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希望与个体的希望r——康德历史哲学引发何种希望?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认为康德在历史哲学中以类的延续以及类的延续所达到的伦理共同体取代灵魂不朽的公设.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康德哲学中类的希望与个体的希望的区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属于反思判断力的作用,试图说明人类会逐步进入一个合乎法权的状态,从而发展自己的禀赋.这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对类的希望,在类的延续中得到实现.除此之外,人作为个体还具有道德完善的希望,它只能在灵魂不朽的公设中才具有可能性.康德在后期著作中提出的伦理共同体彰显了实现个体的希望所具有的社会性因素,但并不能说明他放弃了灵魂不朽的公设.灵魂不朽与伦理共同体都增强作为个体的行动者在此世坚守道德意向的信心,然而它们不在此世中,不具有时间性,不能放在康德的历史哲学之中.类的延续和灵魂不朽没有提供新的道德法则,但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实现自由的希望,二者不可或缺.
其他文献
马克思在其著述中曾多次提到过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在马克思笔下并非单纯的古希腊神话原型意象,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学理内涵和实践指向.马克思不仅赋予普罗米修斯以个
水泥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由硬化水泥石、骨料、孔隙、掺合料等物相组成的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当水泥混凝土材料服役于温度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时,其内部各相组分会产生不同大小的热变形,这些热变形由于物相间的热变形特性的差异而相互挤压拉伸形成热应变,使得水泥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产生微裂纹,从而对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耐久性能构成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内蒙古地区大温差环境下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由于反复的温度起伏导致劣化(
羞感是一种属人的、普遍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情感现象.然而,自古以来伦理学家们却很少讨论“羞”的问题.对于“羞感何以发生”,舍勒强调关键的一环在于“转回自我”.“转回自
聚苯胺(PANI)空心球的制备常有“硬模板”、“软模板”、“无模板”等方法,其中无模板法具有无需后续处理等优势,与硬模板相比,软模板通过水或乙醇清洗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去除,且不会
孔子删述六经作为一种历史隐喻,历来不乏学者引据,王阳明从哲学层面将其与“始皇焚书”对举,展示了“良知”与“私意”对文化生态的不同引导以及“删述”的政治文化意义.以“
近年来,由于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线路板需求量大增。线路板有机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而增大。线路板有机废水是一种高COD,难生化降解,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线路板有机废水含有高毒
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各种空气污染物(包括室内空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