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心锦愫寄楹联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之楹柱而得名。特点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字数对等、结构相同、高雅大气,是汉语言文字中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5年,国务院已把楹联习俗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对联的主要源头是骈文与格律诗。如七律的八句诗就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楹联与对联的不同,有人这样比喻:对联相当于“造句”,楹联相当于“作文”。 学会造句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不是只要会写对联的人都能写好楹联,毕竟楹联创作属于文学艺术范畴,与作者的学养境界密切相关。对联强调 “对仗工整”,如同童生用米字格练毛笔字;而楹联则经常跳出框子,不受“工整”的限制,只把思想内容、真切情感放在首位,仿佛行书、草书不再受楷体约束一般。楹联主要品味的不再是严格对仗,而是其文学品位、内涵蕴致、受众观感、社会意义。“楹联”是可以挂出来欣赏的对联,与“对联”有雅俗文野程度之分。楹联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作者依靠自己的学识,抒发独特的情感而创作的作品,其创作跟古体诗词创作相仿,更注重美学和文学意义。
  一副好楹联,对一个家族、一处建筑、一个景观,乃至一座城市,都有着抒情寄意、画龙点睛的效能。正如中石先生的一幅联句“抱柱当门未及登堂已知堂中意趣,风仪典雅何须入室早见室主襟怀”。他为天津书法家田氏家族所撰题相赠的“父子一门三墨客,兄弟两代四书家”,恰切到位,简约得体,巧妙概括,深受田门珍爱。“父子一门”指当今知名书法家,在欧楷领域造诣颇深的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及其父亲田荫亭先生;“兄弟两代”是指,田荫亭及其兄长田起山昆仲一代,田蕴章及其胞弟田英章一代,德艺并重,同在书坛、艺坛享有盛誉。
  楹联甚至会成为一个景区、乃至整个城市鲜明獨特的代言标志。比如宋代苏轼(1037- 110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于西湖和杭州;清代刘凤诰(1761- 1830) 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于大明湖和济南等。
  济南作为国家级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历代前贤撰题的丰富楹联资产。比较著名的除清代刘凤诰名联外还有,援用元代赵孟頫《趵突泉》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金棻书题)的趵突泉泺源堂楹联。郭沫若先生(1892-1978)于1958年为大明湖题“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1959年又分别为“济南二安”之李清照纪念堂题“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为辛弃疾纪念祠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当代济南首席名士徐北文先生(1924- 2015)晚年为万竹园、大明湖明昌钟亭和藕神祠、趵突泉天尺亭、舜耕山庄舜裔谱系图壁刻所题楹联等。
  著名学者、书法家、京剧研究家、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1928- 2020)自20世纪80年代后,也应邀为济南留下不少笔精墨妙、文采风流,体现其思想境界、旨趣学养、桑梓深情的楹联创作。仅笔者见到的几幅就各具特色,醒目启思。
  “南依碧岳连齐鲁,北据黄河聚圣贤。”这幅略带行书意韵的楷书楹联作品,我最初见于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它以喷绘为数十米长的巨大尺幅高悬于展场大厅迎门处。令人振心提神、眼前一亮。联句鲜明准确地概括了山东省尤其是省会济南的地理特征、人文禀赋,泰山黄河,携齐带鲁,特别是“圣贤文化”特质。



  “连胶济,通津浦,东西南北接送;晋京城,访九州,左右往来交流”这幅24字楹联原件悬挂于济南站贵宾室北门南侧,撰题于21世纪初。平白如话的写出了济南作为全国最早的、至今也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特点和车站贵宾室功能。
