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探讨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电视民生新闻遇到了瓶颈。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以漳州電视台《记者在线》栏目为例,从内容、形式、渠道及团队建设等几方面着手,探讨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 民生新闻;困境;创新发展;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069-03
  2002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了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以百姓关心的话题为栏目定位,开创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百姓需求,引起了百姓的共鸣,收视率激增,栏目的收益也水涨船高。令人惊叹的经济效益和节目出众的影响力,令国内各大媒体为之振奋,并以其为榜样纷纷效仿,一时间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生新闻栏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地百姓了解“家门口的事”的主要渠道,掳获了一众忠实观众的心,积攒了不错的口碑。
  在民生新闻风生水起的背景下,2004年,漳州电视台《记者在线》栏目应运而生,这是当时福建省内地市级电视台中为数不多的一档专门关注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栏目,深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甚至曾有观众打进栏目热线称,工商局无法解决的问题,推荐他们找《记者在线》,栏目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时代,《记者在线》曾经创下过13个点的收视高峰,是漳州电视台名副其实的王牌栏目,不过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其他的电视节目一样,《记者在线》遇到了瓶颈,受众流失,收视率下滑……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这不只是《记者在线》,也是每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迫切需要思考的。

1 从民生新闻到服务民生


  融媒体时代,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是一名隐藏的“记者”,随时随地随手一拍都可能是新闻,再加上5G技术的普及,让视频传输更流畅,线上直播成了常态。作为电视栏目,定时定档播出,在时效性上与新媒体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如何在众多媒体中分一杯羹?笔者认为,首选要转变栏目定位,将注重新闻转为重服务。
  1.1 联合政府部门,打造政务通平台
  民生新闻栏目大都为根植本土的栏目,有着深厚的本地基础,与政府部门以及各行各业联系紧密,如果能充分整合行业及政府资源,为市民提供周到的民生服务,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栏目定位从重“新闻”转变为重“服务”,在节目的制作与编排上,注重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消息,可尝试与行政服务中心合作,开通“12345政务通”平台,以服务民生为发展方向,为市民答疑解惑。
  1.2 关注市民痛点,塑造维权形象
  几乎每一档民生新闻栏目都有属于自己的爆料平台。从近几年漳州台《记者在线》的爆料热线情况来看,爆料的比重下降,需要维权的反而不少,由此也可一窥受众的需求,尝试设置专门的为市民“维权帮忙型”板块,以此来锁定用户群体。

2 从追求时效到追求深度


  2.1 做有效延伸的碎片化新闻
  2021年2月24日,漳州芗城区举行了课后延时服务听证会,听证会结束后,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对消息进行了编辑及发布。《记者在线》错过了这次听证会,失去了先机,但却并未放弃这个选题,在此之后,记者换了一个角度,关注课后延时服务孩子们的餐食如何而来,于是便有了3月6日的这个“中央厨房”的短视频。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时消息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的点击率为4 000~5 000人次,但这条“滞后”的短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视频的浏览量已经达到了2.3万人次。
  这足以说明换个角度看新闻的重要性。对于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无法做到最快,就换个思路,做有效的“周边延伸”。在这条《中央厨房》的短视频中其实还可以根据网友的疑问,做更多的延伸,将新闻碎片化,比如冻肉是否没有营养?使用的餐盒是否环保等,延伸的内容甚至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引人关注。



  2.2 提前策划,加重新闻评论和新闻解读
  融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可以选择新闻的时代,再加上大数据对于个人爱好的分析,能将用户感兴趣的消息源源不断地推送到面前,让用户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信息。但在海量的消息中,去伪取真,去粗取精的有多少?根据腾讯企鹅智酷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7.9%的网民认为深度独家报道最难获得,有24.5%的网民认为事件全面报道最难获得。笔者认为,这项调查结果,也为民生新闻的报道提供了方向——加重新闻评论及新闻解读的比例。
  今年漳州的长泰和龙海获批撤县(市)设区的消息引起了本地市民的广泛关注,漳州本地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消息,但大部分的媒体发布的只是撤县市设区的消息,闽南网漳州则另辟蹊径,最快发布了一则“【解局】官宣!长泰、龙海撤县(市)设区,将带来什么影响?”的报道,这则报道里详尽解释了城区建设将发生的变化以及对百姓的影响,获得了8.9万的浏览量,相较于其他公众号的2万~3万的浏览量,可谓是一骑绝尘。



