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图景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确实总不免会有某种悲壮的味道。
  反观自西方启蒙时代、工业文明确立以来的历史,英法等欧美先进国家所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辅以十七、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塑造的新型文明,确实带给自然、人类和世界历史诸多重大的改变。然而,人们最终发现,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远非笃信理性的启蒙思想家所憧憬的“解放”,在许多人眼中,启蒙所带来的是危机,甚至是绝望。启蒙(现代性)留下的是一个近乎灾难性的世界——一个充满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信仰危机的世界。
  正因如此,很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应该超越现代工业文明,摆脱其工具理性、非人化及物化意识,转而拥抱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这一未来朝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人,重新勾画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图景乃至重塑世界形象成为新时代学人的坚定诉求。法国当代著名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便是一例,他认为“必须扩大并重新诠释人文学的概念”,不过,他所倚重的乃是“一切领域内的解构实践”。与德里达的解构努力不同的是另一支——过程哲学家怀特海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格里芬。面对充满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信仰危机,面对现代性留下的近乎灾难性的世界,他们既没有选择逃避式的“犬儒主义”、“虚无主义”,也没有躲在学术象牙塔中袖手旁观大言解构,而是努力寻求走出困境的办法。他们不仅勇敢地抵抗形形色色的霸权,为弱小仗义执言,而且致力于人类的平等和共同的福祉,关爱自然与一切生命。他们并非一味拆除精神家园,而是致力于对生命深层意义的追求,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寻找“可能的精神家园”。令人欣喜的是,其中不乏我国学者的可贵努力。在他们合著的“体现着使中国学术界深度地进入当代世界思潮的理论自觉”(汤一介:本书“序一”)的学术成果——《第二次启蒙》中,旅美学者王治河、樊美筠博士伉俪为人们全面深刻勾画了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图景。
  作为旅居美国十余年深谙过程思维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学者,作者认同怀特海关于现代社会仅有功利之动机“那会造成一个自毁其繁荣之源的短视的世界”的文明警示,在他们看来,“我们如果因着对启蒙的崇拜而对启蒙所带来的种种严峻的问题熟视无睹的话,则不仅是理论上的失败和道义上的不负责,而且也是有悖启蒙真精神的”(“序言”,第14页)。故此,在《第二次启蒙》中,通过揭示启蒙哲学的一些曾经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核心概念,如它的纯粹理性、抽象自由、机械教育、霸道科学等的内在局限性,特别是它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他者的种族主义立场,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阐释,对民主的均质化理解的揭露,二位作者促请人们重新反思第一次启蒙以及它对于今日人类面临的重重危机应负有的责任。他们坚信,正是第一次启蒙的上述局限导致了今日现代化之种种弊端。因此,超越现代化,实现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转变,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就有必要在反思第一次启蒙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启蒙”。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高扬生态意识;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推重文化互补意识;挑战“划一思维”,欣赏多元之美;拒绝“抽象自由”观,走向有责任的深度自由;扬弃均质民主,走向道义民主;挑战霸道科学,走向厚道科学;超越纯粹理性,呼唤审美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启蒙》不仅对于“第一次启蒙”——其间具有思想血脉相承性的、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高扬理性的思想运动以及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剖析、反思深刻而富于洞见,对于“第二次启蒙”之理论擘画也颇具独创性和富于启示。试以《第二次启蒙》作者对于国人最为熟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标举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反思为例说明之。对于“民主”,作者基于后现代的视阈,看到了现代民主的四大主要缺陷:道义的缺席,对竞争的过分推重,个人主义色彩过浓,均质化。正因如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民主、深化民主和丰富民主,提出一种具有道德向度、和谐向度、生态向度和全球向度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民主概念——“道义民主”,即充分尊重差异的多元民主、一种拥有道德底蕴的道义民主、一种协商民主、一种和谐民主、一种生态民主、一种全球民主。当然,就启蒙反思而言,两位作者并非旨在为人们提供关于启蒙反思的确定性的答案,他们希望读者将本书看作后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开放的“文本”,看作学习心得之分享,看作一起深化对第二次启蒙研究的邀请。无疑,这种开放、谦逊的学术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本书所关心的重点,乃是通过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互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各自的“创造性转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为即将来临的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切实的擘画。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位作者勾画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图景时,既没有厚古薄今,也没有贵近贱远。
  两位作者明言:与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浓郁的第一次启蒙一边倒,只拥抱西方文化不同,第二次启蒙则既向东方开放,也向西方开放。它是东西最优秀智慧的创造性整合。如果说,第一次启蒙是西方文明的独奏的话,那么第二次启蒙则是中西文明合奏的交响乐,它并非要用中国文明取代西方文明,而是强调中西文明的互补并茂。从这样一种互补意识出发,现代西方“对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尊重和欣赏”、“对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的肯定”、“对人们积极参与生活决策的鼓励”等优秀传统便凸显出其价值。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宝贵的精华如“天人合一”思想、“民胞物与”思想、“敬天尊道”思想,以及“和谐意识”、“仁爱意识”、“有机整体意识”、“尚清意识”等也便得以进场,在疗治现代病的过程中重新焕发出它的光芒。