  “国耻铭心,黜霸崇文昭天下;城汙永志,修坛设祭飨世情”这幅楹联是欧阳中石先生应邀在2006年杪“济南惨案纪念堂”(五三堂)落成前所撰并题书。欧阳中石先生和夫人张茝京先生都出生在“五三惨案”发生的1928年。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17年时间里,他们都亲眼目睹、切身经历过中华民族徒遭日寇铁蹄蹂躏的至暗岁月。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中石先生以当代济南人的视角和境界,用庄敬的笔致,向英烈和时代发出的心声,通过楹联的形式表达呈现出来。恰与“五三堂”东南侧的“五三亭”石柱上镌刻的三幅楹联交相映衬。
  “临泉集盛,展我家国粹;漱玉凝馨,邀天下名贤”这幅楹联是因9岁登台首演《刀劈三关》于泰安岱庙而名噪乡里,一生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的中石先生,在21世纪初应邀为趵突泉畔、漱玉泉边的公园露天剧场戏楼撰题。中石先生常说,他的“书”是在济南读的,他的“戏”是在济南学的。数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一直为传承京剧艺术身体力行。
  “随时新世界,尽在大观园”这幅楹联大概撰题于21世纪初年大观园商场新一轮提升改造工程期间。大观园商场开业于90年前的1931年仲秋佳节,是济南最早的集商业、娱乐、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商圈。或者说是济南集“吃住行游娱购”各要素在内的,初级版商业文化综合体。中石先生的联句,既是一位老济南人对往昔大观园的萦念赞叹,更不乏对进入新世纪大观园发展前景的期冀厚望。
  “远望能知风浪小,凌空乃(有时也写作:始)觉海波平”是欧阳中石先生题书于2014年(撰创时间可能更早),展藏在济南舜耕山庄弘舜楼“大舜文化艺术博物馆”中的一副楹联。对仗工整,哲思洞明,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楹联作品。先生也常以此联书以赠人。中石先生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1951年再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主修中国逻辑史。所以,这件富有哲学意味的联句,出自先生之手,恰如其分。这既是先生在烟台乘船航海时的真切感受,也是他触景生发的生活况味和人生感悟。凡事只有往远处着眼、往远处思考,才能防止因小失大。只有站位高远,才能视野开阔,总览全局。为人做事,理政持家,顺境逆境,皆当如是。   據《历城县志》记载,元代学士李泂(1274- 1332)在济南大明湖水面亭后建超然楼居住。此后,明清两代许多名家在此留下诗作。“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回波濆”就是明代诗人杨衍嗣写超然楼的诗句。但原楼久圮。2007年,大明湖扩建工程开工后,寻其旧址,得以重建。楹联“寄兴超然物外,承天德化心中”连同楼名匾额是中石先生应邀为重建后的“江北第一楼”超然楼所题。笔意雅敬潇洒,联句素朴无华,看似缘景兴发,深富哲思表达。“登斯楼也”对这幅楹联就会有不同感受。上联,既有老子《道德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和苏轼、苏辙兄弟的《超然台记》《超然台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的千年余绪,又有登楼四望,近观远眺,泉城秀色,尽收眼底,陶情超旷,寄兴烟霞的当下感受。下联,南望历山之下就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德圣大舜躬耕之地,承奉天道自然,布德化民入心。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也符合一生从事“以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楹联作者之身心经历的内在逻辑。
  “蔚秀倚栏凭水色,蓝荫对镜鉴天光”这是中石先生1997年前后应邀为大明湖历下亭蔚蓝轩撰题的楹联以及匾额。我以为,如果说大明湖和趵突泉景区是泉城的双眼,那么三股水和历下亭就是眼睛的双瞳。蔚蓝轩就是对千年古亭,涅槃重生的见证和纪念。中石先生用轩名藏头,蔚秀蓝荫,倚栏对镜,水色天光,这样色彩感、画面感极强的诗意描绘,点出了蔚蓝轩的神韵所在。颇有预见性的写出了经过这些年全社会生态环保攻坚努力后,蓝天碧水,重归故里,寓目澄怀,蔚然大观。恰与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双调忆王孙赏荷》)“若合一契”。
  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稼轩书院里,有一幅马涛院长展藏的中石先生所书楹联非常别致。2003年冬季,有一次首都师范大学组织部分师生赴南方教学实践、交流考察。欧阳中石先生与师友们行至南京附近,在室外郊野只有纸墨而无毛笔、毡案的情况下,先生随手拔了几颗路边的茅草,抖净草根上的泥土后,马涛等随行学生以手抻纸为案,先生侧身用草根蘸墨悬臂而书成的一副楹联。联句“天华乱坠斑斓雨,地彩纷呈翡翠文”是同行的王世徵先生所撰赞颂雨花石的楹联。中石先生因为此行教学任务进行的顺利,同学们对承担的教学任务完成的令他满意,捻草作笔,乘兴而为,题赠王世徵先生。联句虽非自撰,但章法形态妥帖,一派天然意趣,颇显书家功力,堪称行草精品。
