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的“儒”、“道”、“释”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历来被称作“至情”之代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因情死又缘情复生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痴情男女.然而在《牡丹亭》中人物的个性语言更为突出的是将这些人物的思想得以显现,且大致分为了两大思想阵容贯以全剧始终——儒、道.当陈最良与石道姑共守梅花庵,对待丽娘还生的事件中两人对比最为鲜明.此外在柳杜的因缘业果里又可见“释”的思想,这样以来更增加了戏剧情节的丰富性和关联性.
其他文献
“至情”是《牡丹亭》的思想主旨,其背后的支撑点则是汤显祖“以情抗理”的文学思想.本文围绕“情欲”和“爱情”两个方面探讨“至情”中“情”的内涵,结合剧作的情节和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思想教育在载体上的拓展,也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思想韵味,还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二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象、方
消食记  我大多时候的写作是源自一种强烈的非说不可的冲动。将这种创作的隐喻放大到生活中去也大致如此。我或许不应该愤怒,不应该有强烈的爱恨,或许,我不应该有这样的命运,但事实上,一切既定的生存模式已经告诉了我最终的答案。我的设想是居住到安宁的离城不远的乡下去,如果有可能,把父母接到身边。我想开辟一个可以种植蔬菜的小小田园。我想使他们过上宁静生活的意愿从未止歇。现在,我的理想变得微不足道,因为生活过于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文化基础的核心部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要突显中国文化传统的实践性、自觉性,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美术也随之风云迭起、思潮不断。美术现象千变万化,美术批评随之而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中国美术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而到了当今的二十一世纪,美术现象表现出了病态,不复以前的辉煌灿烂,美术批评也开始利益化、低俗化。本文旨在分析当代美术现象及批评的存在情况,与上世纪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并从美术批评方面着手,提
期刊
德语对于国内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第二外语,德语习得的过程受到来自英语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英语知识,可以在时间和质量上极大地促进德语学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诗歌选读》中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是一首具有自然神性的诗歌,它纯净崇高,富于画面感,又引人想象和深思.教师要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激发
Objective To measure Derpl and Blot5 allergen levels in asthmatics homes in Hongkong.Methods Seventy houses were enrolled for a mite indoor environment study. D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