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付费现象的调查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付费现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深刻反映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付费学习,其中包括许多大学生。本文就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付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大学生在网络知识付费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网络背景下更适合大学生的学习途径、知识付费的长久发展策略、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等,为我国知识产业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背景;大学生;知识付费
  中图分类号:G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125-02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付费现象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cx201920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共享经济背景下江苏省高校间协同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 ZDIXM148);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苏北地区区域产业创新中心的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GLD0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特征。信息的碎片化和海量化,使人们需要对知识进行筛选,再对筛选出来的知识进行学习,对知识进行筛选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育平台网络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打造了网络课程,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知识付费平台进行学习,其中包括了很多大学生。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形式,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1253人,有效调查问卷有125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参与调查的男、女生分别占50.99%和49.01%;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分别占14.62%、49.01%、26.88%、9.49%。调查对象为全国在读本科生,调查范围覆盖了所有主要的学科门类,样本分布比例相对合理。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的认识调查;大学生关于知识付费的态度调查;影响大学生知识付费的因素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现状的认识程度
  1.网络使用情况
  被调查对象每日上网浏览信息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占9.77%,1- 3小时占36.89%,3- 5小时占29.90%,5小时以上占23.44%。可见每日上网浏览信息时间在1- 3小时的同学所占比重最多,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下的同学占75.13%,说明多数大学生能较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仍然有23.4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5小时以上,这说明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可以使大学生生活更充实。
  大学生对知识付费的认识与使用更为关注。根据调查,只有24.11%的学生从未听说过知识付费平台,有75.89%的同学听说且使用过知识付费平台,说明大多数人听说过知识付费,而还有占比20.57%的人未听说过,可能是上网较少,或者不关注这类消息[1]。
  2.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付费平台的认识程度
  35.06%的学生对知识付费普遍认同,58.92%的学生对知识付费内容有一些认同,有6.02%的学生完全不认同知识付费内容。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知识付费的内容较为认同,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选择知识的效率。
  3.知识付费的消费程度
  在网络知识付费平台的使用中,有近52.46%的人为知识付费平台消费在100元以下,40.78%的人会为知识付费平台消费100~1000元,5.79%的人会为知识付费平台消费1000~5000元,0.97%的人会为知识付费平台消费5000~10000元。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人们可能不愿在知识付费平台花费太多钱,或者知识付费的使用率少。由此也可以看出,知识付费平台的要想让学生付出更多的钱,必须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知识。
  4.对付费内容的使用程度
  知識付费的作用和优势在大学生中体现尤为明显,但只有49.74%学生完全看完已付费的知识课程,18.49%的学生已付费的知识课程看了不到一半,24.97%的学生对已付费的知识课程看了超过一半,2.97%的学生对已付费的知识课程只看了开头部分,3.83%的学生对已付费的知识课程完全没看。虽然大部分学生看完已付费的知识课程,但仍有21.27%的学生对已付费的知识课程只看了不到一半,对知识课程的使用率不高,可能是知识课程的内容不佳,或者是时间不充足,这都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付费课程的使用[2]。
  (二)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平台的态度
  根据调查,34.03%大学生认为知识付费大学生认为知识付费价有所值,32.02%的大学生认为其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28.44%大学生认为知识付费有一定作用但性价比不高,0.92%大学生认为完全没作用,4.59%大学生不使用知识付费。大部分大学生愿意使用知识付费,接下来将对知识付费态度原因进行分析(以下均为多选题,故总和大于100%)。
  1.知识付费的吸引点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必然能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付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所在正是知识付费的优点。调查显示,认为知识付费的吸引点在于节约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大学生占63.22%,在于获取独到见解和指点的占68.97%,在于好奇新鲜,感知趣味的占31.03%,在于拓展人脉交朋友的占9.2%,在于知识付费的内容有一定的含金量的占70.11%,在于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占13.79%,在于知识付费能节省知识的获取时间和精力的占56.32%。
  2.不使用知识付费的原因
  调查显示,39.53%的人认为知识付费太贵,支付不起,52.33%的人认为知识付费实用性不强,38.37%的人认为知识付费内容可以通过花更多的时间免费获得,23.26%的人不看好知识付费的模式。大多数人不愿意使用知识付费平台是认为实用性不强。   3.知识付费的方向
  根据调查,83.91%的人会选择能提高收入或工作效率的专业知识付费内容,60.92%的人选择对职场技能、发展有益的建议知识付费,48.28%的人选择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技能,21.84%的人选择个性化方案定制的知识付费内容,36.78%的人选择关于业余爱好的知识付费内容,18.39%的人选择文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付费内容,6.9%的人选择情感咨询的相关知识,10.34%的人选择娱乐时尚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较为关注,愿意为将来职场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付费[3]。
  4.影响知识付费的因素
  综上可知,知识付费产品价格过高、内容质量低以及无售后保障等是目前知识付费平台不够完善的主要问题。由于大学生缺乏稳定的工作收入,学业重,空余时间少,因此便利的操作、实惠的价格及物超所值的内容成为大学生是否选择知识付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对知识平台的发展建议
  在前文调查中可知,网络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网络学习也成为一种他们愿意接受的新型学习模式,然而这就更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知识付费平台。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知识付费有一定的认可,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改善网络环境
