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用电需求也随之呈上升趋势,保障电厂设备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是电厂管理人员和相关维修单位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旨在促进电厂设备维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电厂生产效率。
关键词: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6-0128-01
引 言
现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步提升,用电需求日益扩大,随之而生的是电厂建设数量日益增多。在电厂建设量增加和电厂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问题接踵而至。对于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技术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配电网络整体运营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下面就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的相关原则进行探讨,提出了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产业维修规范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的相关原则
由于电厂普遍存在投资多、规模大、体系复杂、设备管理困难等特点,针对常见故障一定要熟悉故障产生原因并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如锅炉异常,一般是因为过热器、省煤器、水冷壁泄露或除尘器故障导致;汽轮机故障主要是由于转子碰摩、叶片脱落、蒸汽激振等导致;發电机故障主要由于线圈匝间短路、绕组相间短路、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等导致。
(1)在针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相关维修单位的安全。这里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厂不同于其他生产单位,由于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安全生产和安全用电,因此一定要注意设备的规范操作和做好故障排除,针对安全问题,可以制定一套故障处理和分析的标准化方案。
(2)在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针对每个故障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评价标准,比如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方式、安全系数认证等。所有的参考标准要以设备的具体参数值作为依据,结合电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实地使用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参照国家的安全标准制定,以保证检修过程的规范化。
(3)做好日常检修工作。故障维修和日常检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障维修是针对突发情况而被迫进行的维修活动,对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日常检修是一种规律性行为,可以有效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日常检修的流程需要规范化,对于设备的分类、检修频率、养护频率、操作人员等都需要有一套既定标准,以保障日常检修的顺利进行,做到防范于未然。针对日常检修工作可以建立故障分析和处理的档案和日志,建立数据库,便于对检修记录的查询和后续工作的及时跟进。
2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2.1 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
建立设备维修的数据库即对正常运行设备的各种参数进行记录和储存,建立设备档案。根据现代设备维修研究理论,设备正常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对于之后出现的设备的故障分析处理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比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和出现故障后的各类参数,可以帮助相关维修单位发现故障问题和分析故障产生的周期,采取最可行的维修方案进行处理,减小了故障分析和处理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事故再发生的目的。由于电力设备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检修期间的安全问题和对设备数据库的分析也区别于其他行业,也就使得电厂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而去建立更加完善的设备运行参数记录体系,并做好相关数据库的整理分析,以便于更好掌握电厂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日后相关维修单位对设备先前情况的了解,通过对数据库相关资料的查询知晓设备的使用情况、各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和更换周期等相关信息,对设备有一个合理的把控,对日常检修和故障维修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2 强化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
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也有很高要求。通过强化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可以提高他们对所出现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更高效解决问题,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维修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加快专业技术的更新,提升对越来越复杂设备问题的处理能力。因此,针对现代化电厂进行维修的相关单位要完善培训体系,建立统一的培训机制,并做好及时更新。具体工作可以从做好对电厂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方式的技术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研习电厂新进设备的参数、使用说明、产品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来进行,针对这些不断更新的知识进行及时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技能的及时更新,提升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3 强化设备运行监控
除了做好对电厂设备维修数据库的建立和对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为了能够更直观、更便捷地发现并找出设备故障原因,同时进行正确处理,强化设备运行监控显得十分必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当电厂设备出现故障前,一般监控数据已经出现了异常,这对于提前发现故障问题,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和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电厂正常生产活动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完善设备运行监控机制,这需要建立专门负责设备运行监控的监管部门,同时根据设备参数和具体情况进行监控培训,保证他们能够对设备运行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做出及时反馈,能够正确指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做出正确处理。除了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各数据,对设备异常的震动、异常的声音、气味等有一定的掌握,以确保所获得信息准确,可以更加高效、及时掌握设备故障原因,做到及时排除。
3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对于保障电厂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维修数据库,更新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和强化设备运行监控,可以更好地了接设备所处状态,提升相关人员对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保障电厂工作稳定、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夏存强.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民营科技,2012(11):25~26.
[2]孙建忠,万 友.电厂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4):13~14.
[3]郑 伟.电厂设备故障分析方法及应用[J].火电工程设备,2001.
