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的神话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神处罚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荷马说,西西弗是最终要死的人中最聪明最谨慎的人。但另有传说说他屈从于强盗生涯。我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矛盾。各种说法的分歧在于是否要赋予这地狱中的无效劳动者的行为动机以价值。人们首先是以某种轻率的态度把他与诸神放在一起进行谴责,并历数他们的隐私。阿索玻斯的女儿埃癸娜被朱庇特劫走。父亲对女儿的失踪大为震惊并且怪罪于西西弗,深知内情的西西弗对阿索玻斯说,他可以告诉他女儿的消息,但必须以给柯兰特城堡供水为条件,他宁愿得到水的圣浴,而不是天火雷电。他因此被罚下地狱,荷马告诉我们西西弗曾经扼住过死神的喉咙。普洛托忍受不了地狱王国的荒凉寂寞,他催促战神把死神从其战胜者手中解放出来。
  还有人说,西西弗在临死前冒失地要检验他妻子对他的爱情。他命令她把他的尸体扔在广场中央,不举行任何仪式。于是西西弗重堕地狱。他在地狱里对那恣意践踏人类之爱的行径十分愤慨。他获得普洛托的允诺重返人间以惩罚他的妻子。但当他又一次看到这大地的面貌,重新领略流水、阳光的抚爱,重新触摸那火热的石头、宽阔的大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阴森的地狱中去了。冥王的诏令、气愤和警告都无济于事。他又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年,面对起伏的山峦、奔腾的大海和大地的微笑,他又生活了多年。诸神于是进行干涉。墨丘利跑来揪住这冒犯者的领子,把他从欢乐的生活中拉了出来,强行把他重新投入地狱,在那里,为惩罚他而设的巨石已准备就绪。
  我们已经明白: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并没有谈到西西弗在地狱里的情况。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象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在西西弗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 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坚实的满是泥土的人的双手。经过被渺渺空间和永恒的时间限制着的努力之后,目的就达到了。西西弗于是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下,而他则必须把这巨石重新推向山顶。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
  正是因为这种回复、停歇,我对西西弗产生了兴趣。这一张饱经磨难近似石头般坚硬的面孔已经自己化成了石头!我看到这个人以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向那无尽的苦难。这个时刻就像一次呼吸那样短促,它的到来与西西弗的不幸一样是确定无疑的,这个时刻就是意识的时刻。在每一个这样的时刻中,他离开山顶并且逐渐地深入到诸神的巢穴中去,他超出了他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
  如果说,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但是,这种命运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
  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还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这就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但是,雄辩的真理一旦被认识就会衰竭。因此,俄狄浦斯不知不觉首先屈从命运。而一旦他明白了一切,他的悲剧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两眼失明而又丧失希望的俄狄浦斯认识到,他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就是一个年轻姑娘鲜润的手。他于是毫无顾忌地发出这样震撼人心的声音:“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里洛夫都提出了荒谬胜利的法则。先贤的智慧与现代英雄主义汇合了。
  人们要发现荒谬,就不能不想到要写某种有关幸福的教材。“哎,什么!就凭这些如此狭窄的道路……”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若说幸福一定是从荒谬的发现中产生的,那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荒谬的感情还很可能产生于幸福。“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響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它把一个上帝从世界中驱逐出去,这个上帝是怀着不满足的心理以及对无效痛苦的偏好而进入人间的。它还把命运改造成为一件应该在人们之中得到安排的人的事情。
  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在这突然重又沉默的世界中,大地升起千万个美妙细小的声音。无意识的、秘密的召唤,一切面貌提出的要求,这些都是胜利必不可少的对立面和应付的代价。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荒谬的人说“是”,但他的努力永不停息。如果有一种个人的命运,就不会有更高的命运,或至少可以说,只有一种被人看作是宿命的和应受到蔑视的命运。此外,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在这微妙的时刻,人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西西弗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这一系列没有关联而又变成他自己命运的行动,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因此,盲人从一开始就坚信一切人的东西都源于人道主义,就像盲人渴望看见而又知道黑夜是无穷尽的一样,西西弗永远行进。而巨石仍在滚动着。   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文章从世界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切入,为之后对立统一的说理做好铺垫。
  古希腊神话中包含了很多对人生处境的隐喻。
  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感召力。
  很多人一看到“没有效果”就给予了否定,却很难理解到“热爱”与“代价”这一层面。
  如果意识到这是“无尽的苦难”,有多少人能像西西弗这样?每一次他转身望向山脚,都是一次选择的契机,但他却从未选择放弃。
  如果意识是麻木的,就不存在英雄主义。他清楚这个过程的痛苦,但也清楚为何要继续。
  客西马尼之夜,指的是耶稣受难的那一天,寓意黑暗降临大地。
  幸福既来自外部世界的滋养,也来自主观世界的感受。而后者更强调“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也是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思潮的回归,更尊重“人”。
