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及认知工具介绍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词汇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心理词典理论、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英语词汇主题语义网络和英语词汇情景化学习过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开发了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试用结果显示,本工具对促进学生积极词汇的发展有较好效果。
  
  
  二、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
  
  为了支持基于情景化主题—语义网络的英语词汇学习,我们设计并开发了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该工具为词汇的情景化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情景资源,并根据主题—语义网络建立起各主题资源间、单词与情景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学习词汇,在大脑中建构和强化单词网络及词汇—主题网络,降低词汇的认知难度,促进词汇的提取和应用。
  1.功能结构介绍
  英语词汇情景化认知工具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单词前测:进行单词学习之前,学生必须先了解自我的单词掌握情况,才能有重点地进行学习。通过前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单词,还有哪些单词没有掌握,并作系统记录,将测试成绩与结果反馈到学习档案袋中,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有重点地学习单词。
  学一学:本模块是学生新单词学习的主要模块,提供了情景感知和进行词汇直接学习的支持材料,包括场景趣味故事和词汇情景图:场景故事提供一个简短的但极富趣味性的情景故事,该故事包含了目标词汇和相关简短句型;词汇情景图为词汇的直接学习提供支持。学习者在看完了情景故事之后,对目标词汇有了初步的感知,就可以在随之提供的情景图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单词的掌握程度,随机点击情景中的词汇进行学习。在情景故事下面,还提供了单词小链接,这些单词都是本故事要求掌握的核心单词。
  读一读:Nation认为学习者要完全习得一个词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遇到该词达5~16次。学生初步接触了新单词之后,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多角度应用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词汇的有意义吸收和重组。对词汇进行有意义吸收和重组的过程,就是将目标词汇归入心理词典中主题—语义网络的过程。本模块通过提供大量相关联的情景资源,为学生内部词汇网络的丰富与强化提供支持。
  玩一玩:学生学完了词汇,并在多种情景中进行了词汇的理解和吸收之后,在词汇的输出性检测中巩固和完善对目标词汇的认知。词语的意义和应用都离不开特定的生活情景,因此,对于词汇的测试也应该是置于一定的情景中。游戏以其本身的趣味性吸引着儿童,游戏在创设情景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词汇的检测环节,本工具采用不同星级的情景游戏来实现对词汇的情景化测试。
  (2)小辞典
  学生在情景故事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根据情景也无法理解的生词。为了方便学生及时地查询和学习生词,本工具也提供了按字母检索的单词学习形式,作为词汇情景认知和学习的补充。学生选择某个单词后,便会弹出关于该单词的Flash学习包(提供词形、发音、图片和例句)。
  (3)学习档案袋
  本模块主要为词汇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包括主题学习情况的记录、成绩的记录、主题下情景故事学习情况、单词学习的记录、作品记录。
  (4)个性化词汇管理工具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词汇自主学习工具,本工具提供了词汇的个性化管理功能,帮助学生管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以及已经掌握的单词,实现对词汇学习的自我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我的生词本”和“我的单词筐”两部分。其中,“我的单词筐”是学生在通过头脑风暴对本主题相关单词进行添加和汇总整理的地方。通过单词筐的添加,学生可以对本主题的单词进行整理与总结,深化已有词汇网络的连结。同时,每位学生可以看到同班其他学生添加的单词,实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学习。这就为学习者丰富自我的词汇网络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和探讨
英语教学应朝着自主式的方向发展。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多媒体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监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凭借其传递的高速度、交互的高强度、信息的高密度、反馈的高效率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但是,如何将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应用,成为当前教学设计的迫切任务。  课例一:《影子》  《影子》是美国一位山村小学教师向小学生们提出的一项研究小课题——观察春夏秋冬自己影子的变化,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
如何开展专题性研究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转变,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下文便是本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历史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探索。  高三历史有一个知识点——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教师结合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圈地运动的推行、大量农业人口流入非农产业或城镇等方面来讲解。然而,农村人口流动在英国历史上远远不止一次,人口的
一、培训背景    2005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作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基地,于2006年开始了教学人员的初级培训活动,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现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培训效果十分必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后续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培训等。    二、培训方案与策略    培训效果与培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