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澄庆 乐在音乐中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代的音乐记忆
  
  曹:哈林你好!
  庾:可凡兄你好!
  
  曹:你一直觉得自己的血液里面,有点非洲音乐的元素?
  庾:这是年轻不懂事,老觉得自己是黑人,你看我名字叫哈林,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哈林,哈林其实是美国一个黑人区,为什么哈林后来会全世界有名,除了我的功劳之外,还有一个哈林篮球队。当年黑人是不被允许进入白人的篮球联盟,你不让我打,我们自己搞一个队,哈林队他们以搞笑为主,他们打球里面娱乐性非常高,跟你打球,突然把你裤子扯下来,或者去逗一下裁判。那时候我在打篮球的时候,大概初中十四五岁,打球纯粹就是发泄,他们觉得我打球就很像哈林篮球队,然后这个外号就跟着我,慢慢慢慢我说老实话,也不晓得是因为这个外号,还是我血液里对于节奏的一种敏感度,我很喜欢听黑人的音乐,所以这个名字就跟着我走到现在。大家后来觉得,这好像是我的英文名字,我根本没有英文名字,哈林只是一个所谓的绰号。
  曹:在你少年时代,是不是也喜欢唱一些英文歌曲?
  庾:我的少年时代有两个阶段,在我听英文歌之前,就是还不懂英文之前,除了不小心听到姐姐在听的流行音乐之外,我最常接触的是京剧,从大概三五岁,就是我有记忆开始,早上叫我起床的不是鸡,是我妈。我妈妈一早就开始吊嗓子,她是专业的。
  曹:你妈妈是当年上海戏校,正字辈非常出名的演员。
  庾:对,所以我和上海,还有一点乡亲的关系,他们专业演员每天都要训练,所以每天早上我听到的都是,胡琴调好了,然后我妈就在外面吊嗓子,我就觉得好安全。我和我妈提起,她说哪有这种事,小孩子其实没什么印象,可是我就对几件最重要的事情印象深刻,我就觉得躺在暖暖的被子里,听到妈妈在外面吊嗓子,是全世界最幸福、最有安全感的事情。妈妈演出有时候会带我去,只要我不上学、放假。我看妈妈的表演,除了好玩以外,我自己在猜测,会不会隐隐约约影响到我后来表演的欲望,我看到我妈妈出来,所有的人拍手,然后我也会觉得很骄傲。你看我妈妈,平常在家那个样子也很好,可是跟上台一比,当然是不能比的,满头亮的水钻,还有贴片,贴片好漂亮,所有人拍掌,灯一照,我其实有一点虚荣,我猜可能我那时候就觉得上台是一件还蛮过瘾的事。
  曹:你妈妈有没有想过,那时候就让你唱京剧?
  庾:其实我认为我妈妈应该是一点这个方面的考虑都没有,第一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小进入科班,所受的训练真的是苦不堪言;第二我妈妈认为,我是一个所谓的破箩嗓。
  曹:就您这嗓子还破箩嗓。
  庾:我这嗓子是标准破箩,只是我这破箩用得好,音乐整个也跟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唱京剧的人嗓子要清亮,我从小不知道为什么,出去回来以后,就要用假音和我妈说话,为什么?真音破了。大概在上小学前,我被控制得很严厉,因为我的身体很不好常常生病,所以我一上小学,到了学校家里管不住了,哇哇乱叫,然后回家,妈妈,没声音了怎么办,每天就这样,正常的出去,回来破嗓子,休养了几天好了,出去回来嗓子又烂了,我妈说你这就是破箩嗓,所以我后来出唱片,对她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震撼和惊吓,不是惊喜,是吓到了。
  曹:小时候爸爸妈妈对你的管教是不是很严格?
  庾:我父亲其实对我比较严格,可是他这个严格,我觉得是在一个协调当中形成的,因为我父亲,受到了很严格的教育,他十岁就到法国念书了,他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西式教育,对我来讲,他把他所受到的教育,统统转移到我身上,某一些东西,他觉得很需要注意,可是在某一些东西上,他又跟一般的父母不一样。
  
