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错误动作分析及纠正方法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跳跃项目,但由于其自身动作速度快、节奏快及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学习中常出错并造成错误动作动力定型而不能很好的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因而本文对背越式跳高的四个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对易出错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整理归纳法、以及访谈法,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为体育学院学生更好地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易犯错误 解决方法
  背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组成,是以越过横杆上缘来计算成绩的运动项目,并且于1864年正式成为田径比赛项目。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是江苏省普通高校品牌专业,师资配备雄厚,学生专业水平高。因此,本文以背越式跳高技术生物力学原理为依据,剖析其四个构成要素环节,了解潜在浮动因素。根据主修班学生的学习经验,总结其在学习中所犯错误及采取的纠错方法,就教学手段、解决方法和双向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结果进行阐述,为其他学习背越式跳高的人提供参考。
  一、教学顺序及教学方法分析
  苏州大学体育教育2010级田径主修班采用了倒序法学习此项技术,从腾空技术着手克服恐惧心理,其次学习起跳技术,再学习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与落地技术,最后是完整技术的反复练习。教学多样化,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多采用分解练习法,如过杆动作,利用垫上辅助练习体会腰、腹、髋部用力感觉;助跑与起跳环节,采用摸高游戏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项技术。
  二、背越式跳高动作结构分析及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以左脚起跳为例)
  (一)助跑技术特点及易犯错误分析
  助跑的任务[1]是获得必要水平速度,及时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并取得合理的身体内倾姿势,为起跳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的“J”型曲线助跑,直线助跑大腿高抬前摆后蹬有力,两臂体侧协调配合;弧线助跑身体逐内倾,外侧腿、臂大幅摆动,身体逐渐侧对横杆,由内倾姿势起跳,形成肩与髋的反向扭转,利于人体绕纵轴旋转,形成背对横杆姿势。
  1.弧线助跑内倾小,起跳刻意降重心、易过早倒体。解决方法:讲“弧线助跑体内倾,右肩右腿大幅摆”;看“助跑前回顾动作强化本体感觉”;做“深呼吸连贯完成背越式跳高动作”。采用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直道上弯道的加速跑(省时高效、增加练习密度)等练习。
  2.助跑捣碎步,水平速度低,连贯助跑起跳意识弱。解决方法:教学直角丈量步点[2],丈量路线分三段,比例按步数分为5:6:7(见图1)。巩固短距离助跑强化动作,由易到难,逐增助跑步数,并鼓励逐步过渡到全程助跑,效果较好。访谈中学生反映对助跑步数无概念,凭感觉助跑。虽然采用静止性启动助跑方式,但直线助跑不稳定导致很难踩准B点,易造成碎步助跑。短程助跑能明确助跑起跳动作,逐渐提高自信心克服助跑不连贯的问题。
  图1
  3.拉大步起跳致身体后仰,腾起时过早倒体。解决方法:1“击”2“标”。教师采用“哒—哒-哒哒哒”击掌形式并安排3、5步栏间跑培养节奏感。练习时用皮筋代替横杆减少恐惧,并迫使起跳不碰皮筋,约束身体后仰。学生表示过分注重起跳,紧张地刻意缩小倒二步而加大最后一步的步伐,肌肉僵硬致无法很好的完成动作,易造成身体后仰而撞倒横杆。
  (二)起跳生物力学及易犯错误分析
  起跳是跳跃项目的灵魂所在,助跑是起跳动力的来源,主要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腾起高度由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决定。要求支撑腿快速有力蹬地,当重心过支撑点后,积极蹬伸推动重心快速移动,左髋积极前送,形成髋、肩轴扭转姿势,起跳腿大腿带小腿积极下压做扒地动作[3]。背越式跳高中大多采用屈腿和折叠式两种摆腿方法与交叉双臂、交叉单臂摆动两种摆臂方法[4]。
  1.“撇脚式”起跳[5]:致使身体腾空角小,人体上升有限,也易造成踝膝关节损伤。
  2.起跳脚方向不正确,肩、髋部不能形成反向扭转状,腾起时身体绕纵轴旋转角小。解决方法:要求助跑最后一步与弧线切线贴合,强调放脚正踏跳有力。采用原地上一步放脚练习;行进间3步上起跳板起跳;短程助跑上起跳板练习,明确起跳方向、位置,充分感受人体向上腾起。
  3.起跳向上不够,向前冲力大。解决方法:正面三步助跑触摸篮球架;正面三步助跑头顶排球;弧线助跑反触足球架等,充分学习起助跑起跳技术形成正确动力定型动作。
  学生反映课时紧,先前学习的挺身式跳远造成负迁移,虽然都是跳跃项目,但力的方向截然不同。助跑时身体重心偏前,助跑速度快,身体随惯性向前,背弓动作仓促成绩差。教师采用三步起跳头顶排球游戏法,练习起跳的同时培养空中方位感,效果理想。
  (三)过杆技术及易犯错误分析
  跳高成败在于过杆完成情况,起跳离地后,上体伸展并不断向上腾起,摆动腿和同侧臂配合下肢加速绕纵轴旋转;当头和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引臂探肩、顶髋,使身体在杆上形成了最大幅度的“背弓”;重心移过杆后,含胸收腹,髋部发力带动大小腿加速向后甩腿,整体越过横杆。詹姆斯·海提出了跳高成绩(H)基本因素框图,H=H1+H2-H3,其中H1为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H2是身体重心从H1腾起的高度,取决于起跳结束瞬间垂直初速度的大小;H3为最高点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取决于腾起到最高点时的身体姿势以及采取的过杆动作[6]。
  1.“元宝式”过杆。腾空时身体特别是髋部以下很紧张,杆上屈体坐式“U”型过杆。解决方法:准备活动加入原地顶髋练习;两人一组相互背起,被背起者全身放松体会顶髋动作等等。教学中采取原地倒肩练习:背对垫子两腿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然后屈膝、挺髋、倒体,肩背部着垫,形成髋腹高、头脚低的弓形动作。动作熟练后,进行原地双腿起跳过杆模仿练习;站在跳箱上重复上面的动作,增加基高度H1,增加腾空时间有助于更好的完成腾空过杆的完整动作等等。练习中辅以一建筑标志物,要求每次做完过杆练习后都要回答他“看到了”,以此不断的强化仰头倒肩的重要性。过杆全过程应使躯干和肢体尽可能地靠近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依次、顺势和快速地越过横杆。   2.胆怯不敢后倒,有的甚至出现起跳后推倒横杆直接用手撑垫等错误动作。解决方法:练习者原地站在海面垫15cm前,练习原地向后倒体动作,过渡到原地起跳倒体动作,两手自然上举后向两侧画圈并手掌朝下放于体侧,同时做两腿屈膝向上挺髋动作,着重体会以肩背部着垫的踏实感。
