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众危机管理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危机传播的过程,是在媒介产业和媒介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益传播和决定公众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公众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方面、媒体方面和公众方面成为传播中的三大基本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共生性的公众危机事件闭环体系。
  【关键词】公众危机事件;政府;媒体;公众;互动关系
  引言:
  所谓的公众危机管理,就是一种在收集和分析传播信息过程中,掌握充分信息情况之下,对于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既定的控制手段,有效防止和减轻危机的管理性行为。公众危机具有其他管理所不同的特点,由于在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应急性、预防性,而且事件往往具有非常態化的特点、非程序化的特征。公众危机的管理作用非常明显,处理好公众危机,并且,解决公众危机的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中的地位和形象,而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媒体与政府之间紧密配合。
  1、公众危机事件处理的理论基础
  人们普遍认为,公众危机事件处理应该依据斯蒂文四阶段分析理论,也就是说公众危机被认为非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危机潜在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做好对于危机的预防工作,确定组织在危机中所处的地位,引起公众的关注,做好组织的正面宣传,并且获得受众的支持和帮助。第二个阶段是危机的突发期,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心理可能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如何做好与媒介之间的沟通将非常重要。第三个阶段为危机的蔓延时期,如果危机管理十分得力,将会大大缩短这一蔓延时期。第四个阶段是危机的解决和恢复时期,在这个时期,政府和组织应该恢复正常的功能,帮助公众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恢复正常。
  2、政府、媒体、公众在公众危机事件的角色定位
  2.1危机潜在期的定位
  危机的潜在发展期将是危机传播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危机传播有一定的隐蔽性,政府,媒体和公众都没有办法非常准确的判断,有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而爆发的突发性,使得危机事件的潜在及可能因为某一个导火索而迅速爆发,因此危机的处置,决策者应该尽早把危机的信号和信息告知公众,确保组织在危机中所处的位置,引起公众关注之后,做好组织方面的正确宣传,以获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政府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应急预警机制的制定者,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帮助和扶持地方性的政府,建立社区组织的公众危机预警机制。媒体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应急预警机制的宣传者和危机的预报者,应该承担起对政府公众危机应急预警机制广泛宣传的重要职责,使民众了解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危机。公众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应急预案的学习者和接受者,并可以考虑加入到应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之内。
  2.2危机蔓延期的定位
  危机往往具有高度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危机的发生可能不稳定,而且具有严重的不可控性。在这个阶段,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微机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判断危机的等级和性质,做好应急预案,制定恰当的应对对策,并且充分的安抚民众的情绪,保障社会稳定。媒体的角色定位是信息的传播者、真相的发掘者和政府的监督者,配合社会各界做好深度报道,进一步的发掘真相,做好社会性监督。公众的角色是事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公众的角色是事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3危机解决时期的定位
  危机的解决时期指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之后,公众危机已经有了较强的可控性,政府已经将公众危机处理在一定范围之内基本解决,但是有复发的危险,这要求政府不能放松警惕,但是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功能,投入到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的对受害公众进行经济和心理上的补偿及安慰。政府在这个阶段成为善,后者成为应急制度的完善者,应该尽可能的恰当的处置事故的责任人,给社会一个交代。而媒体的角色定位则是跟踪报道和舆论情报的收集,在公众危机事件的解决,实际事件的处理和优劣的评价都非常重要。作为公众大众,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可以成为事件处理的承载者,以及事件处理优劣的评价者,同时也作为政府完善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信息提供者。
  3、公众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互动关系启示3.1政府方面
  公众危机事件潜伏期就应该制定非常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并且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在公众危机事件的突发期和蔓延期,应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而且对公众进行很好的宽慰,通报事件原因及调查结果,对于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公开的说明,在公众危机事件解决时期,政府应该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全民讨论,作出积极的响应态度。
  3.2媒体方面
  公众危机事件中,媒体应该担负起社会的守望者和监督者,在事件发生的最初,就应该迅速的进行一系列报道,积极关注社会中的变化动向,并与政府之间进行回馈,在后期深入的跟踪报道和深度报道,可以使得媒体扮演社会主体,信息交流中介者的角色,帮助政府,也帮助公众展开对于事件的相关讨论,成为沟通双方的有效平台。
  3.3公众方面
  公众危机事件处理的过程,可能使政府面临很大的压力,民众积极参与的事件,并且协助解决,表现在赶赴现场,参加现场救援或者群众的舒缓等,而且事发地点对于一些自发的悼念和纪念活动,通过媒体表达,对于一些错误现象的质疑和不满,可以推进事态地解决,并对事态进行监督。
  结论:
  在公众危机发生时,由于危机世界会从潜在期到爆发期,从爆发期的蔓延起,从漫延期到整个的发展过程,逐渐的动态转变,因此,政府、媒体、公众都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应该在各自的层面上作出积极的努力。不断推进公众危机应急政策的完善,推进媒体社会舆论监督和传播机制的完善,推进社会抗灾能力、抗危机事件能力的整合及完善,促进公众危机事件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良训.政府、媒体、公众间的危机心理契约及其三角互动关系构建[J].领导科学,2017(02):62-64.
