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患者能否吃豆制品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葛声#主任医师
  葛声#胆石症
  胆结石的形成与高糖、高能量、动物脂肪、油炸食物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某些疾病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现有胆石症,有的人就不敢再胡吃海塞了,有的人还忌口,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导致了营养不良。比如说,很多患者对豆制品的取舍心存疑惑。今天我们不妨来谈一谈,胆石症患者能否吃豆制品。
  胆石症患者能否吃豆制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孙文广 葛声(主任医师)
  豆制品是预防结石形成的膳食保护因素
  一项针对国内外有关胆石症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高脂饮食、荤多素少、动物脂肪、动物内脏、不吃早餐、饮酒等饮食习惯是导致胆石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通常与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引起肥胖,导致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易形成结石有关。而素食、牛奶、深井水等是预防胆石症发生的膳食保护因素。素食者因摄入较多膳食纤维,增加胆汁分泌,并吸附胆汁酸,减少吸收;膳食中钙离子则通过阻止肠道回流胆汁的重吸收而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石形成概率。
  豆制品通常是指大豆经加工制成的豆腐、豆腐干、豆浆、豆腐脑等食品。以豆腐为例,豆腐营养丰富,每100克豆腐含蛋白质8.1克,脂肪3.7克,钙164毫克,为低脂、高钙、不含胆固醇食物,是预防结石形成的膳食保护因素。
  钙摄入量与胆石发生呈负相关
  有人认为,豆制品中含钙量丰富,食用后会增加胆结石发病风险。的确,豆制品中钙含量较高,每百克豆腐中含钙164毫克,属于高钙食物。但研究表明,钙摄入量与胆石发生呈负相关, 可能与抑制肠道对胆固醇、胆汁酸、脂肪吸收有关。还有,摄入大豆蛋白或高钙均可降低高血胆固醇模型大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这可能与增加粪胆汁酸排出有关。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建议每日应摄入30-50克大豆(相当于150-200克豆腐)。适量摄入豆腐及豆制品可增加膳食钙的摄入量,还有利于预防因钙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豆制品中含有植物固醇、皂苷,可预防胆结石形成
  当血胆固醇增加时, 可引起肝脏胆固醇过度分泌而使胆汁呈过饱和状态, 并造成胆囊收缩迟缓,促进结石形成,是形成胆结石的重要诱因。那么,豆制品中是否含有胆固醇呢?分析发现,豆制品中含有的并非是胆固醇,而是植物固醇,它们虽然名称相似,却有着本质区别。
  植物固醇富含于大豆及谷类食物中。植物固醇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固醇在肠道内可与胆固醇竞争,抑制胆固醇吸收。同时,植物固醇还可减缓胆固醇在肠上皮细胞中的酯化速度,减少乳糜微粒中胆固醇的总量。总之,豆制品中植物固醇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预防胆结石形成。
  皂苷是豆制品富含的另一种植物化学物,可以阻止外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使肝脏胆固醇大量转化为胆汁酸,并阻断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从体内排出。动物研究表明:大豆皂苷可通过增强肝脏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预防高脂血症。
  延伸阅读
  值得推荐的健康菜谱
  豆腐虽好,但采用不合理的烹调方法,如锅塌豆腐、什锦豆腐鸡蛋羹、麻婆豆腐等,也会增加胆石症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因此,建议采用蒸、炖、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下面介绍几则菜谱。
  1. 木耳炒豆腐
  将北豆腐切成1厘米的薄片,锅内放少量油,将豆腐片两面煎微黄;锅内放少量底油,加入蒜、姜、葱末炒香,再放入木耳翻炒;加入煎好的豆腐片,加生抽、盐、少量水,文火炖5分钟,收汁,出锅装盘。
  2. 香椿芽拌豆腐
  豆腐一块,切成小丁,沸水焯,捞出过凉水;香椿芽洗净,沸水中焯至变色,捞出过凉水,挤干水分,切成末;将豆腐丁、香椿芽末放入容器中,加盐、味精、橄榄油拌匀,即可食用。
  3. 鲫鱼豆腐汤
  鲫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沥干水分;锅内放少量油,将鲫鱼微煎至两面金黄;豆腐切丁,沸水中焯烫3分钟捞出;锅内加水烧开转小火,放入鲫鱼、姜、料酒,炖15-20分钟,再放入豆腐、盐,炖约10分钟,撒上香葱即可。
  葛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上海营养学会理事。擅长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饮食调理及营养治疗。
其他文献
“妙笔”书写着医者之心  “仁心”跳动在笔下字间  大众医学:更多科室的更多好医生,在《大众医学》微信中。登陆微信打开下拉菜单“好医生”版块,收看、收藏更多的“好医生”。  TA的擅长  出生缺陷,子痫前期,早产,双胎。  TA的文摘  孕产妇的纠结  孕妇该吃多少,动多少  管住嘴 原则是适量、均衡。适量指不吃“十分饱”,饿了可以吃既有营养又含糖少的黄瓜、番茄、胡萝卜等。均衡指荤素搭配、食物多样