  知识付费平台最可能存在版权问题,盗版的存在会打击原创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更多优质原创知识付费内容的出现。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网络的监管和改革必不可少。只有网络环境不断改善,学生才能更好地使用知识付费平台进行学习[4]。
  (二)大学生提高知识内化的能力
  信息时代,外界的知识呈现级数增长,大学生想学习是好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将在知识平台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系统知识,是需要每位大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另外,大学生缺乏一些社会实战经验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进行借助网络的优势,看看所在行业的专家是否有相关课程,从而选择性学习,并不断在生活中实践,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处,才算真正学会了知识。
  (三)知识付费平台筛选性价比高的知识付费内容
  当下的知识付费内容仍处于碎片化阶段,而碎片化学习并不利于吸收理解知识以及其后续的知识体验。相关平台应以充实有用的内容为核心,考虑学生的经济状况,合理定价,对在校大学生给予一定优惠;对一些付费没有学习完的学生加强监督,促使其努力完成知识的学习。根据大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不断进行平台的更新与改进,才能够使知识付费平台走得更遠[5]。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拥有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知识付费分享,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本文就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付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大学生在网络知识付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网络背景下更适合大学生的学习途径与知识付费的长久发展策略,将对进一步认识大学生知识付费行为的动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为我国知识产业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文燕平,季馨雨.用户在线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9(11):11-20.
  [2]任白剑,张海蓉,厉明君.知识付费平台用户行为现状探究[J].现代商业,2019(08):7-9.
  [3]苗粟,阿怡娜.探析传统媒体的知识付费之路[J].传媒论坛,2020(02):156-157.
  [4]叶宗乐.中国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现状、成因与机遇浅析[J].人文天下,2018(09):63-69.
  [5]汪必霞.在校大学生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东南传播,2018(05):76-81.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要:成语是承载丰富情感与语言文化的交流工具。而在成语翻译中,仍面临着翻译失效、译语表达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学作品中成语翻译的质量。本文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文学翻译中成语翻译的基本形式展开分析。经研究,本文认为成语翻译实践中,翻译者只有深入把握生态翻译学理念,灵活应用环境补建、适应译本生态等技巧,才能优化文学作品内的成语翻译流程,保障文学作品中的成语翻译效果。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文学作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嵌入创客教育的原因,列举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嵌入创客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嵌入创客教育的几点建议,希望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稳定发展;并且总结出通过建设创新的教育方式即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嵌入式的数字素养教育来符合创客教育、学会利用线上交流软件等,以期通过这些路径的实践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嵌入创客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摘要:传统土木工程教育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备素质。为探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本文从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必要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以及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和探讨,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中课程建设提出的“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政策的推进与实施,混合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成为众多教师授课的首选,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管控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大学生教育选择混合课堂中的线上教学存在“心态滞后效应”。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学生成长心理学进行归因分类,从心理学干预原则出发进一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产教融合发展迅速,我国职业教育将迎来大的发展,然而产教融合程度不深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首先厘清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概念,梳理了其发展沿革和现状,进而从法律体系、长效机制及成果转化能力三方面揭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产教融合法制化建设、提高产教融合市场化水平及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三方面归纳了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本研究试图探讨社会阶层、控制感和就业压力三者的关系,分析造成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水平差异的原因,验证控制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主观社会阶层与控制感显著正相关,主观社会阶层与就业压力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对于控制感来说,其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控制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就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偏高,控制感对就业压力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主观社会阶层;就业
摘要:我国自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以来,先后有三批省市加入了试点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综合回顾了新高考改革在选考科目、选科赋分法、高中教学管理、“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多元录取招生模式、高中大学学业衔接和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者提出的应对之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方案提供启发。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大学招生  中图分类号:G632.4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大学生对公德教育的认知情况,以探究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总体现状。调查问卷涉及公德内容认知、公德践行、学校公德教育满意度等维度。数据表明大学生有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愿,这是优化未来社会公德大环境的基础。调查分析证明,高校思政课堂和日常生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但还需要以2019年《新纲要》的總体要求为建设目标,在践行平台建设、教育约束制度、联动机制等方面建构符合新时代中国文化语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