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不断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像一朵绚丽的奇葩盛开在我们的课堂上,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良好效果。结合教学实例,笔者在此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方面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服务课堂,优势凸显
  1.丰富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安排学生上网查阅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搜集了水华、赤潮现象,以及多个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这些实例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极大丰富了生物课堂的内容。如果没有网络媒体的帮助,学生的知识来源仅限于课本有限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述,往往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状态,借助于网络媒体的内容,学生会达到“见树木,更见森林”的效果。
  2.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中图文并茂、声像俱现,运用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可以把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多媒体辅助软件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真菌”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由蘑菇引出真菌的话题,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到学习新知的氛围中。在学习“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利用媒体技术展示盐碱地植物长势,分析原因进而引出植物对水分吸收的问题,这种因境生问,因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大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的使用能加大信息通过量,提高传输速度,节省时间。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点的讲解和各种练习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在复习课上用多媒体的辅助加大课堂容量的效果尤为明显,如在复习“细胞结构及细胞器功能”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将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梳理得枝杈分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课堂效益。例如,学习染色体、DNA、基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染色体结构、DNA解螺旋、基因的概念及基因在DNA上的位置,不但让学生认识了解了这几个抽象的概念,还能通过动态连续的演示,顺利总结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来,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4.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更直观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生物现象,解释一些原理,避免了讲实验、讲原理的空洞。例如,学习“血管及其功能”时,教师展示了血管动态flash,使学生对血管的种类、结构、功能一目了然,尤其是对毛细血管中血细胞单行通过的过程,印象深刻。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了眼不能直达、手不能触及的事物,使认识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也更透彻,同时也避免了课堂上粉笔黑板唱主角的枯燥和呆板。
  5.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网络媒体的存在既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扩大了交流的空间,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为方便和快捷,这种方便和快捷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物教学和教研的进行。比如笔者通过网络组建了“沧州生物小筑”群,在群里不但可以发布教学教研信息,上传有价值的课件、视频、资料,实现生物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遇到教学上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媒体建群的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专业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对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起的作用尤为明显。群里的每一位成员既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应该说是多媒体的魅力让教师们不分地域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生物群体,感受生物的魅力,书写生物科学的芳华。
  二、媒体使用,问题深思
  多媒体的运用让我们的生物课堂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丰实,但是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一些问题也相应而生,很容易让教师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走进一些误区。
  1.用多媒体显示替代黑板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媒体显示当作黑板,课前把整个教学内容、习题、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做成课件,在课堂上逐一显示。我们知道,生物科学是一门科学探究的学科,科学探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传统的板书不仅精炼,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调整、修改。仅用媒体展示就忽略了这个过程,失去了探究的真实意义。实际上,教师板书的过程,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时空,而多媒体的使用恰恰剥夺了学生这种权利。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多媒体切换速度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总之,用多媒体显示完全替代黑板,不仅丢掉了传统,而且不能发挥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
  2. 多媒体滥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真菌”时,设计利用发霉的桔子和馒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想法很好。可是这位教师却把二者做成PPT展示给学生看,这种做法是舍近求远,变具体为抽象,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物观察,真实、具体地拉近学生和生物学知识的距离,激趣效果会大大高于在多媒体上的展示。再比如,笔者见过一节课用四五十张幻灯片的,整堂课就像在演电影的环境中进行,没有学生的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问答变为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生物科学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方面,仅凭多媒体的演示是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课堂上是否使用多媒体,何时何处用多媒体应取决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切不可滥用。
  另一种是不加选择和筛选地运用多媒体。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加上音视频就是好课,殊不知多媒体的选择要为课堂服务。一位教师在准备“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先选用小学一年级课文《春雨》的动画进行导入,学生一片哗然。后来经过改进从学校身边的盐碱地入手,引出根对水分吸收的思考,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步入新课。相比哗然中步入新课,学生的精力、注意力更集中,修改后的课最后获得河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导入设计部分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这说明多媒体选用除了要符合课程要求外,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更要注意科学性、有效性。
  三、建议:注重各种多媒体的结合运用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挂图、模型、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生物课上,我们能用实物的,不用模型;能用模型的,不用挂图;能用挂图的,不用多媒体;其他手段都无法达到的,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辅助教学。所以教师不应因赶潮流而跟风盲从,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和教学手段,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多媒体形式是我们生物教学的原则。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马赞)
其他文献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竞赛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探索共青团工作视野下,以“挑战杯”为引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状况,希望对未来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工程有
我国境内卫星电视信号己近100路,成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正常
报业新闻采编、纸张和印刷的巨额成本来源于广告收入,广告是报业经营的第一大业务,由于WTO的加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中国报业面对的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发生了深刻变化,
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保真度高,接收简单经济等特点,己成为主要广播方式。目前我国的调频广播发射台大多采用大功率单一发射机发射。在城市,由于高楼林立,多径反射
2004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另一所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学科教学论教师。弹指一挥间8年过去了,在这8年的时间里,我在不断地思考着一个问题:学科教学论教师该给师范生教什么。  一、“教书”先生——理论先行  初为人师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师范生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所以掌握好理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会思考的教师。本着这种理念,我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宣讲教学论的各种理论。可
我国传统的广播监测工作通常是利用有限的固定台站和流动蚧测的方式,监测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情况,这种监测方式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短,不能很好的达到对中短波、调频广播的质
中央电视台加扰数字电视始于1995年,CCTV-3、5、6、8四个频道率先在国内采用数字加扰的方式通过卫星面向全国传送,迄今为止实际收看这四套节目的用户已超五千万户,发展非常迅
1.中文新闻标识语言需求和建模阶段工作概述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进程的推进,新闻行业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往往能够带动一系列技术的创新。而标准的成功往
一、标准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rn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国在新
一、问题缘起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课外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干涉,学生会知道如何预习吗?中学生能力有限,很多学生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走马观花地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书或例题习题。  这样的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无目标,也没方法,充其量只是读一遍书。久而久之预得无力,习得无味,学得被动,不仅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