  诸如此类新闻,撇开一些管控因素而导致新闻“不能为”的情况,民生新闻栏目如果能适时地做一些策划,提前准备好解读或是深度报道,比如说,《记者在线》可以做一期特别节目,邀请相关的专家做客在线,并与新媒体漳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解读撤县市设区政策,相信应该可以吸引一批观众,拉动一次收视率的增长。   此外,一些普遍引起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也应该成为民生新闻栏目深度报道的对象。比如近几年熱度不减的高空抛物话题,可以将这些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周末特别版节目。

3 节目风格年轻化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呈现老龄化趋势,如果节目还只是巩固现有的受众,那将来很可能会随着受众的老去而逐渐衰亡,如何争取年轻受众的支持,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新闻包装综艺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冷凇博士认为,“为了能够在媒介融合时代继续焕发活力,传统电视媒体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互联网的全面改造。”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事物的看法渐趋娱乐化。纵观网络,抖音、快手、火山等小视频中,不少新闻视频,只有短短几十秒,但浏览量却惊人。要打破受众老龄化趋势,吸引年轻观众,就要做符合他们阅读习惯的新闻,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流行趋势。
  目前,大部分电视栏目的节目还是以正文配同期来描述事件,虽无过错,但中规中矩,无法夺人眼球。让包装风格综艺化,是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做,而且相对来说不太增加成本的方法。一些有意思的新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改变剪辑的节奏,加上配乐、音效,点缀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甚至加些弹幕,以此拉近与年轻受众的心理距离。
  3.2 主持风格平民化
  在融媒体时代,对于民众来说,传统媒体不再神秘,电视栏目也已走下神坛。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时代,就像在网络平台上受众被称为“用户”,用户不再是一味地接受信息,他们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最直接与受众面对面的是主持人。主持人的播报风格,会影响整个节目的传播效果。传统的新闻主持,要求主持人字正腔圆,节奏清晰,大多数主持人停留在播新闻的层面,每日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对新闻的见解,也就少了“闲聊”的趣味性。
  如果要改变节目的风格,作为节目门面的主持人,也必须在主持风格上做出一定的改变,尝试将“播”新闻变为“说”新闻,与观众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比如,央视主播朱广权老师就被网友奉为新闻界的段子手,他的段子,经典有趣,通俗易懂,深得网友的喜爱。此外,《暴走大事件》《龙洋脱口秀》等节目也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说新闻,收割了一众忠实粉丝。民生新闻可以参考此类节目风格,增强导语及编后的趣味性,让新闻活起来。

4 从单向传输到融合互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互联网强势崛起的今天,媒体主导观众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想通过电视媒体“一统天下”无异于是痴心妄想,要吸引受众,就必须顺应时代,借助融媒体中心,通过与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公司合作,将优质内容投放到全网络平台,拓宽节目的触达面。
  1)为移动端定制原生产品:当前,融媒体是大势所趋,电视媒体也意识到了网络平台的重要性,要在网络平台上抢占一席之地,不少媒体开始将单条新闻分发上传,以此来增加影响力。但这样远远不够,对于用户来说,冗长沉闷的节目形式没有吸引力,要迎合网络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为移动端定制原生产品,尝试简化新闻,重新包装,输出符合网络市场的短视频。
  2)增加线上线下的互动: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新闻栏目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应该多样化,通过公众号、微博、网络社群等多种平台渠道,与广大受众建立起双向交流、动态交互的信息反馈关系,并设置一定的奖品,激发观众参与的积极性,从中寻找热点话题,了解民众所需,为节目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5 团队建设


