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苗族舞蹈特别是苗族鼓舞在其艺术呈现过程中,节奏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它排斥一尘不变的
节奏。苗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
鲜感。
【关键词】苗族舞蹈节奏应用
所谓苗族舞蹈指的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苗族歌舞由于其地域文化特征性而富
有民族性。苗族舞蹈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舞蹈项目,而是支系复杂,歌舞品种内容丰富,具有着悠久的历
史。
苗族舞蹈是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民族大众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
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而在这些舞蹈中,节奏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一、舞蹈与节奏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谓舞蹈中的节奏指的是音节的长短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跳动。它是在时间序列中的小节
、拍子以及乐句所侯成的类型和形态。比如舞蹈中的慢板节奏、自有节奏以及快板节奏等等都属于不同
种类的节奏。一个舞蹈的节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律动。如果舞蹈没有节奏,那么也就不能够称其
为舞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奏是一个舞蹈的本质所在,是一个舞蹈的生命。舞蹈从来就是和节奏联
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它使舞蹈本身具有了生命性,另一方面节奏又连接了音乐与舞蹈二者,使其成为一
种相辅相成的整体。因为只有有"节奏"的存在,才会有舞步,有舞步才最终能够组合起来成为一种有速
度、有力度、有幅度的适当比例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舞蹈上的节奏使舞蹈具有了在形式上的美的特征。
如同音乐、戏剧和诗歌一样,舞蹈也正是因为节奏而成为一种抒情艺术。在音乐中,节奏起着组织旋律
的作用,在诗歌中,节奏起着组织语言的作用,在戏剧中,节奏起着勾连人物矛盾冲突以及心理冲突的
作用,而在舞蹈中,节奏则起着组织连接动作的作用。节奏与舞蹈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没有
节奏,那么就无从谈起舞蹈,舞蹈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奏。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节奏"和"拍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拍子"是一种将长短音符组织起来,
没有生命力的音节,而"节奏"则是拍子的一种生命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节奏"是"拍子"的升级版。当
节奏与音符结合时,舞蹈就具有了强弱、疏密以及起伏,具有了艺术的旋律。无论是编排舞蹈还是舞蹈
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十分强调"节奏"。如果说人类思维是依靠语言,那么舞蹈思维依靠的是音乐中的节奏
,是通过音乐中的那些规范的节奏来形成和勾连舞蹈动作。因此,可以说,舞蹈中的"节奏"对于舞蹈的
表现起着决定作用。
二、苗族舞蹈的类型
从汉代开始,苗族的鼓舞就在史籍中已经有记载,如《苗防备览.风俗考》、《贵州通治.红苗条》中的
剖有关于苗族歌舞的描述。 苗族的鼓舞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为单人鼓,由于舞蹈性别的差异
又可以将其分为男子单人鼓和女子单人鼓。这种舞蹈无法一个人完成,都是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一
个人负责敲打鼓腰,而另一个人则需要根据节奏进行击鼓表演。"女子单人鼓"一般是一个妇女一手拿着
鼓棒通过敲击伴奏,另一个手用来拿鼓槌配合敲边的节奏一起敲打鼓面,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号
、锣、二胡以及唢呐等乐器进行伴奏。这样的舞蹈过程中,所唱和的歌都是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一般
歌舞的内容都以爱情以及祭祀为主。第二种是双人鼓。所谓双人鼓指的是一个鼓两个人使用,这种鼓舞
的方法一般是一个人敲边,其余两个人在鼓的两侧,同时敲打鼓。这种鼓舞的击打所形成的鼓点同于单
人鼓舞。第三种是四人鼓舞。这种舞蹈是单人鼓和双人鼓的结合,在舞蹈中,击鼓的人数不定,有时候
二人击鼓,有时候四人同时击鼓。这种舞蹈,要求鼓点、鼓音以及节奏都要配合一致,轻重缓急要协调
,不能随时因为变换鼓点而导致混乱。当舞蹈进入到过渡阶段时,舞蹈着要按照逆时针的顺序绕圈交换
位置,也就是说,本来敲打鼓边的要敲打鼓面,本来敲打鼓面的要交换来敲打鼓边。第四种时候八人鼓
。八个人使用一架四面的鼓上表演,这种鼓舞要求动作对称,节奏富裕变化。第五种是群鼓。一般多用
于大型的民族性节日表演,是单人鼓、双人股以及四人鼓、八人鼓的结合。
三、苗族舞蹈的节奏分类
苗族鼓舞的节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陈叙型节奏,苗族鼓舞的是通过伴奏和敲击着的鼓点两个方
面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立体音响效果。鼓点的走走以及舞蹈的动作综合形成了音乐的跌宕。在舞蹈中,
节奏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反映出音乐的丰富性和情绪性,在舞蹈变严重,通过节奏的不断变化往往能
够暗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陈叙性节奏一般都是前两小节是弱拍,保证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第
二种是衬托性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配合主要因素而形成的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配合其他的节奏
而形成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形态。在苗族的鼓舞表演中,"边鼓"起着填充的作用,随着舞蹈者在动作上
力度以及速度的变化,舞蹈着的情绪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而舞蹈的节奏则是使舞蹈形成具有鲜明风格以
及新鲜感的主要方式。第三种是骨感型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为了展示出鼓舞的结构和美,保证舞蹈具
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四、结语
苗族舞蹈特别是苗族鼓舞在其艺术呈现过程中,节奏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它排斥一尘不变的节奏。苗
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1] 王庆.谈一谈苗族舞蹈中节奏的应用[J].大众文艺,2009(8):37
[2]吴晓》湘西苗歌的文化身份想想[J].广西社会科学,2009(9):25
