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旧笺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面临着又一次搬家,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两封信笺,是我来北京不久时写给朋友的信和她的回信,部分文字已损毁,一并摘录如下:
  亲爱的S:
  尽管我们待在同一个城市这么久,但都没有找到机会一起聚过,北京真是太大了。大到令人心里发毛,我一下就记起了小津安二郎执导的电影《东京物语》中所说的:“东京真是太大了,要是两个人突然走散了,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我觉得北京也是这样。虽然在信息畅通的现代,这种情况可能很少有吧,但这个“走散”,不光是物理和地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距离。
  于是我想到了这个方法——写封信,用这种传统的、对于你来说可能是老掉牙的形式,来跟你交流。
  这封信来来回回写了几遍,本来写好的内容,再看又觉得不合适,便弃用了。其实想说的话有很多,一些想法真正写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它们并不适应纸上的生活。我还是把它们收回,任它们在脑中驰骋,等遇到适宜的文字再把它们固定住吧。
  ……
  来北京有一段时间了,秋天刚过,领略到了北方冬天的冷,是真的很冷,虽然不像南方的冷那样湿入骨髓,但风把这干冷的空气刮在脸上,仿佛尖刀一样,会一点一点剜去脸上的肉。带来疼痛的风,我还没怎么经历过。正经地说,我还没有在北方过上一个完整的冬天,秋天也很少,每次都是夏天来到,夏天离开。在香港,秋天难见落叶,只能通过气温升降来感受季节更替,到冬日,潮湿的南方水汽遇上北方的冷空气,下几场雨,就预示着香港的冬天来了。
  从香港到北京,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直接就从最南的大都市来到了北方的大都市。
  ……
  可能已经很久没有放松了,所以,之前聊天时,当你提到我和星空独处,我在想什么时,我着实愣了一会儿,努力回想那时候的场景,但记忆总是很模糊——我似乎只记得那天看到了星空,只觉得“美”,脸上不禁微笑,至于其他,很不清晰。最近我又看到星空了,就在不久前。秋天的北京夜晚,凉意渐浓,但天空十分干净,一抬头就能看到满天星河。和我之前所知道的雾霾中的北京差异很大。他们说这是北京最好的季节,要说看到星空时所想到的,大概会是咏叹宇宙的宽广,赞美星河的距离,想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分享这美景……这些都是事后的补充,那时候我确实什么都没想,大概是和那景色融为一体了吧,颇似庄周梦蝶,进入了“栩栩然蝴蝶也”的忘我状态。这么说或许有装模作样之嫌,不过事实的确如此,这种状态之后也有过几次,都是在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时,或是见到了令人咏叹不及的美景时,脑子里没有自己的记忆,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所做的事、所看的景上。我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和城市也是一样,我融入这座城市,便与它成为一体,我会去观察,会去询问,会去探索我和它的关系,但并不会轻易把我和它剥离,香港如此,北京我相信未来亦会是这样。
  而你的故事呢?我虽然知道你比我早来这里,但却不知道你的经历,如果有机会,在回信中讲一讲你在北方以及来北方前的故事吧。
  草草不尽,匆匆不一,一封信所能承载的话有限,剩下的内容留待下次再写,这次就此停笔吧。
  顺颂
  冬安
  刚来到这个城市的M
  M:
  收到你的来信了,又惊又喜。但是我很久没有写过信了,我只能把我想到的记录下来,仓促成文。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古苍梧的《旧笺》,两个香港的年轻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交流故事,要是你想,我们也可以像那样保持通信。
  但我最近却高兴不起来,又到了北京的冬天,秋天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一场大风就让一切七零八落,要我说,城市形如枯槁。
  你想听我在北方的故事,其实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游子的颠沛流离总在这时候愈显突兀。人与城市是有契合度的,契合度饱满,就叫“归属感”,人们把这种地方当作“家”抑或“第二故乡”;契合度低下,则称“漂泊”,被勉强塞进了城市拼图,一定存在填补不了的残缺。冬天的大风一吹,浮萍一般的人没有根,就这样被生活拉扯,原形毕露。
  但你的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愿意跟你分享我之前的故事。细细想来,我似乎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漂”在不同的地方。彼时因为父母年轻时的选择,我降生在一个远离亲人、远离城市的山坳里。八九十年代的交通极不便利,回乡探亲一次用“翻山越岭”来形容毫不为过。在那里我度过了懵懂美好的九年。后来工厂破产,工人买断下岗,职工剥离转调到邻近的乡镇。母亲被调到镇上教书,我跟着她在镇上的学校念了三年,父亲南下打工后又回来,定居在市里,于是从初二开始我便跟着父亲,直到高中毕业。这八年,我们一直都在两地奔波,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其中的曲折实在一言难尽,从而导致我没有一个稳定的家的概念。
  此后,就是四年大学时光,离父母一千五百多公里,每年只回去兩趟——是我主动选择远离的,想要更完整、自主的生活。一头扎进陌生的环境,摆脱控制,自由恣意。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误以为这座城市给予了我归属,生活因群居而具有的烟火气和时间带来的熟悉感,第一次塑造起故乡的形象。然而,毕业让一切归零,漂泊的事实在各路人马分道扬镳后暴露无遗。人都走散了,自然没有家。
  几经辗转,来到了北京。短短两年时间里换了四次住所,即将迎来第五次。每一次搬家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行李的增多,这些日益累积的重量,就是我与北京的羁绊。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清晰地感受到不完整。差点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许是舒心的工作,也许只是某个瞬间心血来潮对一座城市涌起的些许喜爱。直到有一天后知后觉地发现,我是没有归属的人。
  这一天是悄无声息地降临的,在穿越大半个中国出差的路上,在漂洋过海到达旅行目的地的飞机上,在办公室抬头就能望见的光秃树杈上,在没有月光漆黑一片的胡同小道上……预感自己终其一生都会漂泊。始终缺少在某个地方安稳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比相信自己能平安无事地活过今夜要艰难得多。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从来无所畏惧,因我知道它们都只是旅途短暂停留的站点。可一想到要在哪里长久地待下去,一辈子那么久,命运早早标好了结局,就会让人惶恐无措。
  ……
