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要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在情境的展示中体会到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及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作出贡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 表演情境 对比情境 应用情境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程一直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根本不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种情境,以确保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本文对如何组织多种情境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1.表演情境的创设
  表演情境是指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语文文本所包含的场景中,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是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保护学生的长久学习兴趣,而且对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限度实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有效地借助相关的辅助手段创设有效的表演情境,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学习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了“表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了解文本大意,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表演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程昱、曹操、文聘、黄盖、韩当、张辽等人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制作,并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语文课堂形象化,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2.对比情境的创设
  对比情境的创设是落实课改“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活动。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师要选择好学生进行对比学习的素材,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学习、思考探究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寻找对比的对象,一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将《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三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不同人物、不同背景的下人们为了中国抗战的胜利而付出的代价,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并从中感受中国人民、中国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进而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语文文本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应用情境的创设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应用是其价值的体现,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过于看重学生的试卷成绩,所以对于应用部分常常是忽略的,尤其是不在考试范围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有效地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活动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的。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组织多种应用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而确保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节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文本中所描述的桂林的山与水都有什么特点?说说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对应用意识的形成都有密切的联系。当然,“表演情境”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多种应用情境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观念,通过多种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莫冰冰.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主体的情境创设实践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拘泥于照本宣科地讲解和分析,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学的情绪。因为语文知识覆盖面比较广,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对语文知识进行整合,以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生成。作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设置灵活语文课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习要求 发散思维 灵活阅读  语文知识涵盖面比较广,要想突然提高很难,这就让许多在初三阶段语文
摘 要: 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想学之乐;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善学之乐;语言幽默,使学生体验勤学之乐;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作业之乐。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求知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化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则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往往教师讲授过多,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课堂教学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很难从中得到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
摘 要: 好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惯养成 养成方法  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方面的种种不理想的表现,我决定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教育目标,加强思想引导  目标的制定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教师率先垂范,使学生在潜移
背景: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形式之一,约半数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减退。迄今,缺乏能用于筛查或早期发现血管性轻度
<正>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
摘 要: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使小学生扩大语文知识面,强化语文知识与运用能力。本文就小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主体性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与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学习与运用能力直接关系综合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
摘 要: 兴趣是一个人潜在能力的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更离不开兴趣的激发。激发兴趣会使小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更有收获。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 兴趣激发 激发方法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决于阅读兴趣的激发。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这样充分证明了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