[3]侯晋芳.卖哦组舞蹈审美特征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09,26(6):87-88
节奏。苗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
鲜感。
【关键词】苗族舞蹈节奏应用
所谓苗族舞蹈指的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苗族歌舞由于其地域文化特征性而富
有民族性。苗族舞蹈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舞蹈项目,而是支系复杂,歌舞品种内容丰富,具有着悠久的历
史。
苗族舞蹈是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民族大众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
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而在这些舞蹈中,节奏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一、舞蹈与节奏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谓舞蹈中的节奏指的是音节的长短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跳动。它是在时间序列中的小节
、拍子以及乐句所侯成的类型和形态。比如舞蹈中的慢板节奏、自有节奏以及快板节奏等等都属于不同
种类的节奏。一个舞蹈的节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律动。如果舞蹈没有节奏,那么也就不能够称其
为舞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奏是一个舞蹈的本质所在,是一个舞蹈的生命。舞蹈从来就是和节奏联
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它使舞蹈本身具有了生命性,另一方面节奏又连接了音乐与舞蹈二者,使其成为一
种相辅相成的整体。因为只有有"节奏"的存在,才会有舞步,有舞步才最终能够组合起来成为一种有速
度、有力度、有幅度的适当比例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舞蹈上的节奏使舞蹈具有了在形式上的美的特征。
如同音乐、戏剧和诗歌一样,舞蹈也正是因为节奏而成为一种抒情艺术。在音乐中,节奏起着组织旋律
的作用,在诗歌中,节奏起着组织语言的作用,在戏剧中,节奏起着勾连人物矛盾冲突以及心理冲突的
作用,而在舞蹈中,节奏则起着组织连接动作的作用。节奏与舞蹈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没有
节奏,那么就无从谈起舞蹈,舞蹈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奏。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节奏"和"拍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拍子"是一种将长短音符组织起来,
没有生命力的音节,而"节奏"则是拍子的一种生命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节奏"是"拍子"的升级版。当
节奏与音符结合时,舞蹈就具有了强弱、疏密以及起伏,具有了艺术的旋律。无论是编排舞蹈还是舞蹈
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十分强调"节奏"。如果说人类思维是依靠语言,那么舞蹈思维依靠的是音乐中的节奏
,是通过音乐中的那些规范的节奏来形成和勾连舞蹈动作。因此,可以说,舞蹈中的"节奏"对于舞蹈的
表现起着决定作用。
二、苗族舞蹈的类型
从汉代开始,苗族的鼓舞就在史籍中已经有记载,如《苗防备览.风俗考》、《贵州通治.红苗条》中的
剖有关于苗族歌舞的描述。 苗族的鼓舞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为单人鼓,由于舞蹈性别的差异
又可以将其分为男子单人鼓和女子单人鼓。这种舞蹈无法一个人完成,都是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一
个人负责敲打鼓腰,而另一个人则需要根据节奏进行击鼓表演。"女子单人鼓"一般是一个妇女一手拿着
鼓棒通过敲击伴奏,另一个手用来拿鼓槌配合敲边的节奏一起敲打鼓面,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号
、锣、二胡以及唢呐等乐器进行伴奏。这样的舞蹈过程中,所唱和的歌都是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一般
歌舞的内容都以爱情以及祭祀为主。第二种是双人鼓。所谓双人鼓指的是一个鼓两个人使用,这种鼓舞
的方法一般是一个人敲边,其余两个人在鼓的两侧,同时敲打鼓。这种鼓舞的击打所形成的鼓点同于单
人鼓舞。第三种是四人鼓舞。这种舞蹈是单人鼓和双人鼓的结合,在舞蹈中,击鼓的人数不定,有时候
二人击鼓,有时候四人同时击鼓。这种舞蹈,要求鼓点、鼓音以及节奏都要配合一致,轻重缓急要协调
,不能随时因为变换鼓点而导致混乱。当舞蹈进入到过渡阶段时,舞蹈着要按照逆时针的顺序绕圈交换
位置,也就是说,本来敲打鼓边的要敲打鼓面,本来敲打鼓面的要交换来敲打鼓边。第四种时候八人鼓
。八个人使用一架四面的鼓上表演,这种鼓舞要求动作对称,节奏富裕变化。第五种是群鼓。一般多用
于大型的民族性节日表演,是单人鼓、双人股以及四人鼓、八人鼓的结合。
三、苗族舞蹈的节奏分类
苗族鼓舞的节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陈叙型节奏,苗族鼓舞的是通过伴奏和敲击着的鼓点两个方
面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立体音响效果。鼓点的走走以及舞蹈的动作综合形成了音乐的跌宕。在舞蹈中,
节奏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反映出音乐的丰富性和情绪性,在舞蹈变严重,通过节奏的不断变化往往能
够暗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陈叙性节奏一般都是前两小节是弱拍,保证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第
二种是衬托性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配合主要因素而形成的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配合其他的节奏
而形成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形态。在苗族的鼓舞表演中,"边鼓"起着填充的作用,随着舞蹈者在动作上
力度以及速度的变化,舞蹈着的情绪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而舞蹈的节奏则是使舞蹈形成具有鲜明风格以
及新鲜感的主要方式。第三种是骨感型节奏,这种节奏主要是为了展示出鼓舞的结构和美,保证舞蹈具
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四、结语
苗族舞蹈特别是苗族鼓舞在其艺术呈现过程中,节奏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它排斥一尘不变的节奏。苗
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1] 王庆.谈一谈苗族舞蹈中节奏的应用[J].大众文艺,2009(8):37
[2]吴晓》湘西苗歌的文化身份想想[J].广西社会科学,2009(9):25
[3]侯晋芳.卖哦组舞蹈审美特征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09,26(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