  “如果你一直待在这里,就要不停接受离别和失去。如果你是路过,就可以选择停留和拥有。”Alyssa一语道破真相。那些反反复复的痛楚更甚于漫无目的的焦灼。于是从不肯轻易接纳一座城市开始,提心吊胆地等来了寒冬的考验。
  不知不觉我也写了这么多,这就是我的“故事”。或许称不上什么故事,来到北京的人,每个人的经历即便不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会是一部福楼拜。但我早已熟悉了变化,并且喜欢上了变化,重复让人麻醉,只有变化叫人惊醒。你觉得呢?
  我也期待你的回信。
  S
其他文献
【摘要】 同其他阶段的管理相比,高中阶段的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系数,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除了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外,更应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将心理学知识科学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所以,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详细探讨了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管理 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历史试题融入了数学科的图表,地理科的地图,政治科的时政,语文科的传统文化及文言文阅读等多学科的材料、信息,是一种全科知识的阅读考查,侧重于学生知识宽度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面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快速解读和提炼信息,形成历史认知,养成历史思维能力。“全科阅读”是指全体教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历史、计算机等教师)参与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活动。阅读内容涉及历史
期刊
奇迹,那天如此重要  导演:兼重淳  编剧:齐藤浩史  主演:松坂桃李/菅田将晖/忽那汐里/平祐奈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17-01-28  不知道十几岁的你对于未来的期望是什么?是已经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一心想着按照父母的期望努力,又或是看不清前路仍在迷惘着?青春电影《奇迹,那天如此重要》中的主角,也跟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与踌躇,也面临在人生分岔路口做出选择。  电影一开场是松坂
期刊
继“野草书店”告别北大,许多网友对实体书店的发展表示了担忧。在我看来这实属多虑,对于自有生命力的“野草”,野火不尽春风生,但观野草抽新芽。  观之当下中国经济现状,野草书店的暂时退出并不是没有原因。“互联网+”经济形态发展势头迅猛,在书店经营领域也早已遍地开花。当当、亚马逊等电商大行其道,众多电子书产品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大部分书商、出版社都已采用“互联网+”形式,采取线上主打、线下供应的链条
期刊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文脉》中说道,中国汉字的诞生,使得中华文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  其实何止是汉字,语言艺术、汉语表达亦是如此。它们丰富多样,有着无穷的魅力。正如材料所言,对同一个含义的表达,因性格与情境的不同,也会各不相同,造就了汉语的多元性与普适性,造就了汉语之美。但有不少人却偏偏视美而不见。对此,“我深疑之”。  或许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在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开始钟情于汉语的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空念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缺乏良好的空间观念,常常机械套用计算公式,学习几何图形感到力不从心,一知半解;也有一部分学生只重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理解题意直接根据数据分析,往往忽略了几何图形的具体特征,而导致出现错误,
期刊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教给学生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相关知识,率先垂范,在课堂上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将传统文化知识命成考题。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学 历史 价值 垂范 考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09-010  历史证明,一个在世界历史中拥
期刊
【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已在农村实施多年,笔者所在的这所农村初中生现有的口语交际水平依然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该把口语交际与识字、阅读、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长期的
期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并谈到了一个不会谈恋爱却为华为带来算法突破的俄罗斯小伙子。试想这个俄罗斯小伙子若是出身于一个中国家庭,其很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家长早已由这朴素的“全面发展”走向了更加繁复的完美主义,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曾打过的一个与之相反的比方:“木有瘿,石有晕。”  “全面发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固
期刊
【内容摘要】面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于生本理念建构出的“助学式”课堂范式,具有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基于“助学式”课堂范式,并在同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上进行研究——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特征为保证,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关键词】高中英语“助学式”课堂同伴合作学习  “助学式”课堂是基于生本理念而提出的以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