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思维能力
  1 教给思维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1 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圆柱面积等内容时,我们组织儿童操作,进行拼、剪、贴等活动。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建立了深刻、清晰的表象,抽象概括出凑十法、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圆柱面积的算理。
  1.2 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含义、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3 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1.4 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2 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首先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创设充分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低年级我们就应该要注意这一点。例如,让学生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教学口算时,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妈妈有现金人民币2万元,要按定期存入银行,最多想存4年。你能给妈妈设计出几种存款的方案吗?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其中一种方案到4年满期时,实得利息多少元?这种题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答,因为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你有理由就可以。这样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较高年级,适当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有一定好处。直觉思维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整体的了解,应用自己的经验,一下子做出直接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直觉思维时,人们意识不到赖以求得答案的过程,缺少清晰的确定的步骤。但是由于对有关的基础知识及其结构的了解,使得思维产生了飞跃,迅速地越过某些个别细节和步骤。因此这种思维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性成分。
  3 摆脱禁锢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
  研究表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就可最为自由地去作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必须开拓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或某一方法上。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基本途径有两条:①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在教学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在计算中,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几何图形的求积中,找不同的解法等;②应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如:动物园的门票每张10元,某校组织48名同学去公园玩,带500元钱够不够?这一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增加数学直觉的能力。
  4 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策略,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将会有好的品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语文的教育工作。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在不断扩大。散文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就是其典型特征。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唤起中学生对于美的一种探究意识,随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散文教学方法,探讨新时期社会发展下的新教学思路,推动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散文教学 教学策
期刊
【摘 要】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粗浅地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素质教育 建议  数学教育自始至终都是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能够应用在自然学科和工程设计中,能应用在社会科学中,还能协助人类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甚至还能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期刊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一节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兴趣细胞激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的状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期刊
【摘 要】 英语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小学英语教学也必须要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但要注意方法,不能单调地讲解,机械地训练。本文结合几年以来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及学习研究,总结了几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①利用实物、图片等讲语法知识直观化;②总结归纳语法知识;③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自然习得语法知识;④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概括语法知识;⑤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帮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这些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期刊
【摘 要】 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症结所在。但农村的教学发展却略显滞后,下面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现状 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教育问题关乎国家的建设大计,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增长。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期刊
时下,不少教师抱怨:“当今小学生不好教,教不出成绩!”我深入到课堂细心观察、冷静思考了很多、很久,发现了当今学生有一通病:学习习惯不好!。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上合理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 兴趣 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
期刊
数学它具有鲜明的抽象性、实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方法,充分运用非智力因素。小学数学大纲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足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