  1989年春,欧阳中石先生为悼念因病去世的老朋友京剧裘派艺术名家方荣翔先生(1925- 1989),曾撰题过一幅挽联一直珍存于方家:“空城未果何期独赴断密涧,甘露犹香不料竟登上天台”。记得20世纪九十年代曾听中石先生亲口释义过此联。后来又得到方荣翔先生的哲嗣方立民的追忆详述印证此联。方立民说,一次偶然机会和先生一起聊天时他娓娓道来:“上联中的 ‘空城未果’是指,1983年我想唱全本《失空斩》约了你父亲(饰演)司马?,你父亲二话没说也不问劳务费,自己安排住宿小旅馆。临近演出之前因故取消了演出,你父亲毫无怨言,只说您什么时候想唱我会再来捧场的。上联的下半句‘独赴断密涧’,是指你父亲常上演的《断密涧》(又名《双投唐》)中的李密,就是死在了此地。下联‘甘露犹香’是指1987年山东鲁艺剧开业(今梨园大戏院)我们哥俩合作演了《甘露寺》,你父亲的孙权,我演的鲁肃。下半句‘不料竟登上天台’,你父亲擅演的《上天台》姚期一角色死在此地。”
  另外,中石先生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还曾应邀为全省各地撰写过不少楹联作品。给我印象颇深的是曾数次在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烟台蓬莱阁现场欣赏过的先生所题撰的几幅楹联作品。
  “常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此联用对比手法赞颂蓬莱悠久的八仙文化。上联以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南方涉外出入口岸香港的繁华为参照,下联以优美的蓬莱仙境神仙荟萃为映衬。以繁华人间与美妙仙境两相对照,兴发感怀,用洒脱飘逸的行书呈现,十分应景传神。
  1984年,中石先生到蓬莱时为蓬莱阁题诗“高阁建础立丹崖,半在尘寰半入霞。天后常邀云外客,神凡同醉泛仙槎。”诗中描写了蓬莱阁雄居丹崖之巅,浪托云拥,超凡脱俗。海神娘娘常邀仙界,保佑人间,造福百姓,仙凡同醉,共泛神舟。此诗被蓬莱阁管理部门以诗为联镌制作为景区建筑的抱柱楹联。
  “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固小竟常明”这幅楹联是镌刻在蓬莱阁上的最神奇建筑——避风亭的正门两侧。1986年,中石先生游览“亭外海风狂啸,亭内燃烛不灭”的避风亭后,对古建筑的神奇避风效果赞叹不已,即时挥笔所题。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蓬莱水城操练水军以抗击倭寇,中石先生为赞颂戚继光保国卫民、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高贵品质,挥毫撰题楹联:“水城镇海留碧血,英杰遗光照丹崖”。中石先生这几幅写于不同时间的楹联,为蓬莱阁留下宝贵的人文财富。
  总之,仅我所见、所知欧阳中石先生为家乡所题撰的楹联作品就远不止上述。暂未悬于厅堂,散诸民间藏家的中石先生楹联作品肯定还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先生生前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密切联系来分析,他留给家乡山东和济南的楹联作品在全国来说都应当是最多的。期盼终有一天,有志于此的机构或个人能把这批楹联创作成果集中起来,印制一部图文并茂的书籍,永传后世。
  Couplet is a pair of successive lines of verse hung on the columns of halls on the columns, with concise characters but rich and deep connotations. A couplet is always strict in neat antithesis; in general, two lines are in the same structure with same characters in numbers, coordinate in tones, same parts of speech in the same locations, corresponding in rhythms and related in contents.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 cultural gem of Chinese nation, it has been listed into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5. It’s believed that the Chinese couplet evol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hythmical prose and metrical verse, and became more flexible.
