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淮南地区自然灾害考论

来源 :宋史研究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淮南地区共有132个年份出现了自然灾害记载,有水灾、旱灾、蝗灾、螟灾、鼠灾、风灾、雹灾、霜冻、地震和疫灾等十种类型,尤以水灾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旱灾和蝗灾.在灾害的时间分布上,北宋灾害发生次数要多于南宋,主要集中在前期和中后期,南宋孝宗、光宗朝是灾害多发期.在受灾地域分布上,淮南东路受灾面积和频次要高于淮南西路,东路的泗、楚、亳、泰等州都是灾害多发地,尤其是淮河北岸的泗州和亳州,极易遭受水灾侵扰;淮南西路和州、庐州和寿州受灾次数较多,主要是旱灾和水灾.淮南地区伴生性和连发性灾害也较多见,有39个灾年是一年出现两种或三种灾害,且多是旱蝗或者水旱灾害同年出现.虽然南宋淮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小于北宋时期,但并不表示该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相反,人地关系正处于不断恶化阶段.
其他文献
北宋韩琦家族先世资料并不丰富,且多有矛盾之处.韩琦先代名讳,其八世祖为“韩朏”、七世祖为“韩沛”、五世祖为“韩义宾”、祖父为“韩构”.韩琦五世祖韩义宾应该有二子,尹
招抚使始置于唐代广德二年(764年)九月,宋代招抚使从广义上看始置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十月;从狭义上看始置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招抚使设置的初衷为招募人才以抵御
进书仪是南宋绍兴晚期以来确立并固定化的国家仪典,始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奉《徽宗御集》.进书对象主要以君主玉牒、国史、会要、御集等官修“国书”为主.进书仪制的确
宋代地方存在官廨、亭台、馆驿、仓库、营房等不同类型的行政设施,为维护和修建这些设施,地方官员需要费心筹措物料、人力和资金.这其中既包括地方自有经费的投入,又包括向上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工作,近来相继颁发文件、召开会议,对党史工作的科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北京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党史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加强党史工作的实施意见,刘淇书记参
驻泊医官制度是宋代地方医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泊医官初设时间不详,徽宗朝为解决翰林医官局冗员问题,向地方差遣驻泊医官,由此制定除授、磨勘、俸给等方面规定,逐步完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宋人掌握了鱼苗的生活习性和长途贩运技术,改变了以往依靠天然河湖养鱼的传统方式,创设陂塘养鱼法、肥水养鱼法,朝廷还专设官池培育鱼苗,民间也多凿池养鱼为业.宋代江南渔户
质文代变规律始终支配着两宋之际的杨时理学思想和理学发展.杨时师从二程,三传朱熹,上接洛学,下启闽学,是两宋之际理学传承的重要环节.交织着学术思想与政治活动的人生经历也
翡翠原是一种鸟名,翡和翠分别是红色和绿色羽毛的小鸟。由于翡翠鸟羽特别的美丽,后来人们便把一种美丽的宝石称之为“翡翠”。 翡翠为珠宝中的上品,被列为四大珠宝之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