  3.起跳过杆衔接不顺畅,杆上弹动或来不及做完动作。解决方法:勤加练习,杆上“挂膝式”分解练习不断弱化,多看录像,多做完整练习,不断刺激肌肉。
  (四)落地技术及易犯错误分析
  落地技术是跳高的最后一部分,空中向后上方甩腿完,屈髋伸膝落下,两腿应适当分开,并以肩背部着垫缓冲。落地阶段犯错较少,如练习初期因恐惧双手先撑垫着地造成一些伤害;或过杆后收腿过猛而膝盖磕碰到脸等。解决方法:放松缓解紧张心情,相应的做后滚翻完成落地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苏州大学2010级体育教育学生在背越式跳高学习时出现了以下9种错误,助跑阶段:一弧线助跑内倾小,“J”型助跑优越性减少;二捣碎步助跑,破坏节奏,水平速度低;三拉大步起跳致身体后仰,腾起时过早倒体。起跳阶段:“撇脚式”起跳和起跳腿放脚方向不对;起跳向上不够,向前冲力大,技术动作不理解,忽略了跳高与跳远的实质区别。过杆阶段:“元宝式”坐着过杆,无背弓动作;恐惧心理直接推杆或者用手撑垫;以及起跳过杆衔接不顺,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二)建议
  助跑、起跳与过杆是一个有机整体,环节中所犯错误也相互关联着,因而要勤练习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和原地起跳过杆动作。助跑技术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起跳时的技术发挥,起跳的错误技术动作也直接影响过杆技术动作,应加强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练习,两者密切相关不可脱节,强化练习以提高跑跳结合能力。
  教学中过杆动作为难点技术,应采用多种辅助练习先克服心理恐惧,循序渐进过渡到起跳与过杆的衔接技术再到完整技术的练习。同时明确技术动作概念,正确处理好分解练习和完整练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文超.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第3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 马建华.大学体育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 邵永儒.青少年体育运动田径运动[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4] 吕雪梅.不同等级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 徐利.跳高教学中易犯错误动作分析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4.01:84-86.
  [6] 刘生杰.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有些板栗品种具有一年开二次花、结二次果的特点。由于北方气候条件相对较南方寒冷,二次结实性板栗品种在北方二次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往往不能正常成熟。因此,研究板栗品
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是红松的重要枝梢害虫,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红松主梢,造成树干分叉,严重影响其生长,降低材质与出材率。目前对松梢象的科学防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缺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定义的界定,论述了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意义和作用,指出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及方法,旨在丰富高校篮球教学力量训练的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核心力量 训练  一、核心力量的内涵及其生理特性  (一)核心的概念  对于“核心”的概念,国内外专
摘 要: 《藤野先生》是一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重要地位、悠久历史的经典课文,如何对经典的教学进行创新是摆在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这篇经典课文进行了创新设计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关键词: 研讨课 《藤野先生》创新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与昆山市中学青年语文教师协作组的研讨活动,并承担研讨课《藤野先生》的教学任务。这次活动,无论是课前的预设、授课时的生成还是课后
在语文课上,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应经过一段滑行,也应有个预备姿势,打好地基,有个序幕,那样学生就会学得更好。这种不是单刀直入的教学法,我把它叫做蓄势法。它比情景教学法内容要深,范围要广。下面介绍几种,就教于同行。  一、音乐法  就是在讲课文之前,先放一首与课文有关的乐曲,渲染气氛,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我在讲《长江三峡》一课时,未进入课文分析之前,先给学生放了《长江之歌》,那雄
本文研究了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的生长及生理生态特性,发现了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油松、侧柏、栓皮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不同树种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又名二月兰,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植物,具有染色体数目少(2n=24)、遗传变异丰富、生命力强、易于栽培管理等特点,十分适合于遗传变异研究
中小学生一年假日总计约180天左右。这么多的节假日,学生在做什么?在学什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作为教育研究工作者,我们希望在节假日里老师可以做计划并与家长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不可欠缺的能力,教师要为节假日学生听能力的提高做好规划,联系家长,让学生的听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1.听广播电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