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螺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5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2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行螺钉内固定术76例为A组,男32例、女44例,年龄(70.95 ±8.24)岁;行股骨头置换术92例为B组,男40例、女52例,年龄(72.84 ±9.14)岁
【机 构】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山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螺钉内固定术、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5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骨科28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行螺钉内固定术76例为A组,男32例、女44例,年龄(70.95 ±8.24)岁;行股骨头置换术92例为B组,男40例、女52例,年龄(72.84 ±9.14)岁;行THA 112例为C组,男59例、女53例,年龄(73.05 ±7.21)岁。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5.05±20.14)mL、(47.06±10.14)min、(6.64±1.74)个月,B组分别为(208.74±60.15)mL、(82.55±15.47)min、(5.01±1.25)个月,C组分别为(337.69±85.13)mL、(97.85±12.04)min、(4.36±1.04)个月。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B组、C组均大于A组,C组大于B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B组、C组均短于A组,C组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39.45±8.25)个月。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20.65%,19/92)、C组(16.07%,18/112)均小于A组(38.16%,2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C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A组、B组、C组优良率分别为63.14%(48/76)、75.00%(69/92)、83.93%(94/112),C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A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个人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对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且对活动能力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采取THA,该术式的疗效优于股骨头置换术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其他文献
超声在血透通路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操作、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优势,是通路医师的必备技能。超声引导腔内技术无需特殊设备,可在床旁进行,适合内瘘并发症处理要求速度快的特点,同时避免造影剂应用,具备实时显示、多角度影像,费用低廉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可应用于穿刺入路、狭窄或闭塞病变及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其操作流程与常规放射引导腔内技术,各有优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更注重整体,超声在细节更胜一筹,临床需
长期血液透析主要依靠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可靠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至关重要。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已经成为血液透析通路内膜增生性狭窄的标准治疗。然而使用常规PTA球囊、高压及聚力球囊等对此类病变治疗后其短期内再狭窄率仍然较高。近期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该领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血透通路的维护是指在其建立之后,保证其通畅并满足透析需求的措施。血透通路全周期管理则包含对血透通路建立方式、位置、时机的规划,通路建立后穿刺、使用的设计和规范管理,规律随访监测及失功后后续通路的规划设计。目前,由于国内各级医院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水平的不均衡、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限制了患者预后,亟需意识层面上的重视和实践层面上的坚持,以提升中国血透通路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目的总结应用预置导丝辅助的可控性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经验,评估其治疗正常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可控预开窗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47例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CD~TLR)及死亡率。结果所有弓上分支获得重建,术中支架释放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诊断婴儿痉挛症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岁3个月,因"反复抽搐9月余"入院,家族史及出生史无特殊,生长发育史落后。最初以痉挛发作为发作表现,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经促皮质素治疗2周后惊厥仍有反复发作,先后加用氨己烯酸及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后查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双侧丘脑及海马对称异常信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大脑皮质厚度的偏侧性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2018年1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CT磁共振室招募右利手汉族21~80岁的健康志愿者360人,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1~80岁)三个年龄段组,采用3.0 T MR对志愿者行颅脑扫描,获取原始数据。使用FreeSurfer脑成像软件分析,获得左右大脑半球、各感兴趣区脑回皮质的厚度。观察
目的通过解剖实验,探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应用于腰椎椎管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两部分实验。(1)选取4具标本,分别截取L1~5 5个椎体,采用去除软组织并代之以柔性彩泥包裹的方法,制作实验模块共计20个,进行椎板撑开实验。将每个椎体单侧椎板依次撑开8、10、12 mm时,测量显露椎管底壁的宽度。继续增加椎板撑开宽度,直至椎管环形骨性结构断裂,记录此时椎板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2~69岁。寰椎骨折4例,其中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2例;枢椎骨折5例,其中ⅡC型齿状突骨折4例、Hangman骨折1
目的探讨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及鼻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以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5例真菌性鼻窦炎合并蝶窦外侧隐窝真菌球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26~64岁。5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3例行鼻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后路减压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后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后路减压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的成人DS患者46例。根据融合节段长短不同分为两组:长节段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46~78岁;短节段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50~76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减压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