  与伊能静的爱情点滴
  
  曹:那你当初追伊能静,是不是追得有点辛苦?
  庾:人跟人之间就是有一些所谓的缘分,哇,你看那时候,其实走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那么辛苦,或者各式各样的障碍困扰,当你走过才发现,那些过程才让这个结局难忘嘛,它更有趣,它更值得你去追求下一个阶段的时候紧紧珍惜。
  曹: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的教育背景,你爸爸妈妈是不是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找的对象不是在圈里头的?
  庾:这个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发生的时候,我父亲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我没有办法得到很明显的讯息,我自己认为很多事情,就是来了就来了,对它没有一个绝对的等号,只是我自己觉得,我希望如果找到对象,是能够成家的。
  
  曹:伊能静跟我说那时候,你们俩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你的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好,但是挺浪漫的,她说。
  
  (伊:应该这样讲,我觉得蛮有趣的是,我记得那时候很多小开在追我,有导演在追我,有制片在追我,那个时候有个开跑车的在追我,他是骑着脚踏车来的,你知道吗。
  曹:你宁愿放弃莲花跑车,而回到那个脚踏车上?
  伊:骑脚踏车多好啊,空气新鲜又有风景可以看。
  曹:据说你跟庾澄庆还模仿《甜蜜蜜》里,张曼玉跟黎明的样子?
  伊:那没有,那《甜蜜蜜》太后面了,他骑脚踏车来特别踏实,就觉得脚踏车挺好的。)
  
  庾:最简单最开始的东西,其实是最快乐的,因为有了那些让人值得珍惜的过去,会更希望未来走过的一些东西,在这过程里面,我们好好地去回味。
  曹:伊能静也曾经跟我说过,因为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跟其他的女孩子有些不同,比较曲折,所以在她心里,包括她后来成名以后,内心一直会有一种不安定感,或者不安全感。按照她话说,直到小哈林诞生以后,她才会有这种安定感,因此可能刚开始跟你相处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害怕失去你,所以会有一些情绪性的表现,你当时是怎么来协调这样一种情绪的。
  庾: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庭因素,我是一个非常稳定,而且小心的人,我刚刚有听到浪漫这两个字出现,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很实在的人。
  
  (伊:应该这样讲,因为他母亲给的家庭教育非常好,所以他特别善良,真的是非常善良,我觉得在我那样的状态里面,我希望有一个很稳定的人,永远听你在倾诉,然后他可能就是一个那样的角色,但是并不是那种非要见到你不可,非要甜言蜜语不可,一定要怎么样不可,没有,我就觉得看到他我心安。)
  
  曹:我也认识一些明星夫妻,真是觉得他们还是生活得挺辛苦,因为他们受到媒体的关注,要承受很多的眼睛,甚至很多不实的流言,比如说谢霆锋和张柏芝,王菲和李亚鹏,总是会出现一些想不到的状况。你们俩完全曝光在一个镁光灯下,会不会觉得,其实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还要受到一些可能原先未必能够想象得到的,这样的一种压力。
  庾:我以前常常说,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够让媒体满足,那是我们的问题,关注点已经不在你最近做的专辑,你花了什么时间去跟谁合作,你最近拍的戏。可是我后来发现,这已经变成一个习惯了,大家不管怎么样,你的这个工作已经不是重点了,旁边那些小道消息,或者一些趣闻才是重点。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一路的过程里面,我大概慢慢地学会了,不听不问不关心,管它怎么样。因为以前一开始会被影响,影响的结果是恶性循环,那现在你就不要管它,很快它就过去了。
  曹:所以李亚鹏这次在泰国的事情,实际上就是。
  庾:我觉得这个叫做制造新闻,不是在报道新闻,我觉得这个是目前来讲,最可怕的一个现象。
  曹: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今天这个角色换成你,你跟小哈林在机场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庾:我们也尝试过,我就说不要拍小孩子,就是这样子,我只能这样子,你说如果要,因为我没有碰到的一个情形是,贴身近距离被攻击,你知道他们有时候会故意,对着很近,对着我,我觉得也就算了,如果对着小孩,那目前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形,所以我希望也不要发生,所以现在虽然我没有办法接受,可是我也只能消极地去抵抗,我觉得这个最严重的是,有时候会拍到家里面,你说我们在街上走,我没有办法拒绝你在远处拍,我希望你不要近距离拍,不要拍我的小孩,可是你拍到家里面,到底合不合法,我觉得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出来,至少在家里面是我们自己的地方,是不是能够保有我们自己的一个空间。
  曹:你在家里跟孩子玩起来,也像个大男孩样,所以在想你们家也许,伊能静是母亲,你是大儿子,小哈林是小儿子?
  
