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识字、阅读、写话隔离开来进行,传统写话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真情实感的流露。跨越式写话更注重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写话表达的真情实感。
关键字:模仿创新联想遵循文本
“跨越式”的全称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它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目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跨越式语文教学采用“211”模式,即20分钟讲授,10分钟写话,10分钟拓展阅读。写话是跨越式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有8—10分钟的写话时间。这一环节正是“211”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识字、阅读、写话隔离开来进行,传统写话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真情实感的流露。而跨越式语文教学以语言应用为中心创造丰富的语言应用情景,学生在语境中学习以“篇章”为主,而不是以字、词、句为主,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跨越式写话拓展更注重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写话表达的真情实感。
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会模仿
俗话说“举一反三”,儿童在模仿这方面的才能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根据孩子的这一天性,我在进行写话设计的时候,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来设计写话题目。比如: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在学生阅读了拓展资料了解了很多植物的传播方式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以诗歌的形式写一写其他植物妈妈的传播方式。结果孩子们模仿得很有兴趣,很多同学能够写出和课文结构相同的小诗歌。我们班的同学写道:凤仙花妈妈更聪明,她让果实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果实炸开,种子就四海为家。柳妈妈更有好办法,只要风儿轻轻地吹过来。柳絮就飞到海角天涯。
二、学会创新
低学段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低学段的课文中,也出现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受到孩子的喜欢。在这样的文本中的写话设计,我通常引导孩子进行想象续写、改编,孩子的写话兴趣也很强烈。
在《坐井观天》的写话设计中,我将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后又遇见小鸟,它们之间的对话。“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底……”有的同学写道:青蛙跳出了井底,它看见了无边无际的蓝天,还看见了绿油油的田野,还有高大的树木。这时候,小鸟飞来了。小鸟说:“朋友,我没有骗你吧!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不好意思地说:“是我错了,天原来是无边无际大的,我以后再也不做井底之蛙啦!”
让学生进行续写、改编,能让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进行迁移,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会联想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把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让学生养成有感而发、有感必发的好习惯。如在《称赞》一课的写话设计上,我给出了“在生活中,谁称赞过你,或者你称赞过谁?”这样一个写话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写话。有位同学写:每个星期六,我都要上硬笔书法课。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完成一幅作品,我总是写不好,就有点泄气了,妈妈看见了说:”哎呀!我们王雨的字写得这么好啦!你真棒!坚持下去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书法家。”听了妈妈的称赞,让我有了信心。后来,我坚持写下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终于把作品写好了。老师说:“有几个字跟我写的差不多了。”听了老师的称赞我更增强了自信。”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称赞我说:“你写的字真棒!”看到今天的成果,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要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称赞让我有了今天的进步。”
四、要遵循文本
无论是任何一课的写话设计,它的前提都应该是遵循文本。写话是为了继续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写话题目必须紧扣本课最主要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样,才能通过写话环节起到巩固、深化与拓展教学目标的目的。如:我在《北京》一课写话设计时,我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结果出乎意外的是孩子写得很不好。课后,我才明白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是感受北京的美丽。通过拓展阅读以及课文的讲解后,学生此时正沉浸在感受北京的美丽,而此时让学生写校园,学生思维不能很快跳转过来。如果在学生阅读材料后,设计写一写对北京的热爱或者赞美,抒发下自己对北京的向往。这样的话,使写话进一步巩固了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在跨越式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想法,我想,如果要想做得更好,就只有认真探索“211”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创造性的运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跨越式语文的环境中享受写作的快乐,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字:模仿创新联想遵循文本
“跨越式”的全称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它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目的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跨越式语文教学采用“211”模式,即20分钟讲授,10分钟写话,10分钟拓展阅读。写话是跨越式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有8—10分钟的写话时间。这一环节正是“211”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识字、阅读、写话隔离开来进行,传统写话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真情实感的流露。而跨越式语文教学以语言应用为中心创造丰富的语言应用情景,学生在语境中学习以“篇章”为主,而不是以字、词、句为主,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跨越式写话拓展更注重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写话表达的真情实感。
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会模仿
俗话说“举一反三”,儿童在模仿这方面的才能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根据孩子的这一天性,我在进行写话设计的时候,就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来设计写话题目。比如: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在学生阅读了拓展资料了解了很多植物的传播方式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以诗歌的形式写一写其他植物妈妈的传播方式。结果孩子们模仿得很有兴趣,很多同学能够写出和课文结构相同的小诗歌。我们班的同学写道:凤仙花妈妈更聪明,她让果实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果实炸开,种子就四海为家。柳妈妈更有好办法,只要风儿轻轻地吹过来。柳絮就飞到海角天涯。
二、学会创新
低学段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低学段的课文中,也出现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受到孩子的喜欢。在这样的文本中的写话设计,我通常引导孩子进行想象续写、改编,孩子的写话兴趣也很强烈。
在《坐井观天》的写话设计中,我将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后又遇见小鸟,它们之间的对话。“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底……”有的同学写道:青蛙跳出了井底,它看见了无边无际的蓝天,还看见了绿油油的田野,还有高大的树木。这时候,小鸟飞来了。小鸟说:“朋友,我没有骗你吧!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不好意思地说:“是我错了,天原来是无边无际大的,我以后再也不做井底之蛙啦!”
让学生进行续写、改编,能让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进行迁移,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会联想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把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让学生养成有感而发、有感必发的好习惯。如在《称赞》一课的写话设计上,我给出了“在生活中,谁称赞过你,或者你称赞过谁?”这样一个写话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写话。有位同学写:每个星期六,我都要上硬笔书法课。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完成一幅作品,我总是写不好,就有点泄气了,妈妈看见了说:”哎呀!我们王雨的字写得这么好啦!你真棒!坚持下去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书法家。”听了妈妈的称赞,让我有了信心。后来,我坚持写下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终于把作品写好了。老师说:“有几个字跟我写的差不多了。”听了老师的称赞我更增强了自信。”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称赞我说:“你写的字真棒!”看到今天的成果,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要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称赞让我有了今天的进步。”
四、要遵循文本
无论是任何一课的写话设计,它的前提都应该是遵循文本。写话是为了继续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写话题目必须紧扣本课最主要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样,才能通过写话环节起到巩固、深化与拓展教学目标的目的。如:我在《北京》一课写话设计时,我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结果出乎意外的是孩子写得很不好。课后,我才明白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是感受北京的美丽。通过拓展阅读以及课文的讲解后,学生此时正沉浸在感受北京的美丽,而此时让学生写校园,学生思维不能很快跳转过来。如果在学生阅读材料后,设计写一写对北京的热爱或者赞美,抒发下自己对北京的向往。这样的话,使写话进一步巩固了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在跨越式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想法,我想,如果要想做得更好,就只有认真探索“211”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创造性的运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跨越式语文的环境中享受写作的快乐,感受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