目前正值炎热的夏天,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到严峻考验:高温、出汗、日晒……皮肤也在这个季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变油腻、发疹子、长“痘痘”,甚至产生异味,等等。  夏季的皮肤问题会带来烦恼和痛苦。但医生特别告诫:很多夏季皮肤问题,根源并不一定就在夏天。不要以为夏季一过,所有夏季皮肤问题都与自己无关。那样只能导致来年不得不重新面对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疾病。  如何正确处理好夏季出现的各种皮肤
时下很流行“无龄感”一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无龄感:让人活得更年轻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陈建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傅安球  实例:一则“无龄感”的故事  68岁的老李是知青,退休后才回到上海。他退休工资不高,家庭住房条件一般,岁月的沧桑令他早就满头白发。与多数回沪知青一样,住房、养老、医疗以及子女工作婚姻等方面现实问题也时常会困扰他。但令周围人疑惑的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似的
人难免会生病,生了病找医生看亦是天经地义。不过医学并非万能,并非任何病都一定能彻底治好,这就与人们的期望产生了差距。于是便有了钻空子的人,他们施尽浑身解数、鼓动如簧之舌,抛出种种诱饵,诱使一部分人上当受骗。结果无一例外,病仍未看好,甚至更加严重,有时还会出现副作用。中老年人生病的机会多些,对健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些,所以也便成为最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在看病方面,大致有三类情况最容易“中招”。  一是糖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首位致盲眼病。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白内障的患病率高达6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都患有白内障。实际上,临床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仍有不少中老年人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用药物来控制,甚至治愈白内障,导致致盲。据调查,我国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仅仅只有35.7%。  白内障手术的“旧观念”须转变  部分中老年人对白内障的认识仍存在“旧观念”,认为白内障手术不宜过早。实际
在临床上,常见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不愿意服药,尤其是新诊断、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还有些患者看到药品说明书有副作用就不敢服药,或者出现副作用就自行停药、换药。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降压药的益处是非常明确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很低,且较轻微的。  副作用表现形式多样  目前,临床上降压药有好几种,不同降压药,副作用表现
2013年11月,国家卫计委宣布,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随后,各地将会相继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及实施细则。  新政的实施,让很多想要两个孩子的单独家庭看到了希望。然而,在计划孕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抚养能力、孩子性别、照看、住房、教育等问题,一半以上的家庭还会面临再生育的健康、安全、生育能力等问题。为此,本刊特邀专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对有二孩生育意愿的
医生手记  “医生,我这个病到底要不要紧?快帮我看看吧!”眼前的小王一脸憔悴,向我讲述了这1个月来的求医历程。1个月前,小王的左乳上方突然出现巨大的肿块,隐隐作痛。次日,小王赶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做乳房B超、钼靶、磁共振等检查,提示左乳肿块,乳腺癌可能大。小王又陆续赶赴数家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同样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听到这样的结果,小王几乎崩溃。因为肿块太大,医生考虑先进行辅助化疗后再做手术,化
生活实例1  张女士今年35岁,结婚4年,夫妻二人忙于事业,对生育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可2年来,他们正常夫妻生活,没做任何避孕措施,连一次怀孕的迹象也没有。眼看着年龄大了还没孩子,张女士暗暗心急,开始上网了解各种备孕信息。就这样,从起先的下班后把时间全部花在上网浏览备孕帖子上,到后来的完全辞职一心备孕,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上网看帖子,和备孕姐妹们交流,看到一些有助于怀孕的偏方、生男生女的方法等就盲目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饮用水不仅要喝得卫生,还要喝出健康。近年来,声称能制取“健康水”“生命水”“活化水”等“高科技水”的饮水处理器纷纷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产品的经营者称,这些机器制出的弱碱性水有利于人体健康,甚至部分经营者还宣称这些水具有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功效。果真如此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高科技水”的制造者:电解制水机    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开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