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呈现动态生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问题,着重从四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民主氛围;(2)弹性预设目标;(3)筛选对话切入点;(4)嫁接意外生成。
  关键词语文课堂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动态”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叶澜教授在面向“2 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者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呈现呢?
  
  1 营造民主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的“催化剂”。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自主发展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成为掀起师生头脑风暴、不断涌现灵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轻松搭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桥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或自然延伸出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新问题。当面对学习中的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他们会放心大胆而又毫无保留地提出来,从而让个性思维得以自由张扬。
  
  2 弹性预设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
  教学实践表明,富有弹性的目标预设,能打开语文课堂精彩的生成之门。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案预设应顺应“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的特点,为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解读、建构、创造文本提供一个充分思索空间。例: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教者充分预设弹性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邓小平爷爷的各类信息,积极而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2)在初次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精读深思解决的问题:①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空、超越国界”?②怎么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③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再次引导学生运用所搜集的深入研读文本,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有效弹性目标预设,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近邓小平爷爷,深入地体会他对祖国人民深切的爱和杰出的贡献。
  
  3 筛选对话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面对文本解读时产生的许多不同理解,教师要认真阅读文本,进行深入钻研挖掘,将个人独特的体验融入备课之中,体察作者的精神层面,链接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准确估计文本的哪些方面最有可能介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找到师生间最佳的对话切入点,深化文本的理解,促进对话的优质化与灵动精彩生成。例:教学《槐乡五月》一文时,针对文中语句“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要让学生体会出女孩子们轻盈欢快的心情,重点应落实在一个“飘”字的理解之上。但读来读去,学生就是不能很好地体会此处用“飘”字的目的,甚至还有学生觉得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能用“飘”。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呢?教者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架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点。于是教者首先启发学生想象生活中会“飘”的较轻的东西,如云、纱巾、落叶等;进而再让学生由这些东西展开与戴槐花的小姑娘的类比联想,由此想到了小姑娘轻快的脚步、活泼快乐的心情等,从而轻松生成“飘”字的正确理解:用“飘”字表达出了女孩子们轻盈欢快的心情。
  
  4 嫁接意外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富有价值的可嫁接的意外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过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弱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合理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并顺势拓展引导,努力创造条件去繁殖它,栽培它,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精彩。
  例:教学《晨牧》小诗时,教师抓住鸭子“呱呱叫”让学生体会作者以动写静的妙处。就在学生反复吟诵,陶醉于优美的诗意之中时,一生突然举手道:“老师,鸭子的叫声不是呱呱的,我乡下奶奶家养了许多鸭子,我听到的全是嘎嘎叫。”该生这一问击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面对课堂产生的意外情况,面对学生对权威教材的质疑,教者故作镇定,饶有兴趣说:“对呀,我见到的鸭子也只会嘎嘎叫,青蛙才是呱呱叫,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1:“应该奖励刚才那个大胆质疑的学生。”生2:“把书中的‘呱呱叫’改为‘嘎嘎叫’同时给编辑写封信,向他们提出这一问题。”生3:“上网查一查(下转第66页)(上接第60页)有没有会‘呱呱’叫的鸭子。”……针对学生的讨论,教者顺势布置课后探究作业:(1)指派语文学习委员给教材编辑写信,请求回答;(2)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查找熟知的禽兽的叫声;(3)以上作业待下节语文活动课在全班进行交流。本节课的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意外错误发生”,教者更多的是宽容等待,引导质疑讨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对待问题区别正误、质疑问难、探根求源的习惯。
  总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成性,灵活巧妙地把握动态生成资源,从而让语文课堂闪烁动态生成的智慧火花,洋溢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对比形象美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 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
摘要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揣摩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利用听说读写习惯来培养学生语感,逐步让学生的语言亮起来。  关键词语感品味语言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本文回顾了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地了讨论.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航空发动机上新材料研究、应用上取
摘要初中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炫耀攀比心理、孤傲心理、敌对心理、懦弱心理、消极模仿心理。剖析初中生异常心理,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异常心理炫耀攀比心理敌对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身心尚不成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性还不强。一方面,他们头脑灵活,往往能够及时地调整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对叶轮机气动设计技术、CFD技术和非定常流研究中热点问题的总结分析,以能够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为准绳,展示和分析这些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发展
提出一种新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片切割模型,给出了计算最大切片尺寸和质量的表达式.计算了三种不同质量的椭球体模拟鸟撞击叶片时的最大切片的尺寸和质量,同时,与圆柱体模拟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