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工智能助力学校教育的N种可能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技术与未来相遇,教育会变成啥样?rn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不确定性,也因此显得一切皆有可能.rn2022年,或许会成为新课改的关键年.rn之所以这么推断,一方面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全面修订和发布必将会给基础教育带来新气象,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及全员防疫背景下在线学习的进一步常态化,为未来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机遇.
其他文献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世间百鸟最应该做的就是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向着初升的太阳继续展翅奋飞,自由翱翔.信息技术课程亦复如是,远眺近在眼前的“信息科技”,尽览“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梦想,期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期刊
已经持续了两年的世纪大疫情再加上百年变局大考,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培训,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行为方式.rn[参与式阅读]请您一起来回顾,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下面的哪些事情让您改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rn(1)出门戴口罩,一定要打疫苗.rn(2)外出必须要带上手机(以便出示行程卡、绿码).rn(3)在家购物,快递送货到家.rn(4)几乎不用现金钞票,都是手机付钱转款.rn(5)很少看电视和报纸,每天都看手机获取信息.rn(6)过去每年至少要出差乘飞机和高铁几十次,去年出差几乎为0次.rn(7)喜
期刊
创客教育的火爆,引发了一组相近概念的“刷屏”,部分一线教师被“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STEM/STEAM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工智能教育”等概念所困扰,常常将其混为一谈.那么,这些概念究竟有何不同?又有何种关联?rn机器人教育可以区分为分科意义上的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课程)和机器人支持下的学科教育(教育机器人).
期刊
当达尔文说,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非常地愤怒.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进化论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会相信人有一些独有的思维方式与动物有质的区别,这种追求,让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抛弃与动物界共享的碳基的生命,这样就有了最初的控制论、机器人大佬们眼中的那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看上去有些唯心主义、当下却又如此火爆的概念——人工智能.
期刊
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变、复杂以及不确定性对儿童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诉求,编程教育,尤其是融入各学科化的编程教育即“编程+”的K-12教育模式,无疑是与之最适恰的“良方”.然而,如何赓续“儿童编程教育发展为儿童”这一初心使命不变,是摆在所有利益攸关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围绕目前国内外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发展和趋势,明确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重点工作部署情况,分析了IEC、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标准化工作以及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进展,进一步总结国内外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存在的挑战与建议,为我国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发展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能低估了教室联通的价值.rn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态.教室构成了校园物理空间中极其重要的基本单位.一间间教室彼此分开,独立且互不干扰.基于过往的技术方式,在物理阻隔的情况下,教室的确很难再用物理的方式重新打通相连.但基于新的技术方式,教室的联通变得可行.rn只需要在教室里安装一个简易的摄像头,抑或是很多教室互动白板自带的摄像头,再加上教学平台的支持,教室与教室之间就能够相互联通.教室的联通,意味着打破空间的阻隔,联通起时间的序列.
期刊
每年的总结,我们都会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然而过去几年或若干年之后回头再看,却发现它仍然是很平常的一年.世界的变化太快,以至于每一年我们都会觉得新鲜,并对下一年充满期待.rn同近几年一样,刚过去的2021年,依然是艰难的一年.汹涌的新冠疫情、激荡的国际环境、沉重的科技封锁、无情的洪涝灾害变化的经济秩序、无形的人口压力,似乎每个行业都在负重前行,每个个体都在艰难抗争.翻过历史的这一页,面对2022年,我们充满疑惑与迷茫,却又满怀期待,希望能够掀开新的一页,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期刊
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之后,经过几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已经完成了“祛魅”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多元化.rn●关键词:人工智能实验rn信息技术课程正逐步往“计算机科学”方向靠近,义务教育阶段则直接使用“信息科技”作为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信息技术实验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生成对抗网络,都具备了“科学实验”的特点.例如,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整理数据、搭建模型和训练模型,从而得
期刊
维特根斯坦有一个著名的且引发了广泛讨论的论断:“世界是所有事实的总和,而不是所有事物的总和.”这句话可能离普通人的日常经验有一些距离,当人们看待世界的时候,往往自然而然地倾向于把事物进行分解:从某个物体还原到分子,再还原到原子,进而到各种基本粒子,于是可能觉得这整个世界就是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