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育是当前教育中的又一重点,新课程下,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身体锻炼,还要注重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
  关健词 教育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 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当然中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离不开身体锻炼,这勿容置疑,问题是我们应该把追求的目标定在何处,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会遇到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用意志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积极地参加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教学目的。
  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人格精神的价值在于:培养中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这是一 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二、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一般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社会认知,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人是社会的细胞,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二)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
  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
  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
  (四)注重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
  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中国的汉语语法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意合特点。  汉语的意合特点,就是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不依据某些客观的标记(形态变化)来确认语言组织,缺乏“客观性”。汉语主体性强,人的因素突出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语的人文性。汉语句子的句读本体,逻辑铺排,意尽为界,都体现出这种浓郁的人文性。因为这些特点都是既简单又灵活,没有刻板的规定和硬性的标志作“非此
期刊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可以说
期刊
在学习新课改的精神时,我竭力使我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平等、民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更好地体现……然而在我感到我好像实现了新课改的同时,我又感到我的课堂在热闹的同时也伴随着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课前备课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太“间接”没有直截了当地指正学生的错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要求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填鸭式”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有效性不强。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活动而活动的例子屡见不鲜,整节课都在热热闹闹中度过,学生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新知识却收获较少,这样的课堂教
期刊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此文与小学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讲好导言、复习铺垫、借旧引新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加之,有些知识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来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教者一定要讲好导言,有意识地
期刊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正逐步迈进信息社会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巨大便利,与此同时,信息社会对于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英语教学作为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新要求。网络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能实
期刊
《校园的树木》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二课。“植物”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大树,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内容。在第一
期刊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便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学校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在课堂上贯彻,素质教育的体系要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课堂上传授。课堂教学由教师来完成,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掌握、模仿、应用知识的阵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本身必须具备较高
期刊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开始,也是联接高年级的关键时候。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低年级加大的识字量,这正是为中年级的大量课外阅读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指导得巧妙,会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更加自信,学得也会更加轻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的研究不少,他清晰地阐述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因为疑问往往是人的思维的开端。所以,我们的教学需层层设疑,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启发鼓励他们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用疑问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过潜心思索,在解疑中发展思维、获取能力。    一、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因质疑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有人说:“最大的报酬是发现带来的激动,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让学生尝一尝因质疑而获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