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体系建构初探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胜任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本文研究的小学职初教师是指教龄不足5年的小学学科教师。小学职初教师在成长中所具有的教学胜任力是什么?由哪些核心要素组成?其结构体系是静态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成长期的小学职初教师如何建构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胜任力?
  过去一些研究中也曾对教师教学胜任力有所论述,但其观点主要集中于静态的教学胜任力结构体系的建构上,对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对教师教学胜任力要求也比较笼统,缺少对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体系专门的建构。其实,小学职初教师处在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教学胜任力应该是随着职业的准备、适应和逐渐成熟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并将会随着职业的不断成熟而趋于完善。
  一、新课改期待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能力水平提高与能力结构的改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其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作为小学职初教师,其教学胜任力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致使在新课改中出现诸多理论的和实践层面的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上突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强调其综合性、活动性、生活性和能力性;在教学方法上主张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在课程评价上主张建立多元化与发展性的评价指标,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些变革都要求职初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胜任力,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据课堂观察分析,当前部分职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呈现教学效率低下、师生互动匮乏以及欠缺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纪律松散等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对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改精神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另一方面与职初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关。作为小学职初教师明确自身应该具有的教学胜任力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探寻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迫在眉睫。
  二、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阶段性结构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结构体系,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与静态观的教学胜任力结构并非完全对立,而是有着一定的相容性。对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体系,还需要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研究职初教师在职业成长中的不同时期,将具有的不同能力结构,且能力结构体系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直至趋于完善。
  具体地说,动态的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体系可划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适应期和职业成熟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胜任力结构应该有一定差别,不但体现在能力构成的范围上,还充分体现在各结构要素的内涵上。
  (一)职业准备期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结构构成
  职业准备期的教师是指刚走进教学课堂,初步接触教学实践工作不到一年的教师,他们虽然已完成大学学科教育专业的系统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理解学生身心活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缺乏小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实践工作也只是初步的、表浅的,其教学胜任力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部分群体最初的教学胜任力结构可以分为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以及学科素养这三个方面。
  加强职业准备期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培养,除了夯实小学学科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教师对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的掌握,通过考核促其达标;另一方面,及时对老师教学胜任力进行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培养的方向,制定周年成长计划,从而使职业准备期教师培养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因为知识和技能并非等同于能力,只是能力的基础。夯实小学学科知识,掌握较强的教学技能以后,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经过教学实践中不断诊断,多次思考、沉淀、摸索与提炼,让知识、技能转化为教学的策略技能、方法技巧,进而内化为教学胜任力。
  (二)职业适应期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构成
  进入职业适应期的职初教师,其教学胜任力的结构是在职业准备阶段教学胜任力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在时间上,该时期的教师经过2—3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其教学胜任力基本形成并逐步呈现稳定状态,表现出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课堂讲授、示范、调动学生主体性、教学测评等能力一体化的特征。但专业技能仍不显优势,表现在备课时不会独立处理教材和超越教材,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比较肤浅,不能落实好三维目标和突出重难点。课堂上套用的一些看似新鲜的方法,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流于形式。教学活动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授课的内容详略分配不够科学、时间掌控不好,常常出现拖堂现象。课堂纪律比较松散,欠缺组织管理的艺术等等。
  处于职业适应期的教师,应该逐步具有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反思的任务和职责。而教学设计能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因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除了学习新课标以及教参,更重要的是能领会、解读、把握课型教学特点,注意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能把握学情,进行自我建构。这个时期的教学胜任力与教师自身是否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以及自我建构有必然的联系。
  (三)职业成熟期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结构构成
  进入职业成熟期的职初教师,至少经过4年的教师职业适应,在具备一定的教师职业基本素养和基本知识结构基础上,逐渐在综合教学技能方面得到促进和发展。从单纯重视课堂教学能力向关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方向转化;从重视教师一般的教学能力向重视教师研究教学能力方向转化。基于此,对于职业成熟期的职初教师来讲,培养教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以研究者的视野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传统的教育理论、经验和方法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改进,以研究者的精神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予以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发展,而不是原地踏步。
