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式掘进机视觉导航与定向掘进控制技术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巷道掘进装备位姿测量是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热点,不同的巷道快速掘进系统均面临定向导航难题。为解决煤矿井下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向掘进控制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导航的悬臂式掘进机自动定向掘进控制方法,利用单目视觉测量技术,以巷道中激光指向仪的激光点和激光束为特征构建基于门形结构的掘进机机身位姿视觉测量模型,通过空间矩阵变换解算巷道中机身位姿。根据悬臂式掘进机运动特点确定掘进机纠偏控制策略,基于悬臂式掘进机运动学建立掘进机定向掘进运动控制模型,采用backstepping方法,选取合适的Lyapunov函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患者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对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的患者40例,应用2000 IKDC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患者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2000 IKDC评分、Cincinnati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及Tegner、Lysholm运动水平评级,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并对其结果差异进行分析;应用2
为响应智能化煤矿发展需要,同时为改善综掘工作面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较综采工作面滞后现状,提出了掘进装备自主定型定向截割、掘进装备自主巡航、掘进机健康管理技术及多机多工序智能协同控制技术四大截割钻进装备先进技术并给出研究方向。针对掘进装备自主定形定向截割技术,通过研究不同掘进装备的截割轨迹规划、机身振动特征对截割头轨迹误差的影响规律及不同掘进速度下掘进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掘进装备截割路径及截割速度规划研究;通过研究位姿监测技术、恒功率截割技术、记忆截割技术实现掘进装备自主定形定向截割控制;通过数字采集系统
掘进智能化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智能快掘技术是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客观需求,是解决采掘失衡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作业呈现作业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序多、安全性差等问题,智能掘进主要面临掘进单机装备完备性、可靠性和能力不足、围岩时效控制技术薄弱、掘进工序高效协同和掘进装备群的智能化协作技术欠缺三大难题。针对智能掘进保障性技术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掘进设备可靠性、巷道围岩状态在线感知、巷道围岩时效控制、低比能耗高效截割、掘进粉尘综合防治5类智能掘进保障技术;基于掘支运一体化技术
目的探究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白细胞介素(IL)-6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4水平与老年重度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收治重症肿炎伴ARDS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2012年关于ARDS的柏林新定义,将患者划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和重度组(21例)。根据患者最终结局划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24例)。对轻度、中度和重度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和血清CXCL16、IL-6和IGFBP-4水平进行比较。比较生存组和死亡
目的比较高危型、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老年宫颈癌(CC)患者的抑癌基因p53、p16、pRb表达情况,分析抑癌基因p53、p16、pRb表达与老年CC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医院2005年12月至2018年9月经病理组织确诊并完成治疗、随访的140例老年HPV感染CC患者癌组织标本,检测标本组织内抑癌基因p53、p16、pRb表达情况;检测老年CC患者HPV感染亚型并分组;比较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分析抑癌基因p53、p16、pRb表达与老年CC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闭合复位手术中对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收治因粗隆骨折老年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镇痛方式随机分为术后镇痛组(n=30)和围术期镇痛组(n=30)。术后镇痛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围术期镇痛组采用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手术当天术前进行超前镇痛,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镇痛组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高于围术期镇痛组(P<0.05);围术期镇痛组第1次使用自控镇痛泵(PCA)时间明显晚于术后镇痛组(P<0.05);且PCA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在内侧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符合要求者的临床资料102例,依据已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行膝关节镜清理术(对照组),72例行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西安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疼痛缓解的优良率。结
掘锚机行驶通过性能是影响其地质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掘锚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通过性能,以Sandvik MB670型掘锚机为研究对象,国内某煤矿5-2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履带动力学理论与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构建了巷道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掘锚机行驶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掘锚机的运动特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纵向地形是影响机身振动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大掘锚机滑转现象越严重,当5-2煤层底板纵向坡度为17%时,掘锚机的平均滑转率达到0.214;底板倾斜是造成掘锚机偏航角和偏移量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掘锚机在凹形底板
目的分析miRNA-10a及miRNA-27a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8例老年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留取完整乳腺癌病理组织标本,按术后2年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n=32)与未复发转移组(未复发或转移,n=66),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miRNA-10a、miRNA-27a水平,分析二者与老年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老年乳腺癌术后随访2年总复发转移率为32.65%;复发转移组肿瘤直径>
我国中东部众多矿区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面临着采掘接续紧张的突出问题。大断面岩巷TBM掘进以其智能化程度高、作业安全、掘进效率高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浅部矿井,在深部矿井中却应用极少,匮乏建设经验。因此,为研究深部矿井岩巷TBM智能高效掘进技术,提升深部矿井机械化、智能化建设的水平,山东新巨龙煤矿研发了大断面岩巷TBM智能掘进系统(“新矿1号”),系统集成了掘进、出渣、支护、除尘、通风、降温、导向、防爆、防冲等技术于一体,实现了深井直径6.33 m硬岩巷道智能掘进、掘进时锚杆自动化施工、掘支平行作业等技术。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