[4]刘 波.浅析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2~23.
收稿日期:2018-8-7
关键词: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6-0128-01
引 言
现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步提升,用电需求日益扩大,随之而生的是电厂建设数量日益增多。在电厂建设量增加和电厂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问题接踵而至。对于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技术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配电网络整体运营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下面就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的相关原则进行探讨,提出了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产业维修规范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的相关原则
由于电厂普遍存在投资多、规模大、体系复杂、设备管理困难等特点,针对常见故障一定要熟悉故障产生原因并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如锅炉异常,一般是因为过热器、省煤器、水冷壁泄露或除尘器故障导致;汽轮机故障主要是由于转子碰摩、叶片脱落、蒸汽激振等导致;發电机故障主要由于线圈匝间短路、绕组相间短路、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等导致。
(1)在针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相关维修单位的安全。这里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厂不同于其他生产单位,由于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安全生产和安全用电,因此一定要注意设备的规范操作和做好故障排除,针对安全问题,可以制定一套故障处理和分析的标准化方案。
(2)在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针对每个故障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评价标准,比如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方式、安全系数认证等。所有的参考标准要以设备的具体参数值作为依据,结合电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实地使用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参照国家的安全标准制定,以保证检修过程的规范化。
(3)做好日常检修工作。故障维修和日常检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障维修是针对突发情况而被迫进行的维修活动,对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日常检修是一种规律性行为,可以有效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日常检修的流程需要规范化,对于设备的分类、检修频率、养护频率、操作人员等都需要有一套既定标准,以保障日常检修的顺利进行,做到防范于未然。针对日常检修工作可以建立故障分析和处理的档案和日志,建立数据库,便于对检修记录的查询和后续工作的及时跟进。
2 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2.1 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
建立设备维修的数据库即对正常运行设备的各种参数进行记录和储存,建立设备档案。根据现代设备维修研究理论,设备正常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对于之后出现的设备的故障分析处理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比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和出现故障后的各类参数,可以帮助相关维修单位发现故障问题和分析故障产生的周期,采取最可行的维修方案进行处理,减小了故障分析和处理的难度,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事故再发生的目的。由于电力设备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检修期间的安全问题和对设备数据库的分析也区别于其他行业,也就使得电厂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而去建立更加完善的设备运行参数记录体系,并做好相关数据库的整理分析,以便于更好掌握电厂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日后相关维修单位对设备先前情况的了解,通过对数据库相关资料的查询知晓设备的使用情况、各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和更换周期等相关信息,对设备有一个合理的把控,对日常检修和故障维修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2 强化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
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也有很高要求。通过强化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可以提高他们对所出现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更高效解决问题,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维修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加快专业技术的更新,提升对越来越复杂设备问题的处理能力。因此,针对现代化电厂进行维修的相关单位要完善培训体系,建立统一的培训机制,并做好及时更新。具体工作可以从做好对电厂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方式的技术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研习电厂新进设备的参数、使用说明、产品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来进行,针对这些不断更新的知识进行及时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技能的及时更新,提升对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3 强化设备运行监控
除了做好对电厂设备维修数据库的建立和对设备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更新,为了能够更直观、更便捷地发现并找出设备故障原因,同时进行正确处理,强化设备运行监控显得十分必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当电厂设备出现故障前,一般监控数据已经出现了异常,这对于提前发现故障问题,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和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电厂正常生产活动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完善设备运行监控机制,这需要建立专门负责设备运行监控的监管部门,同时根据设备参数和具体情况进行监控培训,保证他们能够对设备运行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做出及时反馈,能够正确指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做出正确处理。除了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各数据,对设备异常的震动、异常的声音、气味等有一定的掌握,以确保所获得信息准确,可以更加高效、及时掌握设备故障原因,做到及时排除。
3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对于保障电厂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维修数据库,更新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和强化设备运行监控,可以更好地了接设备所处状态,提升相关人员对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保障电厂工作稳定、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夏存强.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民营科技,2012(11):25~26.
[2]孙建忠,万 友.电厂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4):13~14.
[3]郑 伟.电厂设备故障分析方法及应用[J].火电工程设备,2001.
[4]刘 波.浅析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2~23.
收稿日期:20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