  诚如A.N.怀特海所言:“每一个时代都自有它的特点,这一特点取决于该时代的人对他们遭遇的重大事件作如何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他们的基本信仰所决定的……而哲学的任务便是要阐明那些基本的信仰,那些信仰最终要决定人们关心的重点,而这重点正是时代特点的基础。”(《观念的冒险》,中译本,114页)
  本书所提出的包括“深度自由”,“道义民主”,“厚道科学”,“有机教育”,“和者生存”,“互补并茂”以及“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有情法”,“后现代农业”,“后现代商道”,“后现代人权”,“后现代绿色生活方式”等为人们勾画了第二次启蒙以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未来图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主张攸关人类存亡绝续,因此至关重要。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从中得到教益、收获智慧。
  (《第二次启蒙》,王治河、樊美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二零一一年一月第一版,59.00元)
其他文献
周克希新著《草色遥看集》里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文采来自透彻的理解》。文中写道:“翻译的文采首先来自对原文的透彻的理解,来自感觉的到位。文采,并不等于清词丽句,不是越华丽越有文采。文采,首先是准確,准确产生美。”他认为,要摆脱一味追求“漂亮”的语言习惯;华丽的辞藻,漂亮的句式,不是不能用,但只有用得恰如其分,才能和文采挂上钩。  同样是翻译家,王佐良曾写过一篇《与友人论文采书》。在他眼中,“真正的文
清朝道光年间,桐城籍学者苏惇元(一八○一至一八五七)《论书浅语》说及幼童学书,分为描红字、写影本、摹帖、临写四个阶段,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童子初学,描红字二三月,写影本二年余 字形方寸及半寸者,即可用油纸摹帖,盖摹帖与影本相同,并不难也。时人所书影本,总不能有古帖之佳。如有真好影本,亦可久学也。摹熟后,再脱手临写。每日只写大楷数十字,小楷数十百字,不必过多。至十二歲后,再每月三四整日写字,以练
亚当·斯密在中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严复翻译斯密《原富》,称斯密“归里杜门十年,而《原富》行于世。书出,各国传译,言计之家,偃而宗之”。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将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视作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斯密所谓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说法更是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不过,尽管斯密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为人们所熟知,但他在政治哲学与社会理论方面的贡献
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发表的《资本论》为人类的“前史”敲响了警钟,而列宁在一百年前领导的十月革命则为人类打开了想象未来的空间。在建国初期的苏维埃俄罗斯,这种想象空间经常表现为对于某种特殊主义的信仰。这种特殊主义往往相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将与旧时代的方方面面相决裂,进而使新生事物得到创造,并使旧事物因此消灭。比如,深受马赫主义影响的波格丹诺夫就主张苏联可以完全抛弃旧文化,并能凭空创造出足
小时候熟读刘禹锡的《陋室铭》,虽无法悟解其中深意,但却能背诵。文章结尾处两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前一句能理解,那是南阳诸葛亮的书房,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去那里。“西蜀子云亭”,却很长时间不明白是什么地方。但想来也是一个“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的风雅之地,是一个书房,“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直到上了中学,才知道这子云亭,是汉代文豪扬雄的书房,在成都郫县。  近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日交流始自汉朝,积厚流光,涉及文学、思想、宗教、民俗、律法、艺术、科技、典籍等方方面面。其中,学人交往与书籍流播无疑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窍要,不仅涉及时段长,涵盖面宽,并且对两国文化均产生过深远影响。百年来,留日学者代不乏人,相关的个体及群体研究也很丰富。而政权易手、两国交战中痛失典籍的经历,则一直是国人心底不愿触碰的疮疤。吴真的《勘破狐狸窗》从书人书事入手,不但展现出女性学者的
数据很宝贵,人人都想要。在硅谷,大数据一直主导着产品开发理念,像神明一样广受膜拜,因为拥有的数据越多,就越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开发新的功能,产品就越有用。然而,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款旨在销毁数据的应用近来异军突起,其创始人、只有24岁的埃文·施皮格尔也迅速跻身亿万富豪之列。  交流,不留痕迹  由于家庭富裕,施皮格尔从小就能够周游世界,参加大量课外活动。不过与其他富二代不同,施皮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第一讲的内容,便是北宋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其中引述卷末蔡京的跋文,未录最后一句。陈丹青的说明是:“以下还有八九个字我弄不懂意思,不录了。”他是一位画家,而且是搞油画的,“不知为不知”,无可厚非。但我查阅了许多画史资料,也未见对这一句的准确解释。其实,这句话才是关键。因为它关系到宋徽宗为什么会将此画赐予蔡京,关系到此画在当时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言之,它关系到如何来
就有关电影导演的书而言,采访导演本人的对话录通常未必有很大的价值。与自传或材料翔实的传记不同,它勾勒出的导演形象,轮廓往往很模糊,形象更碎片化,使读者不易看清他完整的肖像。访谈者想要揭秘电影的创作方法和拍摄技巧,导演可又未必愿意直言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常常面对提问闪烁其词。访谈能提供的有价值的相关材料,也总是被一堆价值不高、准确度堪忧的八卦逸闻淹没。此外,对话录也不同于详细阐释电影本身的主题和结
二0二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而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个小插曲,由女性医务人员卫生护垫供给不足引发的网络讨论,则让我们再次见证在人类文明已有如此发展的今天,女性基于生理性别所承受的别样委屈。  在中国,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超过60%是女性,在美国这个数字约为78%。在全世界普遍肯定女性医务人员对抗疫工作的贡献,并倡导发挥女性性别优势、积极服务公共卫生事务时,卫生护垫这种在大众视野中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