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牛蛙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 :云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龙潭乡牛蛙养殖种源自繁自育技术成熟,牛蛙饲料配制能够自给自足,通过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线下传统销售与线上直播带货的新型销售方式双管齐下,牛蛙养殖产业初步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由于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发挥其有效作用,水源污染问题逐步严重,养殖户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养殖的意识淡薄,农业工作者科技水平相对薄弱,养殖的牛蛙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市场收购价格偏低.政府应加大对牛蛙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优质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聘请牛蛙养殖专家对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养殖水平,完善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整顿合作社内部管理,为大龙潭乡牛蛙养殖产业提供一个健康有利的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9月23日,以“庆丰收·奖名品”为主题的2021年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表彰会议在昆明市云南海埂会堂召开.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出席表彰会议并为获奖企业颁奖.省有关部门和80家获奖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期刊
随着我国村镇老人独居比例日渐增加,加上村镇地区医疗机构分布稀疏,老人跌倒受伤常因发现和送治不及时导致伤损恶化甚至死亡,快速及时地发现是减少村镇独居老人跌倒致死的关键.本文开展了基于穿戴式设备感知体征数据和2D视频数据对老人跌倒的情况进行多维数据融合监测分析和跌倒判定的技术方法研究.通过改进多参数跌倒图像识别算法,以核心位移速度、躯干水平角度、人体边框宽高比为参数进行了人体跌倒的判断分析.试验结果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和“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提出如下意见.
期刊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工业化进程推进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耗时费力且产能低下,已经严重阻碍鲁甸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步伐.对鲁甸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
针对小百户镇苹果产业的现状,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特色+规模+品牌”的思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线,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深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培育适应性强的苹果新品种,重视生产中所需的关键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和效益,促进陆良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分析酸化环境对典型紫色母岩的风化特征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侏罗纪紫色岩层中的遂宁组(J3 s)、沙溪庙组(J2 s)和蓬莱镇组(J3 p)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不同的酸化环境,进行了24次动态淋溶试验.结果表明,与淋溶前各径级的母岩颗粒组成相比,淋溶液酸性越强,3组母岩粒径小于5 m m颗粒含量增幅越大,且遂宁组和沙溪庙组母岩粒径大于20 mm颗粒含量减幅越大,而蓬莱镇组大颗粒减幅随淋溶液pH值变化无统一的规律呈现;3组母岩在模拟不同pH值降雨淋溶处理下的颗粒直径小于5 mm组分含量变幅从大到小依次为
水产养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养殖户增加了收入,近年来,发展水产养殖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更适合的养殖技术,围绕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为芒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及参考.
在草莓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户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基地基础设施落后,土壤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销售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在当地成立草莓产销协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有实力的草莓精深加工企业,加快会泽县草莓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普洱市积极作为,完成国家第四批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并全面开展2021年普洱市8县(区)产权制度改革,虽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但在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市坚定“上下一盘棋”理念,做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斐然成绩,并借鉴其中优秀经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共谋乡村振兴之路.
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以全省621万hm2耕地为基数,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全省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摸清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现状,查明生产障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等对策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