  庾:我比较极端,我有两个角色,开心的时候我是他哥哥,恢复理智之后,哎呀怎么可以这样,就要定规矩了,其实我还蛮希望这样两个角色能够一起,随着他的成长,发展下去。因为我一直在强调,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小朋友压力很大,学业,同学之间,我觉得比我们以前压力更大了,因为能玩的能比的东西更多了,我希望他快乐健康平安地成长。
  曹:儿子喜欢听你的歌吗?
  庾:事实上他比较喜欢听色彩缤纷的东西,比如说女生的,就觉得看了开心,我有一些快节奏的歌,他也可以接受。
  
  人生一个重大的挫折
  
  曹:你在做第一张唱片,出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庾:第一张唱片在过程里面,处处充满了惊喜,然后开心,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件事情会在我身上发生,因为我专科念完以后,我就想从此大概就要跟所谓的音乐告别,我从专科开始学吉他,组乐团,在外面演唱,我那几年真是开心得不得了。可是也因为这个开心,让我有了另外一些悲伤的部分,我的课业跟音乐的落差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当到了谷底,好不容易念了五年也没毕业,我虽然到了五年级,可是跟一年级的课业程度差不了太多。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发生,我们这一群搞乐团的朋友,大家毕业了东奔西走,然后各自到一个领域去了,我们就说录一个磁带,那时候还是磁带,留作纪念,录完了这张磁带,我拿磁带去拷贝,当时还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只能拿到唱片行,请他帮我们拷贝几卷。那时候唱片行的老板,听了我的东西,说不错你们自己录的?对。我说,我们自己录的,我们自己有乐团,蛮得意有人欣赏。他说我现在也正在做音乐,你们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歌翻唱,唱成普通话。我蛮不屑这样的东西,我想翻唱,我自己写写看好了,虽然中间我碰到过一个,对我来讲是一个人生重大的挫折。
  曹:什么挫折呢?
  