  并非所有进入职业成熟期的教师都能具备以上提到的教学胜任力,依然需要不断的接受知识、技能的再教育过程。由此,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阶段性结构体系的建立需要寻找适宜的突破口方能实现。
  三、完善知识与技能结构是发展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突破口
  由于小学教学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职初教师存在着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完善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形势下,这种缺失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胜任力的发挥,如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但取决于他所掌握知识的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
  一般而言,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教师的实践经验、个人教学风格。职初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如何完善,还需要加以系统的建构,力求突出三性:整合性、阶梯性和开放性。
  一是整合性。加深、扩展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学科发展趋势整合。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渗透的学科思想、观念、学科方法设计内容。不是补充个别知识,而是从新角度、高观点来揭示大家都已经掌握的,学科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观念、学科方法。逐步引导职初教师从已经了解的内容性知识中,领悟实质性知识、章法性知识、学科信念。
  二是阶梯性。补充新知识或者解决“夹生”问题时,以单元或年段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线索,通过对职初教师备课以及上课中的反映,及时判断职初教师在知识上出现漏洞,及时调整内容,使其逐步接受、改进。
  三是开放性。职初教师需要加深、扩展的知识太多,不可能,也不要急于求成。扩展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读书学习。因此,实践与自学要结合起来。在指导自学时要尽量具体,如提出学习要求、提示难点、要求做读书笔记等。学科发展史与跨学科的通用知识,如工具范畴、人格范畴、社会范畴和常识范畴的知识更适于自学。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计算机已在我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扩展了知识的领域和学生的视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水平。  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传授方面、激发兴趣方面、强化记
期刊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冰雪运动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内得到了重视,但大学生冰雪运动的参与环境仍较为不利。针对如何优化现实环境,使之与大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等实现匹配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黑龙江省8所高校的1870名大一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教师专业度不够、场地设施匮乏、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课外活动开展不足、经费投入有限、冰雪文化引导缺失等状况。提出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实行动态课堂教学,多方协同培养;丰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具有粒子方法的无网格和全拉格朗日特征,适用于具有界面大变形、不连续性和多物理场的多相流的高精度模拟.SPH方法模拟多相流已有大量报道,具体的实现方式也大不相同.本文首先阐述了采用SPH方法模拟流体的基本控制方程,以及求解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流体压力求解、表面张力、固体边界等问题.整理和总结了基于SPH方法进行多相流模拟的主要实现方式:(1)双流体模型的拉格朗日求解器:两相离散为两组独立SPH粒子,并用显式相间作用耦合两
一、不断转换理念  1.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
期刊
研究中华民族、民俗冬季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的开展、推广,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满族冬季传统“踢行头”项目进行传统教学与内隐学习法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内隐学习法教学手段的实验组学生掌握“踢行头”行进间射球技术、传球技术和运球技术的熟练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踢行头”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了内隐学习法教学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实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而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的优势,重视实验教学与技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式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尝
期刊
铺粉工艺是基于粉床的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滚筒铺粉工艺参数包括铺粉层厚H,滚筒直径D,滚筒的旋转速度ω和平移速度V,对增材制造工艺中的粉体铺展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尼龙粉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拟其滚筒铺展过程,建立沉积分数、覆盖率和沉积速率3个铺展性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生成30组仿真案例,通过响应曲面法(response
许多人一直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通过班会课、德育课和找学生谈话这些途径来实现。其实,课堂上也能进行德育渗透并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并在我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  一、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美国德育教育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完善人格归纳起来是由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构成,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他还认为这三个部分实质是知善、欲善和行善,并养成三方面习惯
期刊
今年是《力学进展》创刊50周年.?1971年9月,?中科院力学所情报室创办了内部刊物《科技情报》,?1972年下半年改名为《力学情报》.?当时除情报室供给稿件外,?主要由全所有关同志供稿,?刊物主要分发力学所各室.?当时信息来源、组稿、出版都非常困难,?最早的几期甚至是油印本.?1972年12月,?力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座谈会预备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我国的力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还跟不上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及重点课题,?订出具体措施,?组织好科研队伍.
期刊
区域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它是一个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物质环境,幼儿在尽情玩耍的同时,各种学习得以进行,各种能力得以培养。在这当中幼儿无意识和有意识地产生交互作用,从而互相促进并获得经验。以下研究将结合实践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应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的干预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对于幼儿处理、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幼儿社会经验少,交往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