  无论何时,民生新闻内容为王的理念始终不变,但要在节目上创新创优,关键还是在于人,要树立记者的全媒体思想,移动优先,兼顾电视,鼓励记者提高的自身综合能力,对新闻事件有足够的敏锐度,能够举一反三,静下心来做深度报道。从“术业有专攻”向全能型选手转变,不仅要会采写编,也要会拍摄小视频,了解甚至精通时下行流行的短视频App,掌握短视频的编辑技巧,善于寻找角度,提炼文字,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要突出的主题及表达的关键内容。
  此外,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记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结语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运用得当,可以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传统的电视也许不再是主战场,但是民众依然需要权威的声音,需要知天下事,需要生动有趣的节目。只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辅、平台制胜的原则,贴近百姓生活,勇于创新,相信民生新闻必将在融媒体时代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白寅,乔泓瑞.融媒环境下电视受众趣味变迁与市级广电的应对之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2):65-69.
  [2]李金旺.探析广电民生新闻栏目的融媒改革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8):55-56.
  [3]2021年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4)[2021-04-06].https://www.sohu.com/ a/448723492_488163.
其他文献
关键词 VR技术;纪录片;互动叙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105-04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出版业、新闻业、教育业、影视业等不同的行业都开始与VR技术相结合,出现了VR+出版、VR+新闻、VR+教育、VR+纪录片等。美国学者迈克尔·海姆指出VR技术具有沉浸感、互动性及想象
期刊
关键词 短视频;旅行叙事;房琪;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082-03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弱关系’与‘强联结’:电商直播平台的信任链构建”(立项号:SJCX20_08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短视频作为叙事的一个载体,拥有与其他叙事形态相通的叙事经验,在讲旅游类故事时也展现了独特的魅力。房琪kiki是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IP;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118-04  近年来,IP概念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掀起热潮。北京大学向勇授认为,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可被翻译为“知识产权”。随着文化产业的实践发展,IP不再是知识产权的单纯简写,而是在承载形象、表达故事和彰显感情的文化生产过程中,
期刊
摘 要 通过剖析朋友圈所处的媒介环境、用户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过程来解释数字自我在朋友圈的呈现方式,同时探讨了如何在朋友圈中获得自我和他者认同。  关键词 新媒体;朋友圈;数字自我;认同建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013-03  梅洛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指出,新的媒介会产生新的场景,新场景会产生新的行为方式。作为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用户的社交互动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方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也为传播主体的具身回归带来了严重阻碍,在社交互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情感缺失现象。微信推出“拍一拍”功能,通过模拟行为主体的具身性回归,使互动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面对面沟通才能达到的情感共振。“拍一拍”是在传播技术具身性的趋势下,为社交互动提供一种带有人文关怀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具身性;
期刊
摘 要 在移动社交媒体普及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途径,微信作为国内使用率较高的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和发布信息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方式。HPV宫颈癌疫苗作为目前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HPV相关文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社交媒体上健康传播的策略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 健康传播;HPV;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结合《甘肃教育》编辑部最新应用的期刊投稿平台的应用实践,介绍管理流程中审稿环节控制、工作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做法,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平台系统、提高管理效能的措施。实践发现,建立网络投稿平台是期刊品牌打造和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和全媒体技术,提高期刊的运行效率和影响力。  关键词 网络投稿平台;期刊管理;品牌建设;甘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框架,通过对20名在华留学生的深度访谈,旨在剖析这个日渐壮大的群体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跨文化傳播习惯、动机与效果,以理解新媒体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实践。  关键词 “一带一路”;在华留学生;社交媒体;跨文化传播;文化再生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0-0016-04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期刊
摘 要 进入碎片化阅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字、声音、画面合一的短视频备受用户的青睐,短视频新闻也成为传统媒体的“融媒利器”。在推进媒介融合进程中,苏州广电始终把高品质的内容生产放在战略高度来设计和安排,通过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完善媒体融合评价系统,制度为内容生产赋能;深入推进“三大人才工程”,加大对全媒体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优秀人才促进内容生产;依托本土的优质内容,通过全网分发使内容价值最大化,渠
期刊
摘 要 “嘉应学院网小管”作为嘉应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2020年9月新上线的微信公众号,它主要提供技术服务,负责学生宿舍网络的技术保障及运行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同时发布相关通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与使用技巧。文章筛选出总阅读人数排在前15位的推文,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这15篇推文进行分析,得出受众群体与校园、技术、服务、操作的阅读偏好,并分析了文本情感的分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