  The creation of couplet is ingenious using artful skills referring to almost every field. The couplets may vary in content and style, bu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aste of literature, connotation and implication, perception among audience and social influence. The couplets are actually a poetic and calligraphic art, some are interesting using homophonic, metaphor, exaggerate or other rhetoric, while some are ingenious using artful skills referring to almost every field.
其他文献
2021亚信金融峰会于4月16日-18日在济南举行  2021 CICA Finance Summit to kick off in Jinan from April 16 to 18  2021亚信金融峰会于4月16日- 18日在济南举行。2021亚信金融峰会由外交部指導,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亚信金融务实合作行稳致远”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
期刊
濟南水脉密布、水资源丰厚,蜿蜒绵延、支流众多的黄河和小清河穿济而过,风景秀丽的“十大名湖”遍布济南,更有闻名天下的“七十二名泉”星罗棋布,造就了济南的“泉城”之名。  因而,济南以泉、河、湖等水资源景观命名的道路数不胜数、记不胜记,更与泉城“水韵”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从经年湿润的“水胡同”,到闻名遐迩的“芙蓉街”“曲水亭街”“大明湖路”,它们因泉而名、因河而名、因湖而名,这些“水做的道路”好似
期刊
基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有一个敢于担当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乡村何愁不振兴?万德街道8号路管理区联合党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济南和泰安接壤交界的万德街道马套村是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早在2018年,万德街道就以马套村为龙头,把全程18公里的齐鲁8号风情路上的马套村、房庄、张庄、店台等8个村庄联合起来,组织成立了党建联合体,通过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以此推动乡
期刊
身处2020年的“至暗时刻”,当舆论纷纷引述丘吉尔的那句名言“千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时,对很多人来说,这句话可能会显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对创投风投行业来说,过去20年每当危机来的时候,都是这个行业攻城掠地最好的时候。那么在2020年前所未有的疫情之下,创投风投行业究竟做了些什么?  仔细翻阅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和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组委会共同推出并在2021青岛·全球创投风投
期刊
此時,应不负好春光,立于山巅、放眼四望,将万顷碧波、千层红瓦、百里蓝天、十面绿丛,一起揽入怀中。  出暖花开的时节,登山成为市民和游客最热衷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青岛登山节历经18年的培育,以“民生”为根本,以“民众”为对象,以“民乐”为目标,影响力不断提升,架构了体育、健康通往群众的桥梁,成为全市群众活动的品牌展示载体和平台,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青岛群众体育活力兴盛的标志。  为推动全市全民健身
期刊
4月的泉城大地,一片春潮涌动。位于城区西部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不断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万众瞩目的质子治癌来了。4月1日,医学中心的“一号工程”“引爆項目”、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全市乃至全省肿瘤疾病的治疗水平将大大提升,也将有力推动医学中心加快崛起,支撑“康养济南”打造。  重点项目建设“踏春”提速。从当天启用仪式上获悉,医学中心又有山东中医药大
期刊
5月7日上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的2021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在青岛海天金融中心酒店隆重举行。大会以“创投风投创时代,创新创业创未来——打造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为主题,邀请全球范围内百余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金融机构代表参会,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创业活力,共话机遇与未来。  山东省副省长王心富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第十三届全国
期刊
2021年是中國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坚持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改革的举措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攻坚任务落地见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冲锋在前,为青岛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The year 2021 marks the centenar
期刊
作为中国北方最负盛名的帆船原创赛事,CCOR以其“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自我深耕获得业界的褒扬称颂。它以帆为媒,以海为台,聚合起竞技、文化、时尚、公益、商旅等活力元素,并携手中体产业、货拉拉、华山论剑等不同品类业态的社会力量,实现了融合发展,烹制出愈加丰美的蓝海盛宴,令广大帆船运动者为之动容。  回望来时路,从呱呱坠地的新生赛事到一腔热血执着做好“国内最专业的帆船赛事”,10余
期刊
2021年是中國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岛体育事业志在以更大作为、更新成果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为此,青岛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拓展合作空间,把目标瞄向体育发展先进城市。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和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双方均处于国家经济双循环交汇点,有着广
期刊