文老师的激情来自于学科知识的渊博;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情感体现要求教学语言表达应富有“情绪化”;教学过程应张弛有度;教无定法。以情感为依托,点燃生命的火花,还语文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审美过程首先是通过感知觉这样的心理过程来实现的。审美感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为在审美感知过程中,虽
期刊
目的:中药效能作用经由寒热基本分类表达出具有物理温度现象及非物理反馈呈现,使得药性作用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特质。汉代张仲景使用附子,回阳救逆必用生者与干姜配伍,如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等,《证治要诀》亦云:“附子无干姜不热”,《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征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经方中附子与寒凉药物配伍者即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三方。“
【摘要】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属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利用课文人文主义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主义教育思考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陶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