  [2]哈文慧. 微博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公众的互动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4.
  研究成果: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电视文艺角色研究”[13C526]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物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因此,不断的研究与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对于有效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不断的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  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其不仅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因此在近几年诞生了很多新的媒体机构,并且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在数量这么庞大的媒体机构中脱颖而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在众多的媒体机构中脱颖而出首先需要拥有很大的观众基础,而如何吸引观众,在正面上竞争太难,于是很多媒体机构就想到了歪门邪道,以“黄、暴力、腥、脏、土、低俗”等标题或者内容去满足人们涉猎好奇的
期刊
【摘要】中国绘画思维方式的发展与中国哲学,文学,书法,音乐等密切相关,绘画中渗透着中国儒家、释家及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以自然形态的外在形象为基础的,具有真实形象的外观,着重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关键词】东方;西方;艺术思维  一、前言  人们在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时,除了描绘客观事物外,还会渗入主观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差别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除了审美意识的差别还
期刊
【摘要】印度电影始于19世纪末,其国家的电影产量为世界之首,拉吉库马尔西拉尼是印度导演史上一名璀璨的巨星,其影片风格与印度本身的宗教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阿米尔·汗与其合作完成多部影片,并将歌舞印度展现给世界,他的影片虽带有宗教色彩,却在潜移默化中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幽默而不失内涵,故事简单却万分精彩。  【关键词】拉吉库马尔西拉尼;导演;印度;阿米尔汗  Rajkumar Hirani中文名为拉吉
期刊
【摘要】19世纪末,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产生了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所運用的一些语言,丢弃了浪漫主义宏大的悲怆主题,追求感官上的陶醉。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擅长表现出音响的色彩性。本文以德彪西的《月光》为例,在分析这首乐曲的基础上探寻德彪西的和声风格以及和声与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和声;风格;结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能够强身健体,进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认可,因此,文章将从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切入,对促进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发展;作用  引言:  近年来
期刊
【摘要】《扇骨》是朝鲜族舞蹈的代表作,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本文先从创作手法上对对舞蹈《扇骨》进行了审美价值和设计理念两方面的分析,然后从动作结构、艺术风格和内涵精神方面对《扇骨》表演形式进行了研究,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欣赏舞蹈《扇骨》。  【关键词】《扇骨》;审美;性格鲜明  1、舞蹈《扇骨》的创作手法  1.1审美价值  如今的中国民族舞蹈,已经与时代有效结合,改变了原生态固有的缺点,更好地符合
期刊
【摘要】中国声乐的发展离不开长期奋斗的作曲家和出类拔萃的歌唱家,作曲家们在保持我们独有的创作特点的情况下不断融入西方的作曲技法,在当代国际声乐界得到一致称赞,其中就有一位我国作曲家栾凯先生。“《我怎样去爱你》是由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联合打造的新时代美声歌曲,陈道斌著名词作家,是我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担任国家编剧,和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人,唱片制作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创作员”。栾
期刊
【摘要】随着产业融合成为新时期文化事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婺源传统非遗保护利用模式亟待优化改革。要实现非遗保护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需要结合个人与企业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的产业模式,并构建网络化的营销渠道,同时打造自有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非遗保护利用与产业文化深度融合实现保护利用工作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融合  “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推
期刊
【摘要】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就开始出现的水墨画的萌芽,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中国画的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从比较文人士大夫和现当代水墨画作品,来给大家呈现出当代水墨画的创新和发展及其所呈现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水墨画;文人画;中国画;艺术特征  经历了近百年的争辩,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而非传统的“现代水墨”、“实验性水墨”在诸多质疑声中得到了很多肯定与赞赏。它展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