  庾:因为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我有一点骄傲,我的音乐比较Rap,黑人音乐的倾向比较多一点,可是到了我要出唱片的时间,反而停下来了,因为唱片公司觉得,找不到做这张唱片的重点。我就到处请教人家,音乐界的,当时也认识了一些人,你听听我的唱片,多多少少给我一些建议,后来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当中有一个建议,对我来讲是最沉痛的。我碰到这一位音乐界大哥,我就给他听。听完了,他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从前有一位指挥家,他本来很想当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他就到处去拜老师,结果他找到一个很棒的小提琴老师,老师说你拉拉看,他拉完,老师说你回去吧,你不要浪费我的生命,也不要浪费你的青春。简单地讲,他认为我根本就不是一个出唱片的料,那时候真是一锤把我整个人打碎掉,我唯一引以为傲的东西,被他讲得一文不值,因为我觉得他没有必要这样,我们两个其实真的素不相识,他跟我讲这些话,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觉得你写的东西也不错,可是有点太怪了太另类了,可是你唱歌就不要想。我就和唱片公司的老板说,我说老板我们也搞了一年多了,你觉得我们还要做下去吗,他说这件事当然是由你来决定,他说可是你要记住,你如果今天不做的话,你未来永远会为这件事打上一个问号,到底是行还是不行。这句话讲对了,我今天就算做了,成了我是王,败了,我也知道那一位大哥讲的是对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幸好,我最后还是完成了第一张唱片。
  曹:你刚刚出道的时候,台湾歌坛像童安格这样一类的歌手,是最受欢迎的,比如《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和你的《让我一次爱个够》,其实时间差不了很远。
  庾:这件事情我自己感触很深,我在表演的时候,因为跟我的音乐,跟我的喜好,跟我的表演是一体的,是比较强烈,是很有带动,很有挑逗性的东西。然后我要你们跟我一起唱,那时候是一个很冒险的表演,带着观众唱歌,这是比较欧美式的,可是在华语流行音乐里面不常出现,所以我每次做表演,我都在跟自己赌博,因为带着大家唱,如果大家唱效果很好,好,你们唱;没声音,这是很尴尬的事情,然后我就唱完。我自己觉得很过瘾,满身大汗,你看观众反应也很好,我要到后台休息了,可是接下来就是童安格的表演,然后就是报幕,接下来让我们欢迎童安格,根本他是,你前面忙了半天,我觉得效果多好,童安格什么事也不用做,穿着白西装出来,效果也很好,那时候我就在想,我怎么这么命苦。
  曹:感觉你是为他暖场?
  庾:对,我是为他暖场。
  曹:当你发现自己的歌曲被翻唱到香港的时候,那种感觉应该也是很奇妙的?
  庾:我第一次去听,他们说这是张学友唱的,我就听,我记得那首歌的广东版本,叫《只愿一生爱一人》,他唱的就是只愿一生爱一人,我听完,太软了,不够硬,让我一次,我就觉得不对,可是我后来发现,其实张学友的唱法更大众化,说老实话让更多人接触到这首歌。
  曹:其实不仅你的歌被别人翻唱,你也翻唱其他人的歌。
  庾: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得到了乐趣,我想观众也得到了他们的乐趣,原来一首这样的歌曲,你怎么可以搞成这样,可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接受,不是你怎么搞成这样,我不要听,所以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曹:我今天准备了吉他,你给我们示范一下,比较一下原来的唱法和你改编过的唱法。
  (歌声响起……)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得成功,总的来说有利于我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并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利大于弊。加入世
精心雕琢记叙文这块“瑰宝”,对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在阅卷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总是触犯“禁忌”,踏入“雷池”.下面谈谈记叙文写作四大“禁忌”,避免进入写作
期刊
美国的减法生活rn在纽约,亚裔中产阶级的家居和白人中产阶级的家居一个最大的区别在空间感.白人中产阶级的家居一般都没有累赘的物件,除了相片,装饰画,就是少得不能再少的家
文章在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风险”的一般分析。从概念出发,分析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风险”内容、表现、原因,并进一步论述基金管理公司控制“内部风险”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汉语大词典》)考生要运用类比说理,首先要明确想说的道理,再精心选取类比物,并充分挖掘类比点,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类比说理过程中,主体事物只能是一个,而用于类比的诸如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以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客体事物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察今》一文就利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
期刊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风暴来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不会独善其身.金融危机影响迟早要波及中国.但作为波及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在上海,金融危机的心理影响
本文是针对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是选择近几年文献进行分析,选择“个性化护理”、“老年精神病”为关键词进行研究,在知网、万方等平台上查阅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员必须缴纳党费。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有预备期。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
裁员季的小白领rnY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不施粉黛的脸蛋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出不少,两坨快要下垂的黑眼袋在诉说经常熬夜的悲哀.她很瘦,透出一股干练,却让Y觉得不那么自
国庆长假,在深圳大鹏的海湾边有幸与张俊彪先生畅谈.在漫不经心的谈天说地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身上不时流露的古风.我们的闲聊尽管天南海北漫无主题.话题当然还是离不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