  山脚下的西西弗,是目标明确的,是精神充实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何而做。这便是他幸福的来源。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从诞生开始,就被许多人认同和赞颂。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虚耗这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
  只是,有意义的人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思索,却也从来没有找到过完美的答案。但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答案似乎更容易趋同。西西弗所接受的惩罚,让许多人以为他的生命从此失去了太多,进入了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意义接近虚无,幸福感约等于零。相对于正常人的生活状态而言,这无疑是“残缺”的。但西西弗的这种“残缺”,果真就离幸福更遥远吗?加缪并不这么认为。
  加缪说:“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殘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在他看来,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带着裂痕在生活。即使世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但那并不是唯一价值。最重要的是,当你被生活所困时,你会如何审视自己。人往往是在困苦之中,完成自我超越的。就像西西弗这样,他是否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并不掌握在读者的手中。他从未停止过前进,也从未丧失过信念,他在做自己的英雄。“我认为我是幸福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文/ 胡石柱
其他文献
【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已在农村实施多年,笔者所在的这所农村初中生现有的口语交际水平依然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该把口语交际与识字、阅读、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
期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并谈到了一个不会谈恋爱却为华为带来算法突破的俄罗斯小伙子。试想这个俄罗斯小伙子若是出身于一个中国家庭,其很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家长早已由这朴素的“全面发展”走向了更加繁复的完美主义,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曾打过的一个与之相反的比方:“木有瘿,石有晕。”  “全面发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固
期刊
【内容摘要】面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生本理念建构出的“助学式”课堂范式,具有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基于“助学式”课堂范式,并在同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上进行研究——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特征为保证,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关键词】高中英语“助学式”课堂同伴合作学习  “助学式”课堂是基于生本理念而提出的以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助
期刊
最近面临着又一次搬家,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两封信笺,是我来北京不久时写给朋友的信和她的回信,部分文字已损毁,一并摘录如下:  亲爱的S:  尽管我们待在同一个城市这么久,但都没有找到机会一起聚过,北京真是太大了。大到令人心里发毛,我一下就记起了小津安二郎执导的电影《东京物语》中所说的:“东京真是太大了,要是两个人突然走散了,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我觉得北京也是这样。虽然在信息畅通的现代,这种
期刊
真实是人类文明的奢侈品。以真实状态待人建立于双方全面信任的基础上,这在公共关系和复杂的人际中是难以立足的。防备心和寻找躲藏是动物在适者生存下必备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体现在,必要地隐藏真实境况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栖身处和更大的生存可能。对自我真实的展露往往发生在个体确认环境足够安全时或对对方完全信任时,这样的时刻是少见而宝贵的。  与我们的直觉相反,许多美好品质并不是在褒奖不分场合地袒露真实。为人谦逊
期刊
起重机在窗外掘出种子,  地上有缺口像是火苗投进去。  我转身,  听她们用低语  漫过餐桌上的荒野,  把银针  刺在奔涌的提琴。  那些瓷器,灰色家具,  长途旅行的期望,深秋的颜色,  在舞会中相互交换  催熟我们成长的原料。  我问情人啊,  谁将学会这苦涩的魔法?  荐诗丨 曹僧  这首诗有着令人困惑、内含辩驳的开头:小小的“种子”居然要用大力的“起重机”来挖掘,而笨拙的常常是黄色的“起
期刊
真,繁体是这样的——眞,跟篆书的“真”很接近。为什么长这样子?有点复杂。《说文解字》说是“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是“匕、目、乚、八”的会意,其中“八”指的是“所乘载也”,其他只是说“从匕,从目,从乚”。细细追究恐怕有点麻烦,且罢且罢,反正 “匕”是反写的“人”,大概合起来表示人的变形吧。不管怎样,“真”的本义应该与“仙”有关。那么“仙人”也就称之为“真人”吧。  请看,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头就
期刊
顏陌:感谢大家能够坐在这里一起讨论今天的话题——残缺。我们先来定义一下,残缺到底是什么?没有任何限制,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刘长喜:我认为残缺就是没有达到内心期待的一种状态吧。当你很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就可以称为残缺了。这大概是内心理想的残缺。  王子:残缺可能意味着不精准,最终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残缺有时候是很美的。比如断臂的维纳斯
期刊
從高处,从桦树的  枝叶间,花环月亮  向我房间注入  一溪银光。  我躺下,床罩上  溅满夜色中的锦砖。  我触摸时间蛇皮  爬行于分秒之间。  如此平静,只有钟摆  在钟的铸造中锤击,  向流逝的时间  再钉进一颗新的钉子。  荐诗丨 武萌萌  假期里,如期办了一场婚礼,接来送往,觥筹交错。现在对着电脑,盘算着工作的“1、2、3、4”,准备回沪迎接崭新的工作日。  时间是线性的,除了“过下去”
期刊
当我们躺下入眠,世界偏离一半  转过黑暗的九十度,  书桌躺在墙壁上  白日里斜卧的思想  上升,当别的事物下降,  起立制造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  梦境的装甲车,密谋让我们去做  那么多危险的事,  在它的边缘发出突突声  全副伪装,随时准备涉过  最湍急的溪流,或爬上剥落的  页岩的矿层,当杯盘与礼服窸窣作响。  ——通过炮塔的缝隙,我们看见碎砾和卵石  躺在铆合的侧